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报的力量
——7813板报运动促使上海香精二厂搬迁事件回忆
78新闻 李晓露
1981年六月间,复旦南京路边的板报墙,由新闻系78级主办的两块板报突然引发轰动,观者如潮,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水泄不通。右边一块写着硕大的十六字:
恶臭腐臭 奇臭无比 熏煎何急 民不堪命 !
左边一块则是具体报道,图文并茂,讲述复旦西南侧邻居上海香精二厂排放的刺激性有毒性气体如何危害复旦师生和周边其他居民,导致其过敏性鼻炎、呼吸道和皮肤疾病的显著增加和恶化,其中列举了复旦卫生所、五角场人民医院及宝山县卫生防疫所等机构提供的数据,以及该厂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的生产工艺流程排放有毒气体的数据资料,言之凿凿,证之铁铁。一时间,在复旦园形成了巨大的舆论效应,可谓群情激愤,全校师生纷纷响应支持,各系板报也遥相呼应,推波助澜。最终,这场运动达到高潮: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一方面派员前往该厂交涉,另一方面向上级部门乃至上海市人民政府反映情况并建议该厂搬迁。这些申诉和建议文件里均直接引用了新闻系78级调查采集的数据资料。三年之后,亦即发起者离开复旦两年后,上海香精二厂搬迁,经年困扰复旦师生的污染问题终于圆满解决。
这个事件,生动地映证了一句千年古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至于起因,还要追溯到1980年初春。本人,这场运动的发起者,过完寒假返校之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过敏性鼻炎明显加重,发病频率从每两、三个月一次提速到一、两周一次,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和运动(本人是校游泳队蛙泳和混合泳主力队员,为此不得不经常请假),成为校卫生所的常客。医生提示我,过敏源可能是附近一家工厂排放的刺激性气体,还说越来越多师生成为过敏性鼻炎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其病因很可能相同。
探知了该厂的名称和具体位置后,我先后去过数次该厂了解情况。而每次我越走近该厂,鼻子的反应便越是严重,进入到车间之后,更是直接引发鼻炎症状。该厂所排放气体之味道,酸臭之中夹带苦涩和辛辣,跟最终成品香精木有根毛关系,完全出乎想象。当然,这些都是当时生产工艺流程所无法摒除或解决的污染问题。
之后,我找班长戎思平报告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和校卫生所医生的提示,他说自己闻到这个气味也很不舒服,班里一些同学亦然。他觉得这个问题也许是复旦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非常值得深入调查并向学校反映,他表示会全力支持并觉得必须多些同学自愿参与进来,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我非常激动,也很受启发,当晚就写出了计划书,戎班长看后完全赞同,由此便开始了两手行动:一个是去校卫生所和附近医院调研,拿到相关数据资料;一个是组织我班同学集体去上海香精二厂进行采访调查。
在医疗机构的数据资料采集进行了约一周时间,主要是由我从事的。这些数据虽然在今天看来不太全面和科学,但至少部分证实了过敏性疾病患者比例及其病患加重程度与气体排放的关联性,因而是具有说服力的。校卫生所给予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其中一位女医生姓张,时隔已久忘了名字,她不仅提供了本所的一切相关病患数据资料,还主动介绍附近医院乃至宝山县卫生防疫所(那个时候仅有的跟环境污染沾点边的卫生主管机构)的人给我认识,有几次还是她亲自引见的。藉此小文,谨表谢忱。
而7813第一次组队去该厂采访调查,是由我事先联系好,然后由戎班长带领前往的。参加者记得有舒修、徐敏子、陶维嘉、许鹤鸣、潘星、祝建华、余曦、魏永明、黄亚安、杜图、徐澎、孙加峰、陈小鹰、袁亚林等近二十人之多。该厂领导挺重视,几乎全程陪同,且有问必答。一些上摄影课的同学拿着相机拍照,有模有样,工人们普遍感觉惊讶和好奇。一位陪同的干部悄悄对我说,这个厂子自建立后,还从来没有如此多人来采访过。这个阵势,不仅工人惊讶,我们也是啊。
之后又去过一次,也是戎班长带队,但只有几个人,记得主要是我们寝室的,如余曦、魏永明和黄亚安。这一次我还拿了玻璃瓶收集排气样本,但之后竟然找不到科研机构做分析鉴定,如上海工业学校和同济大学。前者没有实验室,后者没有相关专业。那个时候,环保真是乌有啊。
整个过程之中,7813的指导员龚向群和班主任张国良都始终给予赞赏和支持,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在联系校方和部门方面亦给予帮助。还有,化学系同学、复旦游泳队的队友梁同学惠赐化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帮助,甚至提供了香精生产所需化学原料清单和大致的工艺流程,对气体污染之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一并鸣谢!
这些收获,都呈现到7813那一期板报上。硕大的十六字黑体标题,首先得到曾教中学语文的戎班长的肯定,说极有冲击力,后来也得到众多围观者的赞赏,以致其他系的板报竞相效尤,且从南京路延伸到食堂门前的墙报。
但无论如何,由此演变成一场全校性的声讨运动,并最终使得这家散发恶臭腐臭奇臭无比的香精厂另迁他处,还复旦园清香安宁,却是发起者始料未及的。
这,恐怕就是新闻和舆论的力量吧。
当时复旦平等宽松的环境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
数年之后,一位低我两届的复旦同学告诉我,那场运动该是复旦有史以来也许全国大学的第一次环保运动,且由学生发起。
是么?
幸甚!
恢复高考四十年复旦校友征稿
尊敬的复旦77/78级校友: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9月28日我们将在美丽的复旦园欢迎您重归母校。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我们现在诚邀您参与我们的“恢复高考四十周年” 征文活动。您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拟主题,所有来稿我们会发布在复旦大学校友网“校友来稿”栏目。
投稿邮箱:fdxyh@fudan.edu.cn
1,您可以从如下主题中选择您感兴趣的(可多选)或者自拟主题:
1977年的复旦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英语系/中文系/生物系/医学院/计算机/经济系/外文系/微电子/药学院/新闻系/哲学系/管理系/核科学系…..都在学些啥?
为什么复旦人喜欢去黄山浪?
高考改变命运
在复旦最难忘的几件事
复旦对我的一生影响
这四十年,我都干了些啥
中国腾飞的见证者
我在国外这些年
我不能忘记的老师/同学
我在篮球队/排球队的那些日子
…….
2,您也可以把自己原来创作过的/老师同学创作的和复旦有关的回忆文章(诗歌)发送给我们。
3,所有投稿者将获赠复旦精美校园礼包一份。
恢复高考四十年校友来稿汇总:
http://www.fudan.org.cn/site/fddxxyw/xyh/item/?id=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