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人生,感恩母校—复旦生物系61届同学毕业五十周年聚会

2011-09-14|院系校友组织新闻

我们生物系六一届毕业生离开复旦整整五十年了,特选建校106周年校庆日—5月27日,重返母校再聚首。 留校同学殷勤待 经历五十年的风雨洗礼,岁月把我们推到“夕阳红”的暮年。当年留校,现已退休的同学担起承办年级聚会的重任。聚会的首轮“通知”去年11月就发出,事先做了周密细致的计划与准备,才使27日这一天集体活动充实且井井有条,让与会同学一致感觉十分舒心满意;大会发言与分散交谈都有较充裕时间;茶水、果品、盒饭及晚上聚餐也很充足、适宜、可口与丰盛;坐谈与拍照,中午休息后去江湾新校区参观,都让老年同学们动静有度,不感疲劳;夜间造访酒店住宿的外地同学和次日清晨引导进校,有条不紊地在三处拍摄集体照,发送纪念谈家桢先生的两本厚重书本及更新通讯录等事项又花费了承办者的不少精力,这可都是75岁至80岁的老人所为,足见同窗情深意切,历久弥坚!虽然我们的活动费用自理,但有同学还是资助了不太充裕的活动经费,使我们的聚会更圆满,同学们在会上和会后都纷纷表示了感激之情。

陆德如周铿临向匡玉荷亲切问候

笑谈人生情意浓

1956年我们入学时有180多位同学,参加本次聚会的同学有54位,陪同家属4位。他们来自本市及江、浙、赣、闽以及美国。会场选在遗传所会议室。室内窗明几净,茶果满桌,久别重逢,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茶叙会由于善谦同学主持,赵寿元同学致词,生科院校友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永青及办公室钱晓茵同志与大家见了面。钱晓茵同志简略介绍了生科院的概况和发展后,整个上午主要是茶叙。茶叙会上先请最年长 (83周岁) 的从福建赶来的黄文福同学讲话,他表示非常珍惜这次聚会的机会,以前多次校友聚会没能参加,这次尽管腿脚不太方便,还是让女婿陪同前来和大家相见,心里有难以言表的高兴。他非常谦虚地称自己的贡献不如在坐各位而感惭愧,但是也因是复旦毕业而感到自豪。复旦在社会上名声很高,人们都看得起我,这让我各方面都不敢懈怠,努力工作,以免有损母校声誉 。第二位是请最年幼的小妹妹朱明珍同学(71周岁)发言,她说我们要忘掉自已得年龄, 快乐度过每一天;希望今后还有这样聚会, 而且时间要长一点, 我‘砸锅卖铁’也会来参加。远在纽约搞医学研究的周宪庭同学专程回沪参会,邀请同学们去纽约时请到他家作客并可住宿。接着在杭州师大的顾辉清同学,在上海做律师周铿临同学等都相继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之后,同学们便海阔天空地聊开了,从中国到外国,从求学时到历次运动直至现在,说来都有相当见地,作为年逾古稀的老知识分子,正如孔老夫子云:“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对社会发展变化新景象聊到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各个事件等都头脑清晰心知肚明。老同学之间谈得最多的是对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称颂。我们在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进取与成绩极大部分是40岁之后取得的,生活待遇也有大幅的改善。曾被错划为右派的一位同学风趣地说,改革开放政策使我这个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猴子得以腾空跳出,经自学法律成才,做了20年的律师,现己年老,转到上海古玩收藏家队伍了。另一谈论主题是健康养生,相互交流合理膳食,食品安全,运动健身,心理平衡等方面的体会。大家笑谈,我们出生在抗战的烽火岁月,大多经受苦难和动乱,现已历经风雨见彩虹,只有做到健康长寿,才能少给政府与子女添乱,多分享些改革开放的成果呀!当然,同学间相互问好与祝福,询向对方及其家人近况,更是题中之义。分散交谈从用中餐,下午参观新校区路上,一直持续到晚间会餐桌上。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同学,次日还相约在附近酒店畅谈了三小时,才尽兴而别。在过半数同学已有电子邮箱的情况下,另一些同学也表示要用起来,方便大家异地交流。

感念母校栽培恩 同学们积极参会的另一愿望,是在安度晚年时,饮水思源,常感念母校培育再造之恩,值此机会,故地重游,是谓怀旧。从老校门进入,在相辉堂大草坪合影,生物楼前流连忘返,概出于此;喜闻生科院发展概况的介绍,眼见校园内名目繁多的教学楼与实验室,是多么美丽壮观,鳞次栉比。下午更参观比邯郸本部占地还大的江湾新校区,雄伟的建筑一幢幢拔地而起,在建的庞大生物楼已快结顶,四周绿树成荫,日、月二湖波光粼粼,深为母校新世纪来的飞速发展而欢欣鼓舞!回想我们从复旦起步,跨入社会,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农业科学等领域踏实工作,奋斗拼搏,为国家为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岁月匆匆,现都已洗尽铅华,从人生大舞台谢幕,共叙友情,笑谈人生。本年级罕有从政领导和实业家,但颇多业务专家可圈可点。他们在遗传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以及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农业等学科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获得过不少国家级及省市级奖项,在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所的教授、博导、研究员不胜枚举。总之,本年级同学具有高级职称的占绝大部分。职评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对于九十年代初相继退休的本年级同学来说,这一占比实属不易。当与就读母校时培育的优良素质和坚实根基直接相关。让我们衷心感谢党和国家的关爱和培养;叩谢复旦先贤为我们立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受其熏陶,令我们的品德学问在潜移默化中升华;感恩所有曾给予我们教导的师长,你们和蔼的面容与恳切的教诲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感激名校“复旦”的光辉照耀,半世纪来,我们“复旦人”不论走到哪里都倍受尊重!聚会参加者,61届校友钱马懿报道,赵寿元和于善谦提供了部分资料和照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