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四十年 | “只道当时是寻常”(77物理微电子 肖巍)

2017-05-25|校友走访

“只道当时是寻常”

巍(77级物理系微电子专业)

许多经历,不可思议地就这样过来了……


伴随着汽笛声声,我和小伙伴们离开了短暂的中学时代(1970年我还不足16岁),到江西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现在回忆往事述说起来会觉得很滑稽,但那时可并没有什么感慨什么悲壮,而是充满着艰辛、幻想与困顿,这一晃就是八年,甜酸苦辣自不待言。尽管我农活干得不咋样,却放过牛,种过菜,养过猪,帮过厨,还在知青农场里当过好几年会计。因为“出身”不好,政治上“进步”的机会几乎等于零,招工轮不上,推荐上大学更没门(刚开始也说要考试,但不久就有某种势力利用“白卷英雄”扼杀了曾经点燃的一线希望)。我人缘不错,也博得了农民和同学的信任,后面几年,当地老乡甚至动员我应该考虑“扎根”(成家)了,其实我还是知青中年纪最小的。


但是,我始终保留了大学梦,既然毛主席都说大学还是要办的。在短暂的回沪探亲期间,在农村忙里偷闲时,以及在别人的费解乃至嘲笑中,我尽可能收罗各种中学课本和知识读物,并且貌似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今天想来还是很骄傲的。


整整40年前的1977年恢复高考,凭着不知天高地厚和仓促的准备,我抓住了这个机会,当年江西省高考语文卷就是一道命题作文:“难忘的时刻”(附加题一段古文翻译,20分)。我就拿自己进入考场的这一刻说事,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结尾是:我答好了这道题,抚卷长叹:这不正是一个‘难忘的时刻’吗?!几分得意,跃然纸上。后来听说这篇作文还获得了罕见的高分,成为当地后生的“范文”。当然,我更要感谢邓小平的开明政策和招生老师对上海知青的格外照顾,才使我重新走上了求学之路(那年我23岁),才有了自己后来乐此不疲,也相当稳定的三十多年教学与研究生涯。


有人做过统计,结论是使我们这一代人最有可能改变命运的事件,恢复高考名列第一;这个我完全可以作证!回想我从队部有线广播喇叭听到公社上山下乡知青办公室的通知消息,跌跌撞撞跑了十几里路去拿录取通知书的情景,那种将信将疑,欣喜若狂的心情是今天的孩子无论如何模拟不出来的。


进入大学,与应届的小同学比起来,我们自然要付出得更多,但这点辛苦比起无书可读的辛酸来,又算得了什么呢?毕业后留校,改了行,从事的是并不看好的专业,但我无怨也无悔。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认真地去做,总能把他愿意做的事情做好。记得当时班主任征询毕业分配(那时还没有就业一说)意见,问换个专业留校工作怎么样?我连眼都没眨就答应了,记得临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自己拙于言表,上台讲课大概不行,案头写写弄弄可也;还有就是讨厌文革那一套,最好政治也别来找我。谁料一语成谶,哪壶不开就哪壶,后来不但以“讲”为生,还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是任教的当年叫马列主义教研室,后来是社会科学基础部,现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个非常讲政治的地方,不但向大学生、研究生讲,还要配合形势,走街串巷,为各级干部、各阶层人士宣讲,这是本职工作,不好怠慢,所幸领导同事还有听众关照,据说反映还不错,至少不讨人嫌。我现在的认识是,这讲政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蛮不讲理的政治,其实通过讲政治,自己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二是教学之余,自己还种种自留地(正式说法叫研究),或许由于兴趣广泛,没个正经,在政治学领域也跑开了“马”(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居然某天还被吸收到统战研究基地做业余的(兼职)研究员,用农民的话说,就是又辟了几分地。经常也会被问及某些比较敏感的政治问题,就逼着自己想怎么回答才好,于是对政治生态、风险社会、协商体制等等有所耕耘,结了什么果实说不好,但心得还是有的。


三是若干年前,被学校统战部推荐到一个区当政协委员,生平当过最大的官莫过于小组长,现在竟登堂入室参政议政,真正受宠若惊呵呵呵!参与政治到这个份上,当初哪里想象得过来。每年年会,讨论调研,只要安排得过来,场面上总是会出现的,该说的说,说不清楚的就递状子(提案),还做过几场引起热烈议论的话题报告。无奈年逾花甲了,体力精力有限,再怎么积极也没有什么进步啦……


我带了二十多年研究生,年龄最大的也是在我们下乡年代出生的(现在都是90后啦!),上世纪90年代看他们一茬茬报到时跃跃欲试,学成了就业踌躇满志的样子,不禁衷心为他们庆幸,为他们的际遇,也为他们所拥有的年华!尤其是那些从农村上来的学生,他们更不容易呵!


有诗为证:

一代艰辛一代娇,

未可怨恨赶浪潮;

道是今天那些苦,

怎比当年熬通宵(指“漏夜读禁书”)。


恢复高考四十年复旦校友征稿

尊敬的复旦77/78级校友: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928日我们将在美丽的复旦园欢迎您重归母校。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我们现在诚邀您参与我们的“恢复高考四十周年”征文活动。您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拟主题,所有来稿我们会发布在复旦大学校友网“校友来稿”栏目。

投稿邮箱:fdxyh@fudan.edu.cn

1,您可以从如下主题中选择您感兴趣的(可多选)或者自拟主题:

1977年的复旦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英语系/中文系/生物系/医学院/计算机/经济系/外文系/微电子/药学院/新闻系/哲学系/管理系/核科学系…..都在学些啥?

为什么复旦人喜欢去黄山浪?

高考改变命运

在复旦最难忘的几件事

复旦对我的一生影响

这四十年,我都干了些啥

中国腾飞的见证者

我在国外这些年

我不能忘记的老师/同学

我在篮球队/排球队的那些日子

…….

2,您也可以把自己原来创作过的/老师同学创作的和复旦有关的回忆文章(诗歌)发送给我们。

3,所有投稿者将获赠复旦精美校园礼包一份。


恢复高考四十年校友来稿汇总:


http://www.fudan.org.cn/site/fddxxyw/xyh/item/?id=1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