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终圆复旦梦
78级中文系 张化
我是68届初中生。小时候的梦想是进复旦大学数学系。1969年初,成为“一片红”中的一点,回乡投亲插队到江苏。坐上火车,我明白,复旦已渐行渐远。以后,为表现出“扎根农村”的模样,复旦成为我的暗恋对象,只偶尔在梦中相会。
1973年,大学恢复招生。但只“推荐”根正苗红的“工、农、兵”上大学,一部分家庭出身好、表现优秀的知青上了大学。我的表现是有口皆碑,“家庭成份”却很微妙:祖母在乡下,土改时被评为富农,父亲在抗战后期到上海当了工人。按当时政策,评定本人成份的依据是解放前3年的经历,父亲应是工人。但在“文革”清理阶级队伍过程中,父亲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罪名是“隐瞒其剥削历史,混进工人阶级队伍。”经批斗,因父亲“一般尚能认罪”,按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工厂“革委会”和造反队对父亲作了从宽处理:“不以富农分子论处,对其问题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但要老老实实地改造自己剥削阶级的世界观。”据此,我父亲基本上是工人。按理来说,我的“家庭成份”随父亲,基本上也是工人。我一贯在各种表格中填工人,力争成为无产阶级的子弟。但事实上,插队之前,我就被编入另册,始终未能混入“红卫兵”和“大串联”队伍,仅得到一个“红外围”袖章。插队之后,乡间十里八乡都知根知底,一直被当作富农子弟对待。在数次抗辩无效后,我陷入有口难辩,心存不甘的尴尬境地。
可能因为我的表现比较突出、人缘不错,大队几次推荐我上大学。但公社领导同志的政治觉悟毕竟高出一截,几次都不让我蒙混过关。1976年,公社领导动了侧隐之心,为我争取到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名额。感激涕零之余,我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去,表明自己承认是富农子弟;不去,虽然不能被确认为工人子弟,至少还有一些说词。但不去,恐怕今生再难圆大学梦;而且,我已成为农村中待处理的老姑娘;前途一片迷茫。在我心中,大学,是神圣的殿堂;老师,是夜航的灯塔;书籍,是荒年的粮食;知识,是沙漠中的甘露。去,干脆摆脱尴尬的炼狱,跌入地狱,大学毕业后走业务立身之路。但是,中国又有几个人在失去政治生命后,业务能够成功的呢?政治生命和大学梦,孰轻孰重?今天的青年恐怕很难想象和理解当年政治生命的极端重要性:失去政治生命就等于失去一切,只剩苟且偷生。我一连几天没有睡好觉,眼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父亲在“文革”中被批斗和接受监督劳动的情景,还有我的那个生产队副队长,拍着桌子、指着鼻子骂我“狗崽子”的情景。最终,我没有去,准备放弃大学梦。
做梦也没有想到,1977年恢复了高考。在信息闭塞的农村,我得到这一消息已经很晚,还不信。因为前几年,我们公社一个数学考6分的人上了名牌大学。10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一消息,我才信了。这消息像是一道强电流,激活了放入“回收站”十年的大学梦;这消息像是一个火种,点燃了晒了十年的干柴,释放出超常的热情和能量。怀着感恩、或许侥幸之心,以虔敬的姿态投入复习迎考。
江苏省77级高考有2轮,先预考,再高考。我参加了高考,却名落孙山。2轮各考几分,不得而知。我一直以为是考分不够。20多年后,我才知道,77级还是讲成份滴。幸好,我没有放弃。幸好,78级真的可以凭自己的学力和能力考上大学了。如今的学生,生活在拨乱反正后的社会中,人人都有高考机会,多么幸福!
我还是差一点错过复旦。江苏省78级高考,是先考后填志愿。考完,我就知道考得不错。但是,插队十年,我靠工分和自留地,已实现了自养。父亲即将退休,母亲没有工作,怎么能让他们再供养我呢?师范学院学生有饭贴。但华东师范大学不对江苏招生,能报考的有扬州师范学院。这时,母亲正在乡下。母亲没什么文化,却深明大义。当我嗫嚅着说出我的沮丧时,母亲随口说出一句令我终生难忘的话:“只要你考得上,只管考好学校;我们全家哪怕喝粥,都会供养你。”时至今日,只要一提起母亲的这句话,我就会感动流泪。是我的母亲和家人,让我敢于填报复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只有自己的母亲,才会这样毫不犹豫地伸出暖暖的手,竭尽全力给予这份沉甸甸的关爱。实际上,复旦4年,国家每个月都给我19元助学金,远超师范学院饭贴标准,使我每次吃饭时,能感受到国家对复旦学子实实在在的关爱和殷切的希望。这是后话。
拿到复旦录取通知书,一阵狂吻,就像海难者登陆后亲吻土地,更像亲吻苦恋十年的情人。复旦,正是我的梦中情人:十年心路,有向往、失望、苦熬、激奋、欣喜,苦辣酸甜,起伏难诉;十年跋涉,有爱慕、失恋、暗恋、穷追、接纳,情结难解,已落又开,似无如有,还在心头;十年不肯醒,终圆复旦梦。
当年的高考报名表上“家庭出生”还是倔强地填着“工人”!
我母亲今年99岁啦
恢复高考四十年复旦校友征稿
尊敬的复旦77/78级校友: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9月28日我们将在美丽的复旦园欢迎您重归母校。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我们现在诚邀您参与我们的“恢复高考四十周年”征文活动。您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拟主题,所有来稿我们会发布在复旦大学校友网“校友来稿”栏目。
投稿邮箱:fdxyh@fudan.edu.cn
1,您可以从如下主题中选择您感兴趣的(可多选)或者自拟主题:
1977年的复旦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英语系/中文系/生物系/医学院/计算机/经济系/外文系/微电子/药学院/新闻系/哲学系/管理系/核科学系…..都在学些啥?
为什么复旦人喜欢去黄山浪?
高考改变命运
在复旦最难忘的几件事
复旦对我的一生影响
这四十年,我都干了些啥
中国腾飞的见证者
我在国外这些年
我不能忘记的老师/同学
我在篮球队/排球队的那些日子
…….
2,您也可以把自己原来创作过的/老师同学创作的和复旦有关的回忆文章(诗歌)发送给我们。
3,所有投稿者将获赠复旦精美校园礼包一份。
恢复高考四十年校友来稿汇总:
http://www.fudan.org.cn/site/fddxxyw/xyh/item/?id=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