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四十年 | 三考大学的故事(78管理 庄志毅)

2017-05-18|校友走访

三考大学的故事

78管理庄志毅


1978年.我是这样考上了大学-三考大学的故事。


要说上大学,先要说上小学。1966年,文革开始时,我刚上小学五年级。如果说正规的学习,到此也就打住了。1969年,我参加了军。在上大学前的学校生涯也就结束了。7年时间,我转过4次学校,这可能是常人所不及的。这些学校既有上海、青岛这样的城市学校,也有乡野山村的农村学校。期间生活水平,语言文化,生活习俗反差之大,可能不为多数人所知。


如此的经历,对我最大的好处是有各个阶层的同学,时到今日,朋友中既有贩夫走卒,也有高官鸿儒,皆可谈笑言欢。


小学学习时,益都师范附小的王老师、刘老师、对我帮助最大。有一次,因学习的原因,被刘老师叫去与他同吃同住一周,宿舍是在一个旧的炮楼中。此事说明,一是我当时学习不算好,需要老师严加管教;二是老师确实对学生关心。我们这个老师对犯错的学生最大的“惩罚”就是叫你去和他同吃住,直至改好为止。我、崔峰等几个同学都有过如此待遇。


文革兴起,作为学生好不高兴,不用上课了。我也随队出去串联,还参加过步行串联,叫做长征。那时,自己觉得是个大人了,能得不行。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


受正规教育太少,使得文化学习有缺憾。那时也不知道什么唐诗宋词,只是把毛主席诗词、老三篇背的滚瓜烂熟。每说一句话,大辩论,都把毛的语录、诗词信手拈来。即使后来我获得了博士学位,也是自诩为:“有知识、没文化”之辈。


初高中正规教育接受的少,考大学就主要靠自学打下底子。因为喜欢看书,当兵时常去书店,又因为学毛选学了不少党史知识,还写大批判稿,算是学了语文和写作,所以侥幸为以后考大学作了准备。


再回到考大学,就考大学我的经历也多了些波折。我考过三次大学。从家庭教育来说,我父母亲对学习很是重视,他们虽然早年参军,但是解放后还是靠自己努力学习,考上了军医大学。我就记得他们对我说的最多的事就是学习、学习。


1973年,我退伍回来准备工作,在等工作时,有了上大学的机会。那时是工农兵推荐上大学,我已经有了一个退伍军人的身份。其时正是邓小平刚刚恢复工作上来,对工农兵上大学要改造一下,不仅推荐,还要考考文化课。我正好没事,就参加了考试。一是那些考试还是简单,二是我也做了准备,据说我就被华东石油学院录取了,就是现在东营那个中国石油大学。不料,几天后张铁生“交白卷”一闹腾,就把这个结果给推倒重来了。重来就没有我了。就此一别,再考大学就是4年后了。


在中波轮船股份公司工作了4年多。1977年10月底,我正在比斯开湾备受风浪折磨,忽听见高考改革了的消息。公司给船上发来了电报,船员中要参加高考的可以报名。我马上就报了名。我参加高考并没有经济上的原因,那时我基本工资57.5元/月,出海每日还补助2.5元,每月可有120多元的收入。这水平,那时就是个富翁。因为,一般工人的工资就是34元。我考大学的主要原因是不管考上考不上,我可以回家了,那时我已经两年没休假回家了。


报了名,接下来公司要大家报志愿。那时,什么学校、什么志愿根本搞不懂。和我一起报考的还有两位,小周是机工,报考海运学院的轮机专业,还算靠谱。还有一位大连的电工,他喜欢踢几脚足球,就报了体育学院。现在想想,在船上吃的胖胖的,怎么能考上体育学院?我那时在船上负责接待外国工头之类的,自学了几句英语,那就报了上海外国语学院。


我们公司是在上海,我户口也在上海,所以考试要到上海考试。但是那个航次的目的港是天津。船航行了一个多月,12月多了,船停塘沽锚地。这下不了船,怎么去上海哟?停了一天,海关、边防的联检船终于来了,联检完,我们几个就乘海关的船到了塘沽。


