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我们在路上:记复旦校友创业俱乐部首场活动

2013-01-08|创业梦想

文/本刊学生记者 宋天一

[编者按]在复旦,有这么一群青年,创业 对于他们来说,是理想,是思维模 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无怨 无悔地奋斗、坚持、成长,只为在梦 想的创业路上开辟一片自己的天地。 创业这条路总是铺满了带着荆棘 的玫瑰,其中的苦辣酸甜相信只有亲 身经历的人才能够体会。创业校友需 要沟通,创业故事需要交流,创业经 验需要分享——复旦校友创业俱乐部 应运而生。 

2012年4月8日,由复旦大学校 友会发起的复旦校友创业俱乐部在 张江校区正式成立,同时举办首场活 动:“复旦•张江:共同创新脉动” 校友论坛。论坛邀请1991级计算机系 校友,聚胜万合公司“Media V”董 事长兼CEO杨炯纬,1991级生命科学 院校友,上海欣百诺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创始人朱化星,以及复旦大学校友 会第一副秘书长、外联处处长张宏 莲、复旦大学校产办副主任赵文斌等 出席。首届论坛吸引了三十多位创业 校友参与,创业校友俱乐部希望通过 复旦大学校友会的品牌和资源为创业 校友提供信息平台、人脉网络和精神 支持,让这些在创业路上的校友感受 到来自复旦的守望相助。创业路,母校相伴沿着母校校门前的邯郸路,向五 角场延伸,这是一条与复旦相连的“创 业大道”。在母校周围,聚集了大大小 小上千家复旦校友的公司。这条路见证 了复旦人的创业热情,也见证了复旦对 于校友创业的鼓励和支持。从在校学生 的创业教育到复旦产业基金的设立,多 年来以校产业办为代表的相关部门总是 尽己所能地为校友创业提供可能的支 持。2005年起,复旦开始更加系统地 扶持青年创业,“像培养学生一样培 育并向社会输送了一批批的高科技企 业和企业家”。复旦先后建立了创业 园、创业导师团、创业研究中心、公 益创业基地、校友创业基地等支撑组 织,定期举办“聚劲杯”创业大赛, 为创业提供了不少平台。俱乐部首场 活动的主讲嘉宾之一,1991级生物系 的朱化星校友就是这一系列政策下的 受益者。离活动正式开始还有半个小 时,校友们已经早早从各地赶到了会 场。朱化星校友一见到校产办副主任 赵文斌老师就热情地招呼,讲到两人 的渊源,朱化星笑着说,自己不仅是从本科读到博士的“资深”校友,更 是在校产办的资助下开始了第一次创 业。另一位演讲嘉宾,1991级计算机 系的杨炯纬校友说:“我最初是留校 跟老师一起做‘复旦网络’的,后来 离开后做职业经理人到今天创业。现 在我的公司和母校有一些合作,比如 与数学学院共建实验室为后台软件提 供数学模型,合作成果会在今年的国 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由复旦大学校友会发起的校友 创业俱乐部,将充分利用复旦大学的 品牌和资源优势,复旦大学海内外校 友会以及复旦校友的人脉网络,助力 复旦创业校友发展。俱乐部将根据发 展需要,实行会员制,并设立“复旦 大学校友创业基金”专项,定期奖励 获得评委会认可的校友和在校学生的 创业方案和合作项目,协助寻找投 资人,疏通政府公共关系以及动员更 广泛的来自校友间的合作与互助等。 俱乐部还将与母校产业化办公室,科 技处、院系以及学生社团紧密合作, 通过论坛、专题讲座、案例分析、餐 会、旅游、运动等形式,交流分享创 业实务和创业理论,助力大学生创业 项目的发展,实现母校与校友以及社 会的共赢。创业俱乐部的首场活动选在 张江,这块写满了勇气与智慧的热 土。在这里,复旦的计算机学院、 软件学院和药学院与张江、与上海一 同打造属于上海乃至中国的“硅谷” 和“药谷”。在这里,复旦与张江, 共同打造知识与技术创新的高度,在 这块知识与技术密不可分的领地上, 复旦与张江共同脉动。创业路,道阻且长会场内,提前到来的校友们三三 两两的彼此交流着,2005级MBA校 友王帅似乎与许多人都熟识。旁边的 一位学姐介绍说,“他建了一个QQ 校友群(QQ:168443951),里面有 很多创业的校友,会经常组织一些活 动,算得上半个校友会秘书啦!” 作为一位创投行业的从业者,王帅对 于创业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更乐意借 助学校搭建的平台与大家分享交流, 共同成长。