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
张治国
金仕达软件公司总裁
从复旦大学化学系学生到金仕达软件公司总裁,张治国秉持自我更新的理念,完成跨专业到信息技术再到软件公司管理者的华丽转型;在公司管理实践中,他又将自我更新的理念推广至每一位员工,为公司构建一支团结高效、创新进取的团队。
01
入局:知识自我更新
1996年,张治国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开启了本科的求学之旅。其时,复旦大学作为国内领先的高等学府,已然迈出了“通识教育”的关键步伐,提升专业培养自由度,提倡学生打破固有学科边界,以兴趣为导向自主修读课程。在此背景下,张治国在大一阶段就选修课程学习了C语言、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等计算机课程,储备了扎实的编程基础。大二时系里开设了与计算机的交叉课程,进一步提升了对编程语言的兴趣与熟练度。
九十年代末的中国,“信息化”进程悄然起步,二十一世纪之初的这十年更是成为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市场虽然尚未成熟,但社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业已体现,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计算机人才的稀缺。大二暑假起,张治国就进入华东电脑实习,参与上海书城MIS管理系统的研发,并成为系统的一名重要开发者。大四时在系领导的指导下用3D MAX工具制作三维动画以形象描述分子、原子运动轨迹,进一步拓展了信息技术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复旦四载,张治国打下了坚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同时敏锐地抓住了信息化机遇,逐渐明确日后以计算机领域为从业方向,与时代浪潮共进。
02
破浪:心态自我更新
毕业后,基于金仕达公司在沪上的声望及与复旦校友情感的联结,张治国于2003年进入复旦校友企业金仕达公司,工作中凭借出色的能力与过硬的专业水平,四年后便荣升管理产品部总监。在他的领导下,该部门的业绩在短短三年间即扩大至上任之初的八至九倍,团队规模增至近百人。而在此时,风华正茂、刚过而立之年的张治国却选择急流勇退,此时金仕达已是全外资的胜科金仕达。直至2018年,胜科金仕达由中平资本全资收购,重新变成内资控制的金仕达,张治国重新回归金仕达并担任公司总裁,带领全公司向着“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专业的金融科技服务商”的目标行稳致远,现已连续两届蝉联IDC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单。
谈及自我管理的心得,张治国认为自己从保持“求学者”的谦卑心态中受益匪浅。
回想自己的成长之路,张治国表示,研发产品时,不仅要求自己理论、技术过硬,还要了解与产品相关的业务,从而拓宽视角,提升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而非囿于技术本身,画地为牢;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产品的设计流程,并不断优化,从而提升产品的运行效率与用户体验。此外,张治国认为必要的管理知识与经验也至关重要。“一方面,这可以使身处被管理者地位的我们更好地领会领导意图,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另一方面,将自身的技能与经验传递给他人、带领团队协力攻坚克难才有助于实现更大的目标。”张治国表示,人生是长跑,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与延伸性,不能轻易自满、固步自封,在某一个点上停滞不前,应持续学习、革新,不断发力,点亮新的技能点,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热情。
工作之余,张治国多次参与高校组织的活动、论坛,如“统计与运筹”青年学者论坛 和“上海市运筹学会”相关论坛,为的也是不断更新自我,保有谦卑进取的心态。他坦言,要避免成为在职场上取得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日益膨胀之辈;而进入学校,面对知识的无垠与学富五车却依然孜孜以求的教授学者,才能感受到自己知识的狭隘,获得更为清晰的自我定位。
“专家的学术讲座,我其实很难听懂。但就是这种高深、难懂的体验,让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张治国表示。此外,长期的职业生活极易形成固定圈子,随之而来的是固定的思维与价值体系。因此,时常与学术届接触交流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更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势、提供新的思路。
从初出校园到公司总裁,精进不懈的专业能力与管理水平促使张治国拓宽职业生涯之路;身处企业奋斗数载仍不改学子之心,“求学者”的谦卑激励张治国持续突破自我局限、勇于踏上新征程。
03
致远:管理自我更新
长期的管理经历使得张治国认识到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他表示,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不仅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更能给予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原则性的指引,帮助他们高效决策和行动。金仕达公司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平台,为中国金融发展提供新动力”为企业理念,为员工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支持,促进企业与员工互进共赢。公司定期举办创新大赛,以激励富有创新精神与创业热情的员工,带动全公司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公司资源,为团队提供技术支持、资金保障和销售体系。
张治国尤其强调“互补型团队”这一概念。团队之中,有人技术过硬,有人擅长产品、营销,有人富有管理才能。一名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能人有序组织,确保上下一心、齐头并进。张治国致力于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氛围,设计合理机制让不同部门的员工打破部门墙相互协作。公司内部会时常举行反思会,以制度化、透明化的形式促进反思,从而高效解决问题,避免内耗。
作为领导者,张治国认为发现员工优点、打造长板至关重要。他以《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为例。曹操赏识下士、礼敬贤才,麾下大将云集,最终取得江山;如果习惯自命不凡,认为他人论技术、业务皆不如自己,最终将难成大业。日常工作中,张治国给予公司同事足够的舞台空间,他从不吝啬给予员工机会与支持,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张治国表示,随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管理能力对个人前途的影响力愈益显现。不断丰富个人管理知识、掌握团队建设艺术,是每个管理者必修的长期课题。
以信息技术入局,知识的自我更新成为张治国日后创业的基点与靶向;以谦卑心态破浪,心态的自我更新成为张治国不懈进取的动力;以团队精神致远,管理的自我更新促使张治国带领公司“以自我更新之道,求至臻至善之境”。
本文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赵文瑜
文章来源: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