从塘沽到上海,又是一段艰难的历程。塘沽到天津,火车上人多就不说了。好在时间短。到了天津,又去天津西站乘车,那时天津受唐山地震影响,路是破破烂烂、坑坑洼洼,电车几次开着开着就抛锚了。我们紧赶慢赶才赶上了车。车上又是挤得只有立锥之地,我们能上去就算不错了。一路站到泰安,十几个小时,实在顶不住了,就下车在候车室里睡了一阵。觉得缓了缓,再看看时间,我们又抓紧上车,以免误了考试。在车上又站到半夜,到南京了,我们才有了座位。


早上5、6点钟到了公司,公司的人已经为我们准备了准考证、文具等,草草吃了点东西,就直奔考场。


现在看来1977年第一次高考的题真是简单。我反正拿了卷子,头也不抬的一通乱答。两天下来也不知结果如何,考完就回家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那次考的具体分数我一直不知道,不过一定不会太差。在家待了几周,一日接到电报要我去上海复试。这说明初试是可以过关的了。我报的是英语专业,要复试口语。这口语一试,就搞砸了。口语复试是讨论《纪念白求恩》,这白求恩怎么读,我那时真不知道,我就想起电影中外国人说名字那样拿腔拿调的说“白求恩”,主考老师马上纠正道“Bethune”。以后我才回过神儿来,白求恩本来就是英文名Bethune的汉译。这次考大学也就告吹了。


不过,经此一试,反而增强了我考大学的信心。在上次如此窘迫的情况下,我还进入了复试,下一次我一定行。再一次考大学,我的条件很好了。休假在家,全天学习,几乎废寝忘食。


在战略上,因为要考理科,数理化都是自学的,门门都搞好不易。那就报文科,强攻数学。


在战术上,以自学为主,遇到问题再找我的老同学朱海请教(那时他已经是工农兵大学生)。每日和父亲散步就讨论历史。地理我已周游三大洋、四大洲,学起来不太费力。语文政治就看报纸,看复习材料。


考前一个月,我就到了上海熟悉环境。到考试时,基本上就是一切顺利了。这次考得不错,五门课,412分,数学是86、历史、地理都是90多。


如果这次考试有故事的话,故事就在报志愿上。报志愿,我有一位大姐帮忙。这位大姐的丈夫和我在一条船工作,所以她对我很是照顾。大姐69年从上海作为知识青年到了黑龙江农场,后来工农兵上大学上了海运学院,毕业后分到上海我们公司,在教育处工作。就这一番经历,不说是下地狱走一遭,回到天堂,起码也是由人间升到天堂。上海,在她眼里就像天堂一般。大姐在教育处主管高考工作,她力主我报上海的大学。那时,上海考生都不愿意报外地学校,招生办就号召大家报外地学校。我自幼四处游荡对上海、外地没有很深的情节,我就跟她说报北京大学算了。可是这位大姐一定要拯救我,她说:你一定要听我的。于是她就把复旦大学作为我的第一志愿。其他志愿随便排去。我最后的志愿是: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报名志愿,今天看来是非常奇怪的了。


没有去成北京大学,也不知道去了北京大学会不会改变我的命运?不过有一点我敢肯定,在复旦大学的四年,吃的伙食一定比在北京大学要好,可能好很多。我很感激这位大姐。



恢复高考四十年复旦校友征稿

尊敬的复旦77/78级校友: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928日我们将在美丽的复旦园欢迎您重归母校。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我们现在诚邀您参与我们的“恢复高考四十周年”征文活动。您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拟主题,所有来稿我们会发布在复旦大学校友网“校友来稿”栏目。

投稿邮箱:fdxyh@fudan.edu.cn

1,您可以从如下主题中选择您感兴趣的(可多选)或者自拟主题:

1977年的复旦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英语系/中文系/生物系/医学院/计算机/经济系/外文系/微电子/药学院/新闻系/哲学系/管理系/核科学系…..都在学些啥?

为什么复旦人喜欢去黄山浪?

高考改变命运

在复旦最难忘的几件事

复旦对我的一生影响

这四十年,我都干了些啥

中国腾飞的见证者

我在国外这些年

我不能忘记的老师/同学

我在篮球队/排球队的那些日子

…….

2,您也可以把自己原来创作过的/老师同学创作的和复旦有关的回忆文章(诗歌)发送给我们。

3,所有投稿者将获赠复旦精美校园礼包一份。


恢复高考四十年校友来稿汇总:


http://www.fudan.org.cn/site/fddxxyw/xyh/item/?id=1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