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四十年 |高考小忆:被化学(77化学 许人良)

2017-06-14|校友走访

高考小忆:被化学

77化学 许人良




70年代的上海焦化厂


有词《永遇乐·高考四十小忆》曰:

龙遁蛇灵,夏流秋漾,高院将兴。

举国知青,万千男女,鱼跃争新命。

苏秦自刺,匡衡凿壁,旧课古题搏竞。

你他我、雄心壮志,永别汽轮田径。

笔沙纸响,文思情涌,至此十年求胜。

卷满分高,再须政审,录取同欢庆。

背乡离厂,工农不再,学子校园书影。

长征路、七七我辈,国兴世盛!

(柳永仄韵体,词林正韵)

光阴似箭,弹指挥间,参加那终生难忘的高考一晃已快四十年了。当年如果没有那高考的恢复,我将与很多同龄人一样成为下岗的工人或老衰的农民。当然假设再来一个如果,没有文革,那也就不会有恢复高考这一历史的插曲了。历史从来没有如果,只有留给当事人的回忆与后人的史料。


购于70年代的海鸥205相机

1977 7 月,当第一次高校招生座谈会召开时,我正在地处郊区吴泾的上海焦化厂的焦炉旁,挥汗如雨地挥锨铲取着八百多公斤的灼热焦炭,做那十几年后才知道被称为颗粒分析的焦炭取样。我那不善言语的扬州籍刘师傅只认得数而不识字,他手把手的叫我如何从滚动的皮带机上铲焦,如何使用饭桌大小的筛子,如何去上千吨的煤船取样,至于为何么,就只能靠自己感悟了。每天上班只须高强度地工作3小时,其余时间基本就干坐着,用进厂后学会的娴熟扬州话与组内三轮车夫转业的师傅们扯些无边的话题,熬到下班。胸无大志,几年青春就这样逝去了。而周六骑车十几公里回家后,则全时钟情在那海鸥205相机的摄影之中,从冲胶卷到放大彩色相片,都是在家中那半平方米的角落中搭个暗室成就的。

人们那会儿没有攀比心理,也没人逼你非要当大学生。我父母更没有那种我就必须是个大学生的想法。我也没有‘考大学才能出人头地’这个概念。何况小青工们和那些在农村种地、挑粪的知青不一样,他们是迫切的想要走出困境,而我们在工厂里拿着三十六只老羊(36元月薪),想安稳度日,问题不大。所以当高考的消息传出以后,厂里想去报考也不过十之二三而已,很多人不是特别迫切的想要上大学。但我还是决定试试,毕竟也意识到那是‘屌丝逆袭’(当代语)的一个机会,反正考不上在那会儿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于是乎,马上开始借(中学)书本,小串联(同道)与寻老大(学生),抓紧每一时刻补课做题。我已混迹工人阶级队伍好多年,尽管号称初中毕业,其实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是既无科学知识也不年轻了的“知识青年”,不想错过那迟来的末班车。图书馆内是借不到以前的中学教科书了,而在民间要借到一套文革前初高中教科书,也要下手快与有交情,考古题当然也是不存在的。厂里休息室内突然间年轻人的嬉笑声少了很多,都躲到一边去自修了。工厂宿舍晚间定时关灯后,那些准备赶考的人们,要不就在路边的街灯,要不就混在中班夜班的工人中继续自修。到了周六回到市区,第一件事是寻找老大学生甚至老高中生,进行求教与检查习题,奥数等补习班那是几十年后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幸运的是我父亲与几位表亲是大学老师,扶着我从那工基农基浅薄的知识点出发,踏上了为何是三角而不是四角、几何与红灯记里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毫无关系的不归求知之路。当时基本是以每周一册课本那囫囵吞枣的速度在追赶着失去的光阴,准备着与底子雄厚的老三届高中生一决胜负。

8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了果断决策,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人民日报并于 10 21 日正式宣布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等到12月参加上海高考时,我已基本过完了数理化的初高中课本,而有些考生已经开始通过樊映川的《高等数学》接触微积分了。由于中学里就负责校门口每两周一次的墙报栏,去农村学农时负责编辑通讯营报,进厂后又是小评论大批判的经常写写弄弄,所以尽管没有怎么学过语文,可是自觉不会太差,所花时间就较少。那年不考英语对我这个只懂得Long Live Chairman MaoLong Live Communist Party两句英语,后来入学英语摸底考试得了百分中的四分的外语盲简直是天赐恩惠。

接下来的问题是填志愿。这对我们这些被分配着进了小学、进了中学、进了工作单位,必须听从党召唤的年轻人是个难题。填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幸亏那时填志愿很简单,不像现在有一本二本,梯度志愿,选学校填专业几乎成了门艺术。

母亲的复旦同学录

除了文革中作为红小兵去过复旦“串联”,看过几张似懂非懂的大字报外,由于大学基本休眠了十年,我根本不知道上海有什么大学,学院是大学还是大专,大专与中专有何区别,一片盲目。父亲说上海较好的理工科大学是复旦、交大、与同济;而母亲说复旦的文商科也不错,她和我二舅、小姑父、还有一对嫡表兄嫂都是复旦毕业的。后来才知道由于外公的缘故,我母亲还是复旦创始人马相伯晚年认的干女儿,我家与复旦的渊源从1930年代就开始了。既然这样,那就复旦吧,交大为次,反正作为家中独留的我也没去外地就学的愿望。“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老话在当时流传甚广。可是当时我最喜爱的却是摄影,曾去图书馆抄录过很多有关摄影及相机的科普书籍,于是想报摄影系。父亲说复旦没有摄影系。我问他,你在大学里教什么,他说教物理化学,我说你们学校这么小呀,物理与化学都并在一起教的吗?他都懒得向我解释,说那你报光学吧,与摄影还有些关系。于是复旦光学就成了第一志愿。其实复旦并没有光学系,那只是物理系的一个专业。

