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纪民、许毅:复旦合伙人

2014-03-25|创业梦想

赵纪民、许毅:复旦合伙人

文/本刊记者  阿细  本刊学生记者  陈猛人物卡片赵纪民,1999级力学系本科,许毅,1999级力学系本科,2003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硕士。两人于2011年合作创办上海热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IRS),搭建成“复旦式合伙人”。目前IRS已经成为业内领先的优质服务供应商,不少客户自己慕名找上门来谈生意。

复旦人33页图

采访约在周末,从俩人名片上的头像辨别不出他们的样子,因为这是一张热成像图,脸部的轮廓和五官,以温度为基准,画出曲曲折折的等温线。热成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涉及高压带电检查、森林防火、防火报警、生产安全、安防监控等用途。禽流感肆虐之际,对乘客进行热成像检测排查,就可以在机场、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场所有效筛查发热病人,协助控制疫情。热像检测控制系统,正是IRS专注研发、每年创造逾两千万销售额的核心产品。这是赵纪民和许毅难得清闲的一个周末,他们约在北区打球,两个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休闲着装,拿着球拍。与记者面对面坐下来,聊天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心地共同沉默一下,胳膊肘顶着胳膊肘,像在传递脑电波似的。看得出,这是有内在联接的两个人。当记者讨要俩人formal的合照,他们又是胳膊肘轻轻一碰,微微一笑,“正式的时候也就穿成这样。”这大概是geek(极客)式合伙人特有的默契吧。 

相逢好似曾相识 

一位是击水拍案的楚湘青年,一位是翰墨庭院的海浙书生,99年同到复旦力学系读书,后来还住进了同一间寝室。踏进大学生活后,大家从高中那种按部就班的方式转换到一种自由状态,复旦自由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有了更多生活学习方式的选择。在大学期间,赵纪民并没有把太多精力放在本专业上,更多的时候他都在图书馆和校外学习有关计算机、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希望寻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领域。许毅则完全是一副三好学生的模样,别人学习的时候他在学习,别人聊天的时候他也在学习。赵纪民回忆,寝室卧谈的时候,许毅往往抱着一本书,大家谈到高兴处,“他抬头插几句话,然后继续看书。”许毅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想在以后继续专注于技术领域,业余时候爱好钻研计算机技术。所以毕业后,赵纪民就投入到社会中磨练自己,许毅凭着兴趣又攻读了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由于在学业上的勤勉,力学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综合训练使许毅对高端科技的原理分解和数据分析具备了专业才能。从性格上来看,赵纪民属于好动型,许毅则是守静型的学生,但性格上的差异抵不住两个人的惺惺相惜,从本科时代,二人关系就非常之好,餐餐形影不离,堪称“最佳室友兼饭友”。这份牢固的同学情谊,为赵纪民和许毅在日后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都说创业者是孤独的,“所以我们俩一直在一起。”赵纪民和许毅难得跟记者开起了玩笑。

创业想法落地生根

2003年本科毕业时,正处于“非典”的特殊时期,主动权都在雇主手上,应届生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很难。赵纪民换了两三次工作后,辗转到美企福禄克测试仪器(FLUKE)(上海)有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福禄克是世界范围内电子测试工具生产、分销和服务的领导者,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优质的测试和检测故障的仪器仪表产品。这份工作符合赵纪民的兴趣,力学系出身对于他了解产品的工作原理也很有帮助,于是,赵纪民得心应手地做了四年。2008年6月1日,赵纪民决定自主创业,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以贸易为主,主要承接仪器销售。2009年,赵纪民又在苏州创立了一家服务外包公司,为工厂提供专业的设备诊断和维护服务。但创业注定会充满挑战,忙碌了三年,公司在人力资源的分配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不足,有业务但没有技术人才,而人力成本又快速增长,公司一时间遇到了瓶颈,业绩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思考再三,赵纪民决定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创办一个专注于热像系统的公司。事实上,之前赵纪民在福禄克所销售的产品便包括红外热像仪,这项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外盛行,福禄克2003年开始涉足该领域并获得了高速发展。赵纪民敏感地预估到具备智能分析功能的热像监控系统在中国市场的潜力,但福禄克关注的重点是便携式的工具类红外热像产品。“很多想法无法实施,后来觉得那我来自己做这个。”赵纪民计划,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也要做一些自主研发的产品,所以他“挖”来了昔日好舍友许毅,让许毅担任技术部门的经理。许毅2006年硕士毕业后在德国SAP公司做技术研发,主要负责开发和维护企业管理软件方面的工作。08、09年,许毅通过赵纪民介绍,开始接触热像系统,他对此很感兴趣,就在业余时间暗暗发力钻研。所以,当赵纪民发出邀请,他欣然应允。在他看来,从事技术研发就是他的梦想,能够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将是一件快乐的事。两人一拍即合,2011年,上海热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IRS Systems Inc.)宣布成立。至此,赵纪民在福禄克时期就产生的这个创业计划的种子,终于落地,生根发芽。

