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级物理学系本硕刘铸:悟理开拓,通达人生

2022-11-30|校友走访

图片

文章来源:2022年暑假复旦校友走访

走访同学:21级中文系本科生郭文锦


校友简介:刘铸学姐来自云南昆明,于1994年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硕士就读于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就读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在美国Seagate Technology 匹兹堡研究中心和IBM TJ Watson 研究中心实习和工作;为瑞典Uppsala大学访问学者。


刘铸学姐现担任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半导体材料,晶硅太阳能电池,电池,电化学,凝聚态物理以及生物物理,开设了《线性代数》《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等相关课程。


01

复旦印象:多元氛围与科研精神


刘铸学姐说,自己在复旦生活学习了差不多八年(其中一年考研也工作和生活在复旦),在这期间形成了很多重要的观念,增进了对学术及社会的认知,也从此决定了她未来的人生道路。


在复旦求学期间,她积极参与各种讲座、志愿活动,从而活跃思维、开拓边界、认识社会。她说这些讲座主题非常丰富,既有人文,又有科学,自己印象最深的则是一场介绍纳西古乐的讲座。也是在大学期间,她人生初次担任了上海博物馆的志愿者,并在报纸上第一次发表了感想。复旦期间她做了很多以后几乎不可能再去做的事情,真切地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也开拓了自己的人生边界。


关于老师,她印象最深的两位分别为陈良尧老师和周仕明老师。刘学姐说自己在两位恩师的指导下萌发了对科研的热爱,并最终选择走上了科研的道路。他们从事科研的精神和认真严谨的做事风格给刘学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始终影响着她未来的人生。


02

从教生涯:“老师”与“学者”的双重身份


刘学姐坦言,过去十年中,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如何当一个教师。她说,首先应该明白当老师可以做什么,绝对不能做什么。此外,“教师”与“学者”的双重身份也意味着大学教师同时肩负着“培养学生”和“进行科研”这两项任务。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思维。而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就需要尽可能把研究推向某种极致,做得更好。老师适应这种双重身份并不十分容易,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刘学姐说,进一步而言,各行各业都是不容易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就不要自以为是,自认清高,应该不断学习进步。而无论从事哪种职业,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和融合起来,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大我”,是把所生长的环境(家庭和国家)看成和自己一体,也是自己的职责。立足于天地,无愧于心。既成就自己“小我”也让我们生活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03

寄语后辈:大学要敢于试错,不断开拓


刘学姐说,大学期间有个好处就是可以不断试错。我们可以去学习之前不具备的技能,体验一些不同的生活经历。当我们成长之后,这些看似无聊的事情其实构成了我们探索事件方式,会影响到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我们应该享受大学生活,不断尝试新事情,探索“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终极哲学三问。


关于学习,学姐认为,无论哪个专业,很多时候都应该去学习知识的架构以及相应的思维能力,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发展情况,而不是只学到一些僵化、固化的东西。


关于身体,学姐说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非常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我们的一生。要记住,健康的身体是人生路上我们从事各种事业的最大底气。


最后,刘学姐祝学弟学妹们: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