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本色是教师
胡中柱
有两本书,《女儿日记》和《女人一生》,放置于我的书架之上十多年了,是作者签名所赠,而作者孙小琪,是我大学时的辅导员。孙老师(称先生或女士抑或社长、总编都觉得别扭,还是这个质朴的称呼最适合她了)现在是上海颇具影响力的两家杂志《现代家庭》和《为了孩子》的社长兼总编,又是上海妇联的副主任,应已属名人。不过,知道她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7811班的辅导员的人,大概不很多。
担任这个班的辅导员不容易,不说别的,仅年龄而论,当年进校的新生,最大的是66届高中生,周岁32,最小的应届生是16岁,甚至有虽然自己年仅31,却已有13岁的女儿的“大”学生,要聚拢这样参差不齐年龄的人心,确实要化费很大心力。幸好那时的学生对学习的机会非常重视,对于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有着近于崇拜的心理。得知我们进校前,在《文汇报》上看到的,那篇注定要载入当代文学史的《伤痕》,原来只是墙报习作,是经她发现出面推荐公开发表并配发评论,从而引起了文艺界和社会震动的。从此,孙老师在我们心中的份量可想而知。
孙老师是辅导员,亦即是政治思想工作者,不过,我从未看见她对人长篇大论地说教,即使是在班会上,往往只用一句话便解决了问题。记得前述之年龄问题,就像毛泽东所说的,也可以成为骄傲的资本,甚至引发了争端,结果孙老师说了句,“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现象”,便轻轻地打发了争议。四年中,班级内发生的多次大小矛盾,孙老师都善于以寥寥数语来激发你内心的良知或思考,使得事情有好的转机。这种方法很有效,我也努力学习、仿效,并加上了自己的风格,1988年,我也在高校担当了相应的角色,不过称之为班主任,班上男女同学谈恋爱,当时可是件不能不管的事。说实话,我也找不出理由说服他们放弃恋情,只是告诫说,大学期间谈恋爱影响学习,而这对小恋人信誓旦旦地保证不影响学业,最后,我对他们说了句,“连学习都不能影响的恋爱有什么好谈的”。事后,告之同仁,同仁称妙,我说,这是复旦风格,我是跟辅导员学的。
这种风格孙老师一直维系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孙老师离开复旦主持编务,编辑部那时在嵩山路,距离蜗居是步行七、八分钟的路程。那时,我三天两头去孙老师单位,有时发发牢骚,有时是蹭饭,有时去送稿,去得多了,也看到了孙老师许多不顺心事,发愁纸张,全民经商带来的困惑因而引发的财务难题,甚至有次去恰好碰到编辑部遭受回禄之灾……,但我从未见孙老师唉声叹气,只是淡淡几句话便将事情揭过,难怪复旦中文系一位受人尊敬的老教授贾植芳对孙老师作此评论,“她投身生活洪流,在事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又能保持冷静的观照生活的清醒头脑,从平凡纷纭的生活百态中,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歌颂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或许,这便是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临大事有静气”。
恢复高考四十年复旦校友征稿
尊敬的复旦77/78级校友: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9月28日我们将在美丽的复旦园欢迎您重归母校。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我们现在诚邀您参与我们的“恢复高考四十周年” 征文活动。您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拟主题,所有来稿我们会发布在复旦大学校友网“校友来稿”栏目。
投稿邮箱:fdxyh@fudan.edu.cn
1,您可以从如下主题中选择您感兴趣的(可多选)或者自拟主题:
1977年的复旦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英语系/中文系/生物系/医学院/计算机/经济系/外文系/微电子/药学院/新闻系/哲学系/管理系/核科学系…..都在学些啥?
为什么复旦人喜欢去黄山浪?
高考改变命运
在复旦最难忘的几件事
复旦对我的一生影响
这四十年,我都干了些啥
中国腾飞的见证者
我在国外这些年
我不能忘记的老师/同学
我在篮球队/排球队的那些日子
…….
2,您也可以把自己原来创作过的/老师同学创作的和复旦有关的回忆文章(诗歌)发送给我们。
3,所有投稿者将获赠复旦精美校园礼包一份。
恢复高考四十年校友来稿汇总:
http://www.fudan.org.cn/site/fddxxyw/xyh/item/?id=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