“从第一年开始就是盈利的”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因为煮熟的鸡蛋导致连队被“敌军”发现,这种可疑热源正是由热像系统监测出来的。热像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在于它是靠感应、接收物体的红外辐射来成像的,具有非接触测温和非可视成像的特点,这项革命性的测温和成像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世界。90年代中后期,国外开始大规模应用热像传感器,而中国大概在2003年SARS以后,才逐步引入该技术,在一些领域得到应用。“IRS”,是InfraRed Systems(红外系统)的首字母缩写,目前IRS专注的红外波段范围在8~14微米,许毅告诉记者,“理论上来说世界上所有物体在都有红外辐射。”IRS致力于开发红外热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针对行业应用的特殊需求,开发相应的软硬件系统,一方面,把前端热像传感器整合进来,另一方面,把对大量热成像数据的检测结果反馈、发送出去,从而引发相关系统(如消防)的联动,业务范畴包括系统研发、工程实施和技术培训等。他们积极与各行业优秀的集成商和分销商合作,试图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销售渠道和技术支持网络。IRS注重自主研发能力,他们已经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并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目前IRS的年销售额在2000万左右,公司团队大约有15人,业务覆盖全国各地。问起IRS的第一桶金,两人异口同声:“从第一年开始我们就是盈利的。”IRS凭借在行业内成功研发与执行的项目,赢得了客户口碑,赵纪民自信地笑称,“客户看了不同家产品之后,说我们是国内做得最好的。印象里好像来了就没有不选我们的,除非我们不做某个业务。”赵纪民和许毅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应是这项技术的井喷期,也才是IRS真正面临考验的时期。赵纪民直言,IRS的目标是在国内该领域处于一流的地位,“我们的压力在于怎么上规模,在细分领域里面,跟上市场快速增长的步伐,满足客户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所以他们需要做的,一是技术上的持续创新,一是资金的吸引和规模的整合扩大。 走在市场的前面,坚持自主创新,率先开发出新产品,这样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IRS需要更多技术型人才。但国内这方面专业的应届生太少,公司毕竟庙小,对技术人才难以构成吸引力。所以他们一方面积极为求职者提供优厚、自在的就业环境,同时也急切希望就业者转变就业观念,尝试来IRS实习,然后加入这个以80后为主导的团队,跟“没觉得自己是老板,而更像是工人”的老板一起合作。早几年的IRS没有吸收外部资金,“做新兴行业需要很多摸索,早先是星星之火。业务逐渐成型之后要考虑复制、扩大规模,所以需要很多资金。”现在的赵纪民把融资列为未来三五年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他也具备相当的自信:“当我们准备好的时候 ,对资金是有吸引力的。” 

“我们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 

从2011年正式投入创业,IRS至今已走过两年多。尽管性格迥然有异,看得出两个人都天性乐观,在一单接一单的工程当中,他们共同承担着着创业的艰辛,分享着创新的乐趣。“一个新的领域,原本市场很小,因为你的存在,把商业的产品运用到客户需求上,让市场成长起来。这会让人有一种成就感。”许毅的话不多,作为公司的技术经理,他为某个项目,在实验室和现场之间来回几十趟是家常便饭,因为实用和设想常常不一样,而且温度数据不能像视频图像一样做有损压缩,现有的大量成熟的视频图像处理技术不能简单拷贝用于热像数据的处理。同时,“客户看到实物以后,意见就来了。”许毅对待这些,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他说:“你只需要静下心来。所有的困难,都是由几十个小困难组成的,你一个一个地解决,那么大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记得为了公司自己做钢铁行业热像系统的第一个项目:南京钢铁的业务,他们连轴做了一个月,因为赶着交货,最后又整整熬了两个通宵,系统做出来,紧跟着第三天还需要去现场勘察施工,“人完全凭着意志拖着身躯来回跑,最终达成客户的诉求。”通宵达旦、劳碌奔波……这样的日子不在少数。所以谈及创业的艰辛和挫折,两个人完全大而化之,这大概就是创业带给他们的成长与智慧。“我们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最近的产品是开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控制的热像系统,方便随时随地监控场景,这是在国内领先的。”赵纪民谈到热成像技术的未来,显得活泼而兴奋,“这是一个新兴行业,很多时候客户想不出来,除非你给他一个东西。不用三年,甚至炒菜都可以开发类似的手机APP。”作为技术经理,许毅考虑得更为具体和细节:“外行看起来我们的产品似乎很成熟,实际上因为行业越来越细分,从技术上还要我们自己去补齐,自己去过渡,然后才能求得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赵纪民和许毅觉得,创新的乐趣大于一切。

  “不断试错,也挺快乐的”

说到自己毕业五年后自立门户,赵纪民认为创业时机对于每个人来说应该是有差别的。以他个人为例,就是受原来福禄克上司的影响。这位上司在福禄克待遇优厚,他三十多岁出来创业,仍然觉得太晚了,因为家庭会让他没有时间,不敢冒险。所以他建议赵纪民,26岁就出来,“那时候足够年轻,还可以走弯路。”这给了赵纪民很大的触动。赵纪民开始重新思考工作,定位人生,终于也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相比较而言,赵纪民认为中年创业有它的优势,因为人脉广、资金足、起点高,所以风险更少,也就更加稳定。而年轻时创业势必要担当更大的风险,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可以白手起家。这几年的经历下来,赵纪民坦承:“早点出来,多走点弯路,不断试错,也挺快乐的。”道阻且长,创业者能够找到各有专长又非常合拍的搭档,像赵纪民和许毅一样,当属十分幸运。赵纪民和许毅的分工非常明确,“许毅技术上很专业,我个人喜好做市场,专长在于管理和销售。”从学生时候到现在,两人有机会就还会跟本科同学约着打球、出游,工作休闲两不误。创业者是孤独的,但也同样需要家人的支持。创业过程中,他们各自的家庭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与信任,这种信任很大程度上化作一种精神鼓励,与深厚的同窗、搭档情谊一起,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所以这份创业的累,累得很幸福。 

来源于《复旦人》第15、16期(合刊)《复旦人》电子版阅览:请点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