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一康:核电厂老化管理专家的成长启示

2013-05-16|校友走访

猜想·转型·探索

——核电厂老化管理专家窦一康的成长启示录 

 猜想·核电人生的开端和那个年代所有的人一样,生于1959年的窦一康不知不觉成为高考大军的一员,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也和当时所有文革后初期的考生一样,大学只是个无意识的理想,对专业也没有太多的了解。所以,他一直把考上复旦看成是自己“很幸运”,选择的第一志愿——数学系是略带“盲目性”的。但在盲目之中,他依稀但又坚定地记得当年之所以选择学习数学专业,除了自己中学阶段数学成绩相对较好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受到当时很有影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中大数学家陈景润的感染。正是因为这次“猜想”的启蒙,使得窦一康在冥冥之中开启了命运的轨迹之门。四年扎实的计算数学专业打造后,他走进了上海核工院,也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如果说人生的第一次志愿选择是知识封闭造成的盲目,那么有点追星意味的猜想悸动却无疑是自主的感性火花。很多故事证明,这种心灵的觉醒正是在某种意义上的人生的开端。窦一康捕捉到了第一缕灵感,从科学家的猜想开始,他的核电科学之旅扬帆起航,注定他在扎实的脚步中会多些猜想的浪漫,催生智慧的新意,造就富有成果的人生。刚进入上海核工院的窦一康,投入到自己的专业能发挥特长的领域中,主要从事反应堆结构力学分析软件的编制。当时在研发秦山一期核电站的时期,缺少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机能力、前后处理能力等都十分有限,很多分析工具需要从确定分析模型、公式推导、编程等基础工作做起,这使得计算数学专业发挥了十分醒目的作用。1982年到1999年的17年间,他深入到反应堆结构力学、计算力学等的钻研之中,在曲家棣、姚伟达等前辈的指导下,编制完成了反应堆压力容器瞬态密封分析程序、控制棒驱动线在地震下的落棒时间分析程序等分析软件,为解决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提供了工具。其前一项研究于1987获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后一项成果于1999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2005年摘得全国优秀设计软件金奖。十七年埋头攻关的时光里,窦一康也从一名助理工程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工程师,被破格提拔为高级工程师,修炼成一位博学的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并开始尝试部门的管理工作。1994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远赴法国Franche-Comte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自适应有限元分析技术,包括全自动网格生成和优化技术和有限元分析误差估计技术,留学的成果是若干发表于核心期刊高质量的论文,如1997年发表于《计算力学学报》的“用逐点插入法自动生成全四边形的自适应有限元网格”在计算力学领域相当有影响力,至今仍在被引用。 转型·核电事业的奠基今天的窦一康,更经常地被和核电站老化管理与寿命评估联系在一起,其策划组织的秦山核电厂定期安全审查中的老化管理子项(2001-2003) 是国内首次开展,定期安全审查项目获2007年的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形成核电厂老化管理大纲总体思路并在秦山核电厂开发成功(2006-2008),这在国内是首次开展。他因此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专家,2009年被选拔为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007年起还代表中国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电厂寿命管理技术工作组成员。回想起当初从结构力学分析软件向老化管理的转型,窦一康显得很理性,他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源于需求,秦山一期投入运行后,后续的工作是为核电厂安全运行提供支持。我原来是反应堆压力容器结构完整性课题组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电厂不可更换的关键设备,其寿命决定了核电厂的寿命,1994年曲家棣老师在德国参加国际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后提出以反应堆压力容器为起点开展核电厂寿命管理研究,此后我们的研究方向逐步向寿命管理发展;二是从个人职业发展考虑,90年代以后,国际大型结构通用结构分析软件开始普及,反应堆结构力学分析在分析工具方面的需求基本得到解决,作为以软件开发为主的研发人员面临着转型的挑战,必须寻找新的方向。经过深入思索的转型,为他赢得了成功的新天地,他驰骋在核电厂寿命管理的疆场,意气风发,带头完成一系列在中国核电具有示范性的项目,每一份成绩都极具分量,使自己的核电事业攀上新的高峰,也为上海核工院的发展打开新的局面。2001-2003年,上海核工院受秦山核电公司委托在国内第一次开展定期安全审查,窦一康担任老化管理审查子项负责人,在对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美国NRC老化管理相关要求和导则深入学习、消化的基础上,策划并组织院各生产室开展老化管理审查工作,通过项目开展,从无到有开辟了作为设计服务延伸的核电厂老化管理方向,摸索出了开展核电厂老化管理的技术路线,初步建立核电厂老化管理的技术体系和人才队伍。2004年3月上海核工院成立跨部门跨专业以矩阵式方式运作的核电厂寿命评估中心,窦一康受命担任中心主任。他紧紧依靠各生产室、各专业和各级领导,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技术积累、市场开拓、国际交流、国内协作等方面都取得较为显著的业绩,使上海核工院在核电厂老化管理和寿命评估方面的地位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寿命评估中心成立后,项目接踵而来,积极争取并完成了秦山核电厂的三项重要老化管理项目——反应堆压力容器中期寿命评估方法研究、稳压器波动管温度监测和寿命评估、秦山核电厂总体性老化管理大纲编制;秦山三期的两个项目----核电厂老化管理设备筛选、核电厂设备老化机理分析;恰希玛核电厂的一个项目----核电厂老化管理设备筛选。其中“秦山核电厂总体性老化管理大纲”是国内首次开发总体性老化管理大纲,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意义。窦一康还作为项目经理,负责实施“核电厂老化管理大纲的开发(CPR4026)”这一上海核工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IAEA)技术合作的项目,通过项目开展,与国际上一流的老化管理专家建立了密切联系,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此后,上海核工院又获邀参与IAEA协作研究项目“反应堆压力容器承压热冲击下完整性分析基准考题和最佳实践手册编制”,与IAEA联合举办过核电厂老化与寿命管理国际研讨会(2005年上海)。通过IAEA的平台,窦一康化身传播技术的信使,将国际上老化与寿命管理的理念和经验向国内同行推广,又将国内该领域内的技术进步展示于国际舞台。从2009年起,为期三年的新一轮IAEA技术合作项目“核电厂寿命管理大纲的开发和实施(CPR4029)”又开始了,预示着上海核工院与IAEA的合作还将继续延续下去。