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78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即将离校,我们小组的同学在校内拍照留念。小花园附近巧遇谢希德副校长,我们邀谢先生合影,她欣然应允,于是留下了这张合影。几十年了,我数次搬家,一直保管着照片。彭希哲组长已派往英国学习,我们小组缺一人。但赵定理同学加入,担任摄影师。
我的1978
经济系78级学生 姜超峰
1977年恢复高考,我们兄弟四人都进了考场。结果是三个弟弟全部考中,我当大哥的没有被录取。心里不甘,78年再考,不敢报高了,第一志愿报吉林大学中文系。有一天,我母亲接到省招办的电话:给你儿子改志愿,复旦经济系如何?我们喜出望外,连忙同意。就这样被复旦录取。我是67届汝南高中毕业生,上大学是我梦想。可惜家庭出身不好,什么好事都轮不到我。文革中父母蹲牛棚、父亲还被剃头游街,68年10月24日下乡当知青,71年到工厂当临时工,几番险被辞退等,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高考改变了全家的命运,但来的太突然、太巨大,以至于我父亲都不敢扬眉吐气地大笑几声。
78年10月2号我离家经武汉赴上海。之所以到武汉,是因为那里有个父亲的结拜兄弟,文革中苦难重重,几次欲投江自杀,我还用黄河尚有澄清来劝他。这次我要看看这个叔叔。另个原因,我的小弟弟考入武汉大学,想知道他的情况。10月6号船到十六铺码头,学校用卡车把我们接到宿舍。“秋”风得意马蹄疾,才有我的诗句:“布衣蓬蓬入校日,江南稻香橘黄时”,我没钱买新衣服,穿着工作服进校的。入校三个月后,工厂来信,说我是临时工,不能带工资。我很纠结,没有工资,就没生活费,也没钱养家,是不是需要退学?在那期间,我不敢吃荤菜,每顿两分底菜,吃了三个月,所以记得比啥事都清楚。后来辅导员赵老师帮我申请了助学金,经济才有所好转,我才能完成学业。
40年过去了,两鬓斑白的我,对高考前后的事历历在目。毕业后,我当过教师、当过官员,最后在一家国企工作到退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但母校一直是我的神圣。因为学在复旦,才使我见识开阔,才有机会得到大师的教导。有一次我在图书馆挑书,苏步青校长迎面走来,亲切问我哪个系的,来自哪里,是否习惯等,我记不得他是否说过勉励的话,但我因此而更加努力。记得蒋学模老师给经济系77、78级上大课,同学们递纸条提问题,蒋师口不停说,一连回答了几十个问题,那份从容、自信、渊博,我一生难忘。临毕业时,我们小组的同学在校内拍照留念,小花园附近巧遇谢希德副校长,我请谢先生合影,她欣然应允,留下了一张8个本科生与世界知名物理学家的合影。几十年了,我数次搬家,一直保管着这张照片。几天前,我和夏小华同学聊微信说,陈观烈教授的30课时的货币银行学,造就了我班几位银行家。伍伯麟、宋承先等老师的课,让班里出了十多位教授学者。毕业以后的35年中,我也得过一些荣誉利禄,但每每想到复旦,膨胀之心立消。毕业以后,许多老师未见过面,他们的容颜还是别时模样,“师尊容颜未见老”。而同学则是刚毕业时年年见,后来是十年、二十年一见,故“同窗渐渐不相识”了。见面虽少,却有着共同记忆。79年秋在罗店劳动时,我们班还举办了晚会。梁元的诗、宋峰的诵、家海的歌,丰富多彩。我当场写了一首打油诗:歌儿嘹亮遏行云,欲请三姐无古人,借得家海好嗓子,婉转一曲醉同仁。1981年,我妻子到上海治病,陈家海给联系医院做手术,张似钰把自己的铺位让给她,潮东把家里的小阁楼腾出来给她住,李家伯父伯母关怀备至,“温馨常忆小阁楼”。
恢复高考四十年征稿活动,打开了记忆的盒子。无论是身在海外,还是国内,无论是退休,还是在职,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我们都会拿复旦学生的标准去衡量:入土生根,开花结果,不负师望,天地赤子,师生情重,白头不忘。
这是庆祝恢复高考40周年,我和夏小华、王铁、李潮东四人一起合作写了三首诗,此篇小文即为三首诗的前序或引子,以寄托我们的纪念之情。
复旦纪念高考恢复四十周年,口占打油一首
夏小华
复旦学子本菜籽,
却被他人当才子。
菜子入土即生根,
发芽开花结果子。
才子凌空又蹈虚,
佳人票子和房子。
花开花落观四海,
云卷云舒看卷子。
旦復旦兮夜与昼,
梦回梦兮君和子。
而今一恍四十年,
菜籽才子老梆子。
大家乘车我骑驴,
天地之间一赤子。
掸去风尘观浮云,
清茶一杯读诸子。
和小华-为复旦而作-姜超峰
布衣蓬蓬入校日,江南稻香橘黄时。
而今白发人渐老,犹忆当年嫩与稚。
四十年来人事多,唯有复旦令人痴。
我因母校添豪气,终因无为成俗子。
繁华辉煌忆不起,两分底菜常记之。
也曾脸盆煮螃蟹,也曾粮票换鸡子。
师尊容颜未见老,同窗渐渐不相识。
学问书椟俱掩过,清风青茶共品之。
《和小华兄、超峰兄-贺母校复旦》
李潮东
一别忽忽四十年,梦回几度旧时园。
绍黄盆蟹须秉烛,说古论今已月偏。
长忆师生情谊重,尤知珍贵白头缘。
此生无愧唯天地,淡泊静心人自恬。
恢复高考四十年复旦校友征稿
尊敬的复旦77/78级校友: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9月28日我们将在美丽的复旦园欢迎您重归母校。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我们现在诚邀您参与我们的“恢复高考四十周年” 征文活动。您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拟主题,所有来稿我们会发布在复旦大学校友网“校友来稿”栏目。
投稿邮箱:fdxyh@fudan.edu.cn
1,您可以从如下主题中选择您感兴趣的(可多选)或者自拟主题:
1977年的复旦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英语系/中文系/生物系/医学院/计算机/经济系/外文系/微电子/药学院/新闻系/哲学系/管理系/核科学系…..都在学些啥?
为什么复旦人喜欢去黄山浪?
高考改变命运
在复旦最难忘的几件事
复旦对我的一生影响
这四十年,我都干了些啥
中国腾飞的见证者
我在国外这些年
我不能忘记的老师/同学
我在篮球队/排球队的那些日子
…….
2,您也可以把自己原来创作过的/老师同学创作的和复旦有关的回忆文章(诗歌)发送给我们。
3,所有投稿者将获赠复旦精美校园礼包一份。
恢复高考四十年校友来稿汇总:
http://www.fudan.org.cn/site/fddxxyw/xyh/item/?id=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