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用诗歌描绘影像,一位用影像抒写诗歌,两位于1978年迈入复旦大学校园、主修物理系无线电专业的同窗,在度过近40年时光后奉献给读者“诗与影”交相辉映的艺术组合,显得格外有意蕴。这一组合再次表明,艺术作为凭借技巧、意愿、想像力、经验等综合人为因素融合与平衡,以创作隐含美学的器物、环境、影像、动作或声音的一种表达模式,需要时空的沉淀扩展与人生的体验历练,才能凝聚成能与他人分享美或有深意的情感与意识,演化出富有韵味、美轮美奂的作品,引发人们具有共鸣的认知、品味与欣赏。
用诗歌描绘影像的张海宁,是著名词作家、诗人、编剧。
早在复旦大学求学期间,读物理的他成为复旦诗社首批成员,从1980年开始就在《诗耕地》、《飞天》、《萌芽》、《文学报》、《诗江南》、《上海文学》、《十月》等刊物发表诗歌作品。这显得多少有些不安分,但在当时却是一种时尚,因为在理想主义色彩浓郁的大学校园里,“校园诗人”无疑是才子的皇冠,至少能够令女同学的明眸莹莹发光。大学毕业后,他没有从事物理科学研究,而是进入精神制造领域,长期从事影视及文艺作品编辑创作及活动组织策划,尤其是用源自内心的诗意,创作了大量风格独特、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歌词作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和美好的享受,在艺术创作之旅上获得公认的成就。
用影像抒写诗歌的施钟鸣,少年时代起就对物理世界充满探究的好奇心,曾经用父亲给的10元人民币巨款购买矿石二极管和808耳机,嫁接晒衣服铁丝制成的天线,成功接收电台广播节目,直到进入复旦主修无线电专业,才知道矿石二极管其实是金属-半导体势垒形成的二极管整流。在其后的人生旅途中,他痴迷于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沿着科学家、工程师的路径进行自我规划并一步步实现目标:复旦学士、华东师大硕士、瑞士联邦高工博士,学成后
带领团队在芯片设计开发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首款产品,获得20余项美国、欧洲、中国发明专利,成为美国IEEE高级会员、实现了少年时代的梦想。
张海宁、施钟鸣这两位复旦校园同窗好友的人生轨迹是两条并行轨道,经过30多年演进,机缘巧合地渐行渐近,在诗与影交相辉映这个点上相交汇,融合形成一个富有鲜明特色的艺术组合。对这种艺术人生际遇,他们自己都感到有些神奇,因而也特别珍惜。张海宁用精气神化为诗篇描绘出他心中的影像意境,施钟鸣迷上摄影用景致镜头捕捉美好意蕴瞬间凝结成诗篇,两颗心灵的对接可说是珠联璧合,创造出诗与影交相辉映的心灵意蕴。
这种有温度的心灵意蕴不难体味,也最能打动人:一是情真,从诗与影中透出的是对自然景象、动物世界、社会人生的爱,这种爱历经时间磨砺、人生感悟显得深沉真挚纯净;二是意善,诗与影描绘展现的画面不见张扬火气而显得淡然,传递出的意念给人一种亲近温馨善意;三是静美,诗与影组合营造出一种禅意,远离凡尘,告别喧嚣,是那样悠远恬静,令人们心灵进入一种静美境界。
艺术植根生命,源于内心,出自热爱。张海宁、施钟鸣的诗与影艺术组合,无疑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审美体验,让我们从文字诗篇与镜头画面的有机互动、融为一体中来理解世界,带领我们进入一种与世界即社会与自然的无功利的形象和情感的关系状态。我想,翻阅这本由两颗互通的心灵打造的艺术之作,细细品味,慢慢感悟,久久冥思,一定会获得诗情画意的美的享受。
是为序。
文/何建华(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2017年2月11日星期六
恢复高考四十年复旦校友征稿
尊敬的复旦77/78级校友: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9月28日我们将在美丽的复旦园欢迎您重归母校。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我们现在诚邀您参与我们的“恢复高考四十周年”征文活动。您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拟主题,所有来稿我们会发布在复旦大学校友网“校友来稿”栏目。
投稿邮箱:fdxyh@fudan.edu.cn
1,您可以从如下主题中选择您感兴趣的(可多选)或者自拟主题:
1977年的复旦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英语系/中文系/生物系/医学院/计算机/经济系/外文系/微电子/药学院/新闻系/哲学系/管理系/核科学系…..都在学些啥?
为什么复旦人喜欢去黄山浪?
高考改变命运
在复旦最难忘的几件事
复旦对我的一生影响
这四十年,我都干了些啥
中国腾飞的见证者
我在国外这些年
我不能忘记的老师/同学
我在篮球队/排球队的那些日子
…….
2,您也可以把自己原来创作过的/老师同学创作的和复旦有关的回忆文章(诗歌)发送给我们。
3,所有投稿者将获赠复旦精美校园礼包一份。
恢复高考四十年校友来稿汇总:
http://www.fudan.org.cn/site/fddxxyw/xyh/item/?id=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