以窦一康为首的团队以其科学的管理、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在行业内积累了优秀的口碑,2009年他当之无愧地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 探索·管理生涯的主旋律从2006年开始,窦一康从工程设备所调入工艺系统所,作为副所长兼党支部书记全面参与了该所的管理工作,2008年起正式担纲所长兼党支部书记,成为一个部门的第一负责人。作为一名技术型的管理者,他除了知识全面,技术精湛,能够及时关心世界前沿技术之外,还有着清晰的逻辑,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思路。随着核电研发、设计、服务各方面任务的不断展开,近年来工艺系统所的任务更重了,人手更显紧张,他在研究院的123战略,做强“研发、设计、服务”三块主业的相关工作外,还提出了工艺系统所自身的工作思路——面向工程,做强研发,在统筹兼顾中完成年度生产任务;强化培训,关注互通,在学习实践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管理,优化绩效,在制度建设中强化部门管理能力;树立榜样,关心员工,在团队建设中提炼三和文化内涵。在普通员工的眼里,窦所长注重工作实绩,善于凝聚班子成员和部门员工的热情,犹如一名优秀的航船舵手,带领着工艺系统所这支年轻的队伍搏击于浪潮之巅。在他的带领下,工艺系统所的员工们齐心协力,在核电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下,愈来愈发挥出的“学、悟、研、创”的巨大潜能。2011年开始,凭借着生产所的管理经验,以及其在核电厂寿命管理领域的资深研究经历,窦一康被赋予了新的角色,担纲上海核工院先进核电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先进核电技术中心的组建始于2009年,是上海核工院基于战略发展规划的深入考虑而做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机构调整,在开辟上海核工院的研发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奠定上海核工院在国内外核电技术领域的引领地位方面,将发挥巨大的功能。对核电发展的大好形势,窦主任显得格外珍惜,他说,核电发展大好形势来之不易。但核电是脆弱的行业,经不起任何大的闪失。越是形势好,越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既要扎扎实实做好第三代核电的国产化,又要充分重视运行核电厂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关注运行核电厂的老化问题和技术改造。他结合自己对核电形势的理解,对上海核工院的发展定位和战略加以认识和领会。他认为院的123发展战略立足于国家核电对院的总体要求,将研发、设计和服务作为三大板块做通盘考虑,这是很有必要的,体现了当前和长远、研发和工程、核电厂设计和运行服务等多重辩证关系。作为部门管理者,应在具体工作中将院的定位和发展转化为部门的定位、规划和具体目标,并加以有效实施。任何宏伟目标都是需要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分步加以落实。这是部门层面需要努力的着力点。    在窦所长的探索思路中,一个最大的挑战是部门的资源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所以,他很重视调配有限的人力资源,通过帮带、职业生涯导航、谈心等多种方式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促使新人加速成长,更快地独立承担起核电工程任务。他对年轻新员工的期望,凝结着他自己长期的总结,更值得每一个后来的核电人牢记:第一,从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了制图、建模等基本工作,其中蕴含了很多前人的经验;第二,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识别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短处构成短板的,尽快改变,短处具有个性特征,一时很难克服的,则要扬长避短;第三,在第二点的基础上树立奋斗目标,制订人生规划,分步加以实施。每一阶段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能够得到的。没有目标的员工很难成为有用之才;第四,知识、经验、技能固然是能力的体现,但更重要的是内在动力和主动性,缺乏内在动力和主动性的员工很难成为栋梁之才;第五,核电工程需要各部门、各专业的集聚优势,靠单打独斗,也许能在某些点上解决一些问题,但很难形成沉淀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因此,要讲团队精神,愿意并善于将自己的经验供大家分享,同时也要善于从别人的经验介绍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窦一康校友简介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59年10月生,1982年获得复旦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理学士学位,现任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先进核电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核电厂技术支持部总工程师。1999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2009年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2010年被评为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标兵。长期从事反应堆结构力学和核电厂寿命管理工作,是核电厂寿命管理领域、反应堆结构力学领域和计算力学领域的专家,现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电厂寿命管理技术工作组中国代表。历年来,他以第一作者或执笔人身份在各种核心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9篇,其中12篇属核心刊物,7篇属国际会议。历年来获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软件金奖1项,以上均为集体奖,其中2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二、3项排名第三。人生格言:认真、踏实、严谨、细致、诚信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简介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坐落在美丽的黄浦江畔,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备核电研发设计资质的设计院之一,是我国核电研发设计的骨干企业。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牢记国家使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在祖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中做出了卓越成就,完成了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我国第一个出口核电工程(巴基斯坦30万千瓦核电站工程)的设计,以及秦山三期核电工程的技术支持和工程建造管理任务。开创了“三个第一”的辉煌成就,谱写了“国之光荣”的辉煌篇章。目前上海核工院承担着AP1000三代核电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国家责任和历史使命。院副总工程师窦一康是我国核电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期献身于核电事业,在反应堆结构力学、核电厂寿命管理等领域做出来了突出贡献。作者:郭静校友  原文刊载于 《上海领军人才》(第三辑)2011年4月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