每一次的活动,总少不了 这些热心的校友奔波联络,也少不了 更多的校友支持参与。校友们从事的行业也许各有不同,但创业中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 同样的艰辛和相似的抉择。两位校友 对自己经历和感悟的分享显然引起了 大家的共鸣,原本的Q&A环节俨然 成为了小型的论坛。大家围坐圆桌, 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经验也为他人 出谋划策。这场景让人瞬间恍惚,竟 好似都回到了青葱的大学时代。如何打开市场是许多企业初创 时期面临的共同问题,用正准备创 业的校友梁洁的话来说,现在的社 会,“酒香也怕巷子深”。刚起步的 公司拿不出太多钱来做宣传怎么办?杨炯纬认为,可以依靠越来越发达的 SNS联络客户,也可以靠口碑扩大市 场,当然这一切还都要建立在过硬的 产品和技术上,“让人家看看你的东 西也许不难,但一定要让你的东西一 下子吸引住人家,”得到了宝洁的青 睐,最后又拒绝了与宝洁合作的杨炯 伟这样解释自己的经历。从事机械行业的戴云保校友还在 交流中发现了合作的商机。他想通过 网络广告的精准投放吸引需要叉车器 械的生产商。这恰好对上了杨炯纬校 友的胃口,“虽然目前尚没有针对生 产商的业务,但这也是未来发展的选 择,可以共同商议,重新开发。”与到场的多数校友不同,中文系 的丁伟峰则是相对比较“另类”的文 科创业者。在他看来,公司要做得更 大更好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寻找 技术型人才,这也是他今天到来的目 的之一。校友们纷纷分享了自己吸引 和挖掘人才的经验,“让人才真正感 受到你对他的重视,让他知道你的公 司是靠产品和技术参与市场竞争的” 杨炯纬说。还有校友说,“在寻找人 才方面可以和母校进行合作,复旦这 棵参天大树上总要落下新的果实,成 长在创业这块热土上。”面对当下创业领域项目与资金 的关系问题,在场校友热议不断。 如何处理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关 系,朱化星说,“尽管今天有很多 从事投资的校友在场,我还是要唱 唱‘反调’,创业者不应该把融资 当做目标。想想我们当初创业的时 候,是要做一份事业,而不是卖了 它赚钱。但投资人一般希望快点盈 利和套现。这就是创业者和投资人 之间可能会出现的冲突,是短期利 益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分歧。”有校 友回应,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 有不同的诉求,在适当的时机与投资人交流还是能够获益良多。沟通交流 分享继续复旦的校园文化中一直蕴藏着 良好的企业家精神。从上个世纪八 十年代中期开始,便有着这样一批 复旦人在校园里进行了各种创业“试 验” ,复旦大学“学生咨询科技开 发中心”,“经营为体,文化为魂” 的理念影响了校园中的许多青年学子 走向创业之路。在成功的创业者中, 从来不乏复旦人的身影。郭广昌、梁 信军等五位校友一起创业的复星集 团,陈天桥和他的盛大网络,都已成 长为业界的翘楚,他们创业的故事也 鼓舞着更多的复旦校友加入创业者的 行列。从母校校产办的政策支持到嘉 宾校友的经验分享,经校友会的牵 线搭桥,校友们沉浸在愉快的沟通 交流中,分享经验,思想碰撞,集思 广益,欢声笑语。谈到对创业俱乐部 未来的期许,有校友说可以按行业不同,举办不同专场,也有校友希望可 以继续扩大俱乐部的规模。创业俱乐 部的创立,也是一种创业,“众人拾 柴火焰高,风雨同行情不变”。夕阳里,这些志同道合的新朋 友聚集在张江行政楼的门前继续交谈 着,很久没有离去。落日余晖的映照下,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渐 渐分不出彼此。他们抱着各自不同的 初衷来到这里:有的刚刚踏上创业之 路,有的刚刚毕业,正为创业做准 备,有的是职业投资人,正寻找有价 值的创业项目......但在这里都像找 到了知已与归属。都说能创业敢创业 的人不普通,但他们不平凡的心与精 神,同样需要沟通和理解,渴望分享 与相互支撑。祈愿所有在创业路上的校友越走 越远,越走越顺。你我有共同的梦, 就让我们一起飞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