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迟到十年的高考,人生从此改变
王麟达(复旦大学药学院1978级校友)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这似乎只是众多历史事件的一个节点,对更多人来说,每年的高考似乎就像过年过节一样司空见惯。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个亲身参加四十年前那次高考的人来说,恢复高考迎来的是人生的重要拐点,改变的是一生命运。
我是六八届复旦附中的高中毕业生,当我开始我的高中学习生涯时,本以为通过三年刻苦学习,就可以从一名高中生顺利成为一名大学生。然而,当时我不会想到,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这一身份转变足足延迟了十年。
十年只是历史的一瞬间,但对于一个人而言,已经足够漫长,漫长到可以把热切的希望变为心底深处的奢望,漫长到可以把一无所知的他乡变成熟门熟路的故乡,这就是我在恢复高考前十年的亲身体会。
记得1969年初,我孤身来到皖南山区插队,开始了与当地农民一样的生活和劳动。数年以后,我又被推荐到当地的一家水泥厂做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推车挑泥搞基建,在心无旁骛中我很快对这些工作得心应手。当水泥厂正式成立时,由于我算是为数不多的高中生,所以给我安排了化验控制这一“技术活”,每天三班倒。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渐渐不再去想自己还有梦想未完成,实际上也不敢去想,因为觉得这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儿了。于是,我全身心地投入做好工人这份工作,业余时间常翻阅水泥生产的有关书籍,上门向地区厂老师傅请教相关技术,逐渐熟悉了整个水泥生产的流程和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期间还积极争取到了在上海吴淞水泥厂进修大半年的机会。就这样,由于卖力地工作和较硬的技术,我成了厂里的骨干,有时甚至偶尔也会被分派负责厂里的生产安排。
当一切已按部就班、习以为常的时候,当我觉得自己就这样一辈子在这个山区水泥厂工作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了,沉淀在内心深处的那股梦想和激情瞬间被激发起来了,但此时我却开始纠结:因为,当时我所负责的水泥硬度室筹建正进行到关键阶段,好不容易一点点凑齐了设备,马上就要开始安装调试等一系列专业测试,而且,县里也已下拨了专项经费,必须按时拿出水泥强度的检测报告。于是,我怀着既激动又忐忑的心情去找了王厂长——一位老资格的解放军干部,当他听了我既想参加高考又怕影响厂里工作的想法时,他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对我说:“小王啊,现在厂里人才缺少,强度室建到一半,能否顾全大局,等下次有机会再考?!”由于厂长的威信和我对自己应考能力的不自信,我有点打退堂鼓了。没想到我的弃考决定,在家中引起强烈反响。母亲来信说,家中七个孩子,前五个都在文革前考上了大学,现在轮到你和你弟弟了,千万要为家里争气!而且能进大学深造,也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看着来信,我暗暗下定决心:再也不能轻易地丧失机会了,一定要实现大学梦!幸运的是,时隔不久,就有了第二次高考报名的机会,这时王厂长也十分爽快地兑现诺言,同意我报名高考。
就当我以为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接下来只要白天努力工作、晚上挑灯夜战数理化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事情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当我向厂里交上高考报名表后,我考虑到毕竟脱离学校的时间长了,所以就请假匆匆回沪向同学请教学业。但正当我全身心投入地与老同学复习迎考时,厂里却拍来速归的加急电报,赶回厂里后得知,厂里一位政工干部将我的高考报名表锁进抽屉就出差去了,把要交表到县里这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高考准考证下发时才想起。得知此事,犹如晴天霹雳,我几乎当场晕倒在地,觉得上天让我苦苦等了十年后给我开个大玩笑,我极度绝望,一夜未眠!
不甘心梦想就此破灭。第二天一早,我跑到县教育局进行申诉,同时在县里担任中学教师的小姐姐和小姐夫也为我直接找教育局长恳请帮助。我十分庆幸遇到了一位关爱后辈、对人负责的老干部,这位教育局的陈局长为了圆我高考梦,立即向地区教育局做了专题汇报并开会专门研究,在我度日如年般地过了三天后,终于等到一份与大学录取通知书同等重要的通知,县教育局经请示县委后正式通知我:“根据中央有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系列精神,经请示有关组织和领导,决定特事特办,准许你补办申报高考的手续”。此时此刻,我真心感到中央的关爱原来离我这么近,高考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两个人的命运,实际上整个国家的命运也在同时改变!
十年的苦苦等待,一次悲喜交加的难忘经历,我终于得到了一次弥足珍贵的高考机会。像千百万不同经历不同年龄的高考学子一样,我拼命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高考成绩在当地名列三甲,之后就顺利地被我向往已久的高等学府——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录取,进入了心仪的药学专业就读。当我终于成为一名大学生时,我已虚岁三十,和班里年龄最小的同学相比,几乎是翻倍的年龄。为了最大程度地把耽误的十年时间补回来,我格外看重相比起其他同学更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沉醉在老师们循循善诱、同学们孜孜不倦的学习氛围中,向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学人才这个目标迈进。毕业后,我当过教师,做过药品监督工作,后来还主管过上海的新药审评和药品质量工作。
恢复高考四十年复旦校友征稿
尊敬的复旦77/78级校友: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9月28日我们将在美丽的复旦园欢迎您重归母校。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我们现在诚邀您参与我们的“恢复高考四十周年”征文活动。您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拟主题,所有来稿我们会发布在复旦大学校友网“校友来稿”栏目。
投稿邮箱:fdxyh@fudan.edu.cn
1,您可以从如下主题中选择您感兴趣的(可多选)或者自拟主题:
1977年的复旦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英语系/中文系/生物系/医学院/计算机/经济系/外文系/微电子/药学院/新闻系/哲学系/管理系/核科学系…..都在学些啥?
为什么复旦人喜欢去黄山浪?
高考改变命运
在复旦最难忘的几件事
复旦对我的一生影响
这四十年,我都干了些啥
中国腾飞的见证者
我在国外这些年
我不能忘记的老师/同学
我在篮球队/排球队的那些日子
…….
2,您也可以把自己原来创作过的/老师同学创作的和复旦有关的回忆文章(诗歌)发送给我们。
3,所有投稿者将获赠复旦精美校园礼包一份。
恢复高考四十年校友来稿汇总:
http://www.fudan.org.cn/site/fddxxyw/xyh/item/?id=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