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1日晚18:30,由陆丰校友担任主讲人的第十六期复旦大学学生会校友讲坛暨第三期人力资源部精英培训在3208教室顺利开展。复旦学子们聚集一堂,聆听了陆丰先生传奇的人生历程和对公益事业的感悟。
陆丰先生是雷励中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MPA。讲座一开始,陆丰先生便和同学们分享了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大一时一次长达76天的对一自然保护区的探索在他心中埋下了远征的种子。毕业后的他在上海政府系统服务多年。而正当陆丰先生升任一级警司,前途一片光明之时,他却华丽转身创立雷励中国,在全新的人生征程上义无反顾地前行。谈到原因,陆丰先生这样解释:“对我来说,公务员只是一份工作,而雷励中国是我的事业和使命。”
提及热爱的事业,陆丰先生十分动情。关于和雷励的不解之缘,他笑说:“1978年的三件大事:一是邓小平进行改革开放,二是查尔斯王子创立雷励,还有就是我出生。”陆丰先生强调,他所领衔的雷励致力于勇于探索、正直担当独立包容的新青年文化。“雷励有三点公益的追求:先进的教育和全球公民培养;为困境和需要中的人们做出贡献(这是目前内地做公益的主流);积极的环保和可持续社区的发展。”这是他对雷励理念的进一步阐述。新兴公益模式下的雷励目标究竟为何?对此,陆丰先生阐释道:“雷励没有政治诉求,纯粹做青少年公益。雷励人喜欢戴手套,喜欢干活。我们的远征团队在地处偏远的社区建设幼儿园、活动中心、诊所、清洁水源系统;在人迹罕至的保护区设立瞭望塔、步行道、饲养棚、小木桥。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当地的社区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着努力。”这种简单而纯粹的公益追求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显得那么耀眼,同学们也对公益事业模式及其意义又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阐明公益理念后,陆丰先生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丰富的远征经历中的所见所感。对于曾亲历的贫困边远地区的现状,他这样描述:“在黔西南、印度、坦桑尼亚的妇女和儿童每天都要花三到七个小时的时间只做两件事情:取水和捡柴火。在那些偏远贫困的地方,只有坐月子的女人可以吃到大米。”看着同学们惊讶的反应, 陆丰先生提出期望复旦学子们从多角度,多方位去体验真实的世界。“我辞掉了公务员的工作,是希望能多培养一些具有开阔视野的,不一样的年轻人。我也希望,复旦的孩子们都是这样的年轻人。”他也表达了对复旦学子的厚望和期待:“在这个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地方,复旦的孩子们,你们准备好领导这个世界了吗?有很多目标都尚待我们去完成!”
接着,关于青年人事业的选择,陆丰先生希望学生们能认识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他犀利而诚挚地教诲道:“我们鼓励人们积极开创自己的事业,但是最后一定要回报给社会。雷励只是一个跳板,是一个承载的方式。人生就是一场远征,不管我们念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工作,它总是充满了各种坎坷和选择。2001年我做了当公务员的选择,那是因为听从了虚荣心的召唤。后来我选择离开,加入雷励。现在我想社会需要公务员,尤其是优秀的公务员——而如果你的选择只是为了利益的话,我是否可以推断你会在工作岗位上攫取一些灰色的利益?如果一直以私利为追求的话,以后还会有多少脚下的路会崩塌?我希望你们有真正的政治理想,如果如此,我会举双手双脚支持你。”
提问环节,同学们热烈参与。一位同学问到陆丰先生对大学生支教的看法,这的确也是很多同学关心的话题。对此,陆丰回应道:“雷励不做支教。在学校雷励做的是基础设施,不开设课程也不负责提供教学内容,这便是雷励中国作为一个NGO与英国政府所做之事的差别,我们要考量自己的每一个细节该做加号还是减号。今天的大学生支教组织很多,我并不是要全盘泼冷水,画画和做游戏是很好的活动,但开展其他科目要谨慎一些。”
讲座接近尾声,同学们仍意犹未尽,被眼前这位脚步走得远,思想比脚步走得更远的传奇校友的个人魅力和正面影响所深深打动。 生命大抵相似,活法可以不同。在陆丰校友的人生里,世界的壮阔,生命之歌的悠长,都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凝聚在他那一次次激动人心的远征里。最后,陆丰先生用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为此次校友讲坛画上圆满句号:“我以这句话作为结束——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你若光明,中国就不会黑暗。”话音一落,教室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聆听成长经历,品味人生智慧。校友讲坛为我们打造的正是这样一种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在复旦共同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