对于像我哥姐那样在山村边疆的插兄插姐们,高考是他们当时可见的唯一走出困境的独木桥,所以都抱着孤注一掷的强大压力参加高考。而我如果考不上,照样回去得过且过混日子,那时也没有什么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念头。两天的考试毫无压力,考过后日子照旧,也没有日盼夜念的去等录取通知书。

复旦入学登记表部分

那天收到录取通知,打开一看,复旦化学系,一阵疑惑,没报过呀。不过总算是被录取了复旦,什么专业都无所谓了,能够一跨跳出工厂,直接占领上层建筑,也算是人生中第一次的自我选择吧。当时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竟然见证着这一堪与黄埔军校、西南联大相提并论的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奇迹。

去到厂部转档案,毫无波折。直到这次纪念高考中他人的回忆,我从来就不记得77级高考还有政审一说,而很多人为此至少抱恨半年。当我听到厂里对我说,因为我超过5年工龄,可以带薪读书,加工资也不会被遗漏,顿时觉得那每天八百公斤的焦炭毕竟还是没有白铲,国家对老大哥阶级的成员还是很照顾的。后来才知道那36元足以成为同学中的富族。

我从小就只去过江浙,武汉姑妈处算是去过最远的地方。那天去复旦报到,一下子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甚至远至新疆的同学,才发现世界真的很大。可是世界又真的很小:我大一的数学老师计惠康是焦化厂的同事,而系党总支书记强连庆作为上海慰问知青代表团的领队,竟然插队落户与我哥同在吉林梨树县三年。我问当时参与化学系招生,后来成为我们指导员的任建新,为何我会被化学系录取。她说当时报化学系的人很少,我既是化工局出来的,父亲又是化学教师,所以就将我从它系的录取名单中“抢”过来了。就这样,我“被”“召唤”进了化学系。

(许人良博士:1982年获世界银行史上首批援华奖学金从复旦大学出走美洲,获纽约州立大学博士,诺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为加拿大国家科学工程院博士后研究员,先后任职于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英国思百吉集团。现为麦克默瑞提克仪器公司总经理,大西洋中医学院董事长。从事从焦炭筛分到纳米胶体研究的颗粒表征凡45年,并长期从事与摄影相机沾些边,但与传统化学相距较远的光学仪器的研发推广与销售。爱好云飘四海,舞文弄墨,拉得比唱的好听些。)

2017612


四十年前中华民族那闪亮的瞬间

那一个龙年,神州的哀乐声声,迎来了金秋的喜讯;

流行全国的一雌三雄螃蟹宴,成了那十年浩劫的休止音。

来年那高教复苏的新乐章,点触着百千万的心灵。

我们,曾带过红袖章,欲用浓墨白纸与造反行动开创一个新世界,甚至解救受剥削的美国人民;

我们,不过摸了几年铅笔就被称为知识青年,却被再教育在那广阔的野境;

我们,自认为工人阶级先进分子,为了占领上层建筑而反击右倾翻案风、批孔批林;

梦散剧终,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因为荒唐愚昧的原因。

那失去的十年,失去的青春,我们必须追回在高校的大门。

多少个我,在数月内补完了全部的中学课程,

又有多少个我,冲破重重障碍才获得准考证;

多少个我,带着秋后农作的疲惫,赤足行进在泥泞的小道上,跨进那小学残破的泥墙,

又有多少个我,尚未换下沾着机油炉灰的劳防工作服,就去到那久未使用的文化馆场。

正是我们七七、七八级,

在那久违的高考场内,一千一百多万枝笔同时奏鸣了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第一响,

正是我们这一辈,

四十年前的录取,成就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八十年代大学生!


恢复高考四十年复旦校友征稿

尊敬的复旦77/78级校友: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928日我们将在美丽的复旦园欢迎您重归母校。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我们现在诚邀您参与我们的“恢复高考四十周年” 征文活动。您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拟主题,所有来稿我们会发布在复旦大学校友网“校友来稿”栏目。

投稿邮箱:fdxyh@fudan.edu.cn

1,您可以从如下主题中选择您感兴趣的(可多选)或者自拟主题:

1977年的复旦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英语系/中文系/生物系/医学院/计算机/经济系/外文系/微电子/药学院/新闻系/哲学系/管理系/核科学系…..都在学些啥?

为什么复旦人喜欢去黄山浪?

高考改变命运

在复旦最难忘的几件事

复旦对我的一生影响

这四十年,我都干了些啥

中国腾飞的见证者

我在国外这些年

我不能忘记的老师/同学

我在篮球队/排球队的那些日子

…….

2,您也可以把自己原来创作过的/老师同学创作的和复旦有关的回忆文章(诗歌)发送给我们。

3,所有投稿者将获赠复旦精美校园礼包一份。


恢复高考四十年校友来稿汇总:


http://www.fudan.org.cn/site/fddxxyw/xyh/item/?id=1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