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复旦大学1996届校友毕业二十周年返校活动在邯郸校区美国研究中心“谢希德报告厅”隆重举行,活动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校友会承办。淅沥小雨中,近300名校友从世界各地重返母校,赴一场久违的约会。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复旦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潘俊、章晓野出席启动仪式,91级中文系校友简昉、91级管理学院校友诸葛辉担任仪式主持。
简昉
诸葛辉
启动仪式开场前,“那些年我们的唱过的歌”如约而至。91级国政系校友梁春贵率先开腔,唱起曾经环绕耳际的青春之歌《水手》,化学系不甘示弱,身着浅绿色班服,举班合唱《人民军队忠于党》、《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开启通往二十五年前的时光走廊。其后,91级计算机系校友李麟、物理二系班级等争先登台,唱响《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真心英雄》等歌曲,同学聚会弥漫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上午10点30分,启动仪式开始。陈立民副书记首先致辞,代表母校和母校校友会欢迎校友回家,并介绍母校发展近况及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他期待校友们以二十年的阅历为母校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希望大家借着回母校团聚的时刻,重拾初心,积聚力量,继续书写精彩的人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陈立民
其后,91级新闻系校友何小兰、91级计算机系校友柏翔作为校友代表发表感言。何小兰回顾自己20年的职业生涯,呼吁同学们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为母校做贡献,并深情朗诵87级新闻系校友黎瑞刚原创诗歌《期待一个水晶和云母的早晨》。柏翔回忆了军训场景、复旦食堂、宿舍对酒当歌等大学生活片段,以简短的语言重温当年情,引发共鸣。何小兰
柏翔
特殊时代背景下,复旦大学90级(95届)、91级(96届)、92级(97届)三届本科生入学前均在大连或南昌陆军学院接受过为期一年的军政训练,因此,这群拥有特殊经历的学生又被称为“军三届”。 借此良机,章晓野副秘书长代表复旦大学校友会向在场校友介绍“复旦军三届校友基金”计划,呼吁大家发挥优势和资源,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回馈母校和社会的公益目标。据她介绍,一个以“军三届”为主体众筹的咖啡馆、酒店或文化创意公司等实体正在酝酿和筹备之中,她呼吁“军三届”以创业的精神和姿态在母校和时代烙下自己的印记。章晓野
返校活动的筹备过程中,班级联络员的力量不可或缺,随后,各班级联络员颁证仪式举行。潘俊向刘全刚、林传毅、陈周旺、杨亮、古晓峰、丁志伟、邓名莉、叶生明、戚永康、高钧、王槐、诸葛辉、府宇雷、林彬、曹昕、王峰、简昉、何小兰、柏翔等校友颁发联络员证书。
值此,仪式行进至尾声,陈立民副书记代表复旦大学校友会向92级(97届)班级联络员代表国政系校友周广平、化学系校友李志銘传递返校会旗。
最后,91级世界经济系班级上台,即兴合唱《歌唱祖国》,激情澎湃之际,军训期间的拉歌环节于会场如昨日重现。嘹亮歌声中,复旦大学1996届校友毕业二十周年返校活动启动仪式圆满结束。
下午,斜风细雨,校友重归母院(系),与同学回首青春,共叙旧谊。
文 李智展
20年前,北京姑娘安小霞被复旦应用化学专业录取--这个专业属于物理二系,全班只有23个人,平时和化学系(100人左右)一起上课,成绩也是一起排名,“我们班的同学太优秀了,基本拿掉了所有的A(总人数前10%),化学系同学很不高兴提出要分开算。” 毕业后他一直在中石油从事化工设计,“到单位一说自己是复旦毕业的,领导就会默认你很优秀,会分配给你最新,最大,最难的项目来设计。”她近几年参与设计的“45万吨聚丙烯和90万吨PTA接收站”---它不仅规模是全世界最大,而且设计,施工,开发,采购完全国产,目前解决了东三省,津京冀,江苏全境的天然气供应。“我们不仅要提高工业界的国产化率,还要走出国门,比如中俄天然气项目,这就是大国国企的责任。”
作为91高考江苏省理科前100名,袁军是一枚全面发展的理科男,印象最深的是在复旦“大范围地看书,大规模地听讲座,全方位吸收了各个方面知识。” 毕业后他在一直没有离开化学行业,如今他已经自己创业---功能性塑料相关,可以被用于制造汽车前大灯,电池等诸多方向,“工艺技术绝不比国外差,生产线基本自动化,每年70%的生产量是出口东南亚的。”说到现在的创业环境,袁军觉得“行政手续还是过多,不过化工产业政府管理比较严格也可以理解。”另外汇率波动对生意也会有小影响。
“复旦外文的特点是学出来基础比较扎实,上外的特点是口语好。”作为河南省文科二十多名,赵阳一生都在和“外语,外企,外事,外国”打交道,毕业后他去美国读了MBA,之后在一家巴西的公司工作----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中国出口铁矿石,这需要和中巴官方都打交道,赵阳用了半年就啃下了葡萄牙语,并在正式场合负责翻译工作。 现在赵阳在自贸区工作,方向是消费品,“中国的内需很大,现在基础设施建好了,大家需要的是对生活品质的提升,虽然竞争压力很大,但我们都在努力找方向。”
作为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的保送生,吴立峰把“智商”发挥到了极致,在本科期间,他和另外五个同学发起了“桥牌社”,没事就凑在一起打,“享受动脑子的快感,还打出了一个上海市桥牌大赛第一名。” 毕业时汇丰银行来校招管培生,“全国二万人报名,层层考试,题目都是银行自己原创的,类似于GRE,最后只招了六个。”吴立峰作为这六分之一,毕业就被派到英国总部,拿着2000镑每月的薪水,手下管理20多个人。之后他不停在香港,青岛,深圳,上海轮岗,最频繁时三年经历四个部门,现在他已经是汇丰银行上海分行行长。“现在中资和外资银行都受到了互联网金融冲击,它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虽然有些负面新闻,但经过这一轮大浪淘沙,这个行业会逐渐规范。”随着四大行的崛起,外资银行也在受着冲击,“要把服务做好,提供更多的本土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