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复旦 了我夙愿
78外文 袁履庄
我是复旦大学外文系英美语言文学专业78级学生袁履庄。1978年夏天,当我接取迟到了十二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面对亲朋好友的道贺,一时语塞,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
我就读的高中——市北中学,是一所市重点中学。1966年初夏,我完成了全部高中学业,以优秀成绩通过毕业考试,正信心满满地准备迎接高考。报考哪些大学?第一志愿自然是我最心仪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正在踌躇满志、势在必得的关键时刻,一场文革浩劫粉碎了我的大学梦,使复旦大学之于我,虽近在咫尺,却不啻万里之遥!
我一向偏爱文科,尤喜国文、英文,高中阶段一直是班级的英文课代表。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的年代,捧书本被视为异端,会遭人白眼。但我实在不忍心与朝夕相伴六年的英文书告别;于是乎,我想了个“适应潮流”的两全之策——在上山下乡的市郊农场,趁工余时间,逐篇啃读英文版《毛选》四卷。有了“红宝书”的光环罩着,政治上可保无虞,业务上不致荒废,在当时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招还真管用!它帮我打下了扎实的英文基础,等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机会一到,我便轻松通过考试,如愿进入复旦,圆了十二年来耿耿于怀的旧梦。这里又给了我一个启示:好运总是向着有准备的人。虽然读英文版《毛选》四卷时不可能预料到恢复高考派上用场,但我始终有一个信念:“知识无用”不会长久大行其道!
考上复旦,全家都为我高兴。岳父徐仲年先生特地送我他老人家主编的《简明法汉辞典》,希望我珍惜机会,学有所成。记得我当时还写了首诗:折桂蟾宫复旦行,天酬夙愿慰平生。临别岳父辞书馈,不负白头款款情。在复旦求学的四年时间里,我没有辜负亲人的厚望,勤奋读书,不忘初心,连续获得校“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坚持执鞭高校,“从一而终”。其间虽有下海经商、去外资企业就职等种种诱惑,终不为所动。有诗为证:一介书生半世穷,跳槽下海不跟风。满园桃李春无限,乐坏黉门老相公。
自1982年大学毕业至2007年退休,后返聘工作到2013年底,整整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兢兢业业,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积极投入教学改革,现身说法鼓励学生学好英文,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自己也因此评上了高级职称。同时,在教学工作之余,我坚持笔耕不辍,不仅翻译、出版了《丘吉尔私人医生的日记》、《谁是弗朗西斯·瑞恩》、《说服对方就是成功》、《圆满完成项目要诀》、《你想谈成更多买卖吗》、《革命性经验:天生领导人的108项技能》等英文原版书,还在新中国第一张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上撰稿介绍评弹宗师蒋月泉及其蒋派艺术,以及上海解放前夕最后一任代理市长赵祖康的爱国事迹,为我们的外宣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1997年以后,我又兼任了学术性核心刊物《上海翻译》的责任编辑,一直工作到2013年底方始交班。
今年我已七十周岁。回顾一生,恢复高考,考上复旦,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我感恩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感恩复旦精神给予我不断进取的动力。最后我奉上近作一首,以明心志:
七律 生日自题
弹指七十岁月匆,诞辰满饮酒三盅。
庭前旧景青衫妇,桌畔新烛皓首翁。
休道书生无建树,栽培桃李可居功。
只今犹有雄心在,身退依然逐日红。
恢复高考四十年复旦校友征稿
尊敬的复旦77/78级校友: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9月28日我们将在美丽的复旦园欢迎您重归母校。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我们现在诚邀您参与我们的“恢复高考四十周年” 征文活动。您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拟主题,所有来稿我们会发布在复旦大学校友网“校友来稿”栏目。
投稿邮箱:fdxyh@fudan.edu.cn
1,您可以从如下主题中选择您感兴趣的(可多选)或者自拟主题:
1977年的复旦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英语系/中文系/生物系/医学院/计算机/经济系/外文系/微电子/药学院/新闻系/哲学系/管理系/核科学系…..都在学些啥?
为什么复旦人喜欢去黄山浪?
高考改变命运
在复旦最难忘的几件事
复旦对我的一生影响
这四十年,我都干了些啥
中国腾飞的见证者
我在国外这些年
我不能忘记的老师/同学
我在篮球队/排球队的那些日子
…….
2,您也可以把自己原来创作过的/老师同学创作的和复旦有关的回忆文章(诗歌)发送给我们。
3,所有投稿者将获赠复旦精美校园礼包一份。
恢复高考四十年校友来稿汇总:
http://www.fudan.org.cn/site/fddxxyw/xyh/item/?id=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