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四十年 |桥 路 人生(78药学 林原)

2017-07-13|校友走访
桥 路 人生
78级药学1班 林原

从一般的角度,高考是架设于要隘之上通向未来的一所桥梁,也是改变人生轨迹一趟列车。如果说公正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那么,高考是现实社会公正最大及最可以依赖的平台。然而,对于我们78级来说,高考还远不止这些。记着1978年10月初怀揣上一医入学通知书,坐上贵州遵义到上海的列车时,车上的人听说我是大学生,无不表示出称奇与羡慕的表情。自豪之感还未进校就产生了。在上医那四年我只要坐在教室里,幸福感就油然而生;一个学期只看一次电影,父母到上海,既不接也不送,只见一面;一分钟也不愿意耽误。这是因为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东西,竟然实现了,其震撼力今日仍然难以言表。


1968年是我们家最难熬的一年,我当时13岁,经历了被抄家,母亲关入“牛棚”,父亲被重点审查的历程。到了冬天,父母双双被发配到农村进行斗批改,不巧的是,出发那天我弟弟(8岁)高烧到39度多,但父母皆未获准请假。 我必须独自担负起一切,包括照顾家里、买粮、买菜做饭做菜生炉子取暖等;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难之处;难堪的是,从家里出来上学时;常有一群的七八岁的孩子,在我背后喊,“打倒XXX”我母亲的名字;所以“恨不得有个老鼠洞就钻进去”这个词汇我理解特别深刻。记得当时我班里的一个同学,他父母双双被关入“牛棚”,可能由于同病相怜的关系,他几次几乎是央求的对我说“到我家去玩吧”,我心里非常想去,但只是反过来邀请他到我们家去玩,他也没有来。“文革”后我对这件事,还是难以忘怀,当时去关心一下他该多好。当时,也是出于本能的自保;即使是在家里对于敏感话题也绝不敢涉及。所有这些事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心上,觉得喘不过气来。当时,我们楼有一位张老师,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许多帮助,这是不能忘记的。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必须特别的感激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他们“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 一举粉碎四人帮,开启了改革开放之路;我不会忘记当时举国欢庆第二次解放的场面;感觉真是“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万年的枯藤发了芽”,不胜惊喜。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然,喜庆之余,小平同志又给了我们上大学的机会,实乃福无单至,锦上添花。


上医药学系第一寝室的九人兄弟之谊是难以忘怀的。老大鲍景奇,具有大哥风范,全寝室同学每月一次的剃头宣誓,老鲍也是义不容辞的;老二老三分别是钟彦敏和杨杏仁,两人经常穿着一身绿军服,是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我排行老四,是寝室的首席执行官。王幸排行老五,是班里财政部长,阿幸同志事无巨细,以极大的热忱投入战斗。吕元,吴芳其,蔡雄分别排行老六,老七与老八;他们三人皆是班里学习的巨无霸,稍做努力,90多100分就拿到手,而且是常胜将军。王淮滨最小排行老九,年龄虽小,但为人忠厚、处事得体。


斗转星移,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明年就是参加高考40周年,我们也毕业36年了;在这里,必须向老蒋、王晓莺等同学在这几十年里为大家相聚所做出的巨大奉献再次致以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在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即综合考虑:遗传﹑表观遗传﹑机体状态﹑生活习惯及环境对治疗的影响,从而规划出对个体精准的治疗方案)以及军事方面的实践,再次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全面的、系统的、关联的及动态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正确的,提示:不可避免的进入共产主义,而不是去实现共产主义,是对这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更加准确地描述。我们是有幸的,目睹了三位伟人,毛泽东、邓小平及习近平在人类发展必由之路上的巨大贡献,尤其是习总,在反腐败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是前无古人的。当然,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遏制,我们依然看到了未来道路上的艰辛;至少有一些在高校及科技届的大腕们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结圈营私、利令智昏、巧取豪夺、寡廉鲜耻;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优秀传统与品质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为什么?也许我们需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现代医学证明,不良的微环境如酸性微环境可以促使一些肿瘤生长与转移,改变微环境亦可以重新将肿瘤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我相信,这是值得深思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今天可以有所舍弃,又有所追求。“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是肯尼迪1961年就职演说表述的,今天依然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如果总是去想我们应当得到多少,这很可能就是我们应当得到的而没有得到的,但却于事无补,反而带来不愉快;如果经常想一想,能够为他人为同学做些什么,很可能会海阔天空,豁然开朗。


让我们做好未来40年的规划吧:迎接人生中那个永恒的春天。  



恢复高考四十年复旦校友征稿

尊敬的复旦77/78级校友: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928日我们将在美丽的复旦园欢迎您重归母校。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我们现在诚邀您参与我们的“恢复高考四十周年”征文活动。您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拟主题,所有来稿我们会发布在复旦大学校友网“校友来稿”栏目。

投稿邮箱:fdxyh@fudan.edu.cn

1,您可以从如下主题中选择您感兴趣的(可多选)或者自拟主题:

1977年的复旦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英语系/中文系/生物系/医学院/计算机/经济系/外文系/微电子/药学院/新闻系/哲学系/管理系/核科学系…..都在学些啥?

为什么复旦人喜欢去黄山浪?

高考改变命运

在复旦最难忘的几件事

复旦对我的一生影响

这四十年,我都干了些啥

中国腾飞的见证者

我在国外这些年

我不能忘记的老师/同学

我在篮球队/排球队的那些日子

…….

2,您也可以把自己原来创作过的/老师同学创作的和复旦有关的回忆文章(诗歌)发送给我们。

3,所有投稿者将获赠复旦精美校园礼包一份。


恢复高考四十年校友来稿汇总:


http://www.fudan.org.cn/site/fddxxyw/xyh/item/?id=1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