11级信息学院集成电路工程刘峰良: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2021-03-23|校友走访


11级信息学院集成电路工程刘峰良: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18级微电子张昊、林锦河、楼佳杭、陈自翔、何斯琪、朱昌炅

刘峰良校友于2011年进入复旦大学集成电路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后来又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攻读凝聚态物理博士研究生。博士期间在联合培养单位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于2020年选择入职南昌大学,在南昌大学理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谈到刘老师博士毕业后为何选择去南昌大学任教,刘校友是这样分享人生选择的初心:在博士毕业后想找一个能够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工作。而江西是他的故乡,南昌大学也是江西的部省合建高水平院校,入职南昌大学既照顾了自己的小家,又积极响应了江西发展的需求。在南昌大学他致力于江西省教育发展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自身的发展与当地社会发展相结合,希望能在未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谈到科研方面,刘老师认为集成电路设计是未来十年国家众多战略发展方向之一,也希望我们在未来有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在谈及求学复旦的经历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时,刘老师就表示正是由于在复旦遇到许多优秀的师长,或学识渊博、或语重心长、或循循善诱,自己才能顺利完成学业,找到人生方向。正因为复旦师长的引导,刘老师也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像自己在复旦遇到的老师一样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硕士期间他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经历也让刘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懂得如何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在教学中倾听学生的想法。同时在复旦的各种科研竞赛的经历也让刘老师能够给他的学生们以及我们更多的建议:参加各项竞赛的同时也应该保证学校课业的基本完成,在科研竞赛中,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锻炼动手能力。

对于复旦的后浪们,刘老师也根据自己读书期间的情况以学长的身份给了我们许多建议。要珍惜我们现在的大学时光,校园生活的各种经历与欢乐时光是我们今后的财富与满满的回忆。如果有机会的话,尽可能地参加学科竞赛与科研,打好理论基础,同时多动手做实验,为以后的深造学习打好基础。在平时的课业与科研中,要学会坚持,有不懂的地方多寻求导师、师长和同学的帮助,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没有过不去的坎,阳光总在风雨后。同时要多锻炼身体,少熬夜,保重自己的身体才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每一位从复旦毕业的校友都有着母校深刻的烙印,就像刘峰良校友所言,这是属于复旦人特有的气质。刘学长虽已从复旦毕业,但他求学中坚持不懈、踏实肯干的态度,以及毕业后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和地方发展相结合的家国情怀与服务奉献精神,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