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校友读书会10月分享活动成功举办

2017-11-30|院系校友组织新闻

2017年10月28日夜,沐浴着金秋时节飒爽的秋风,复旦大学海南校友读书会的十几位校友重聚在太阳城大酒店,研读“企鹅帝国”成长史——知名校友、财经作家吴晓波所作的《腾讯传》。

一、引言

主持人孙瑜校友对各位校友和新老朋友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介绍说,这本书作为读书会第二阶段“俯瞰当下”主题的阅读书目,非常重要,因为微信等日常工具的源头,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对于这本《腾讯传》,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阅读:一是如何看待这本书,二是如何看待腾讯这家公司,三是如何回望二十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非常幸运生长在这个时代,而且经历了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弱小到蓬勃,到现在甚至主宰着我们生活和社会生态的过程。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能让有限的生命覆盖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是非常值得欣慰的。

从历史长河来看,无论是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还是信息革命,技术的落地都有一个比较漫长的感知过程。而在互联网时代,以腾讯创始人自己定义的公司诞生日(1998年11月11日)开始,迄今尚未满二十年。在这二十年来,互联网发展之迅速,近来兴起的所谓“大智云物移”,给世界带来的这种变化,真的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作为复旦的校友,我们要让自己的生命与这个时代的脉搏同步。

书中记录了腾讯从诞生、出击到成为巨头这几个阶段。我们的共和国的经历是站起来、富起来,现在要强起来,腾讯则是活下来、富起来,然后也是要强起来。书中有些地方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万物皆有缝隙处,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互联网就是在这种缝隙中生存和成长起来的。又如:“你永远无法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腾讯未来会怎么变化,实际上也是不可预知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可能因一个战略失误而砰然倒塌。

从现实来说,微信确实做到了跟水和电一样,跟我们的生活24小时无处不在地关联,这是非常可怕的。不知不觉间,一个产品居然与我们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这里面都有些什么样的规律?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为何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它未来会如何——这本腾讯传应该作为一个索引,引导我们去深度思考这些问题。

二、郭瑞俊校友的主分享

主分享人郭瑞俊校友从文科生的角度来解读这本书。他说,捧着一本《腾讯传》,就像捧着一个滚烫的时代。过去二十年中,中国的互联网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领先世界,快速发展起来。作为一个不打游戏的文科生,可能领略不到这其中的很多乐趣和激情,但无论如何,微信和QQ邮箱,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微信是最重要的一个网络平台和入口,现在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它可能是大多数人手机的主要功能之一,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通话。QQ邮箱的大容量传输功能,它的快速便捷和安全,在中国的网络环境里,使其成为商务人士的首选。这是个人的一些直观的感受。但是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腾讯原来还有那么丰富的产品线,其他网络产品可能我们没有用到,但是都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阅读这本书,主要有四点感受:

首先,腾讯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从98年腾讯这家公司诞生以来,每一个所谓的重要的腾讯时刻,实际上都是重要的中国时刻。这二十年来,腾讯助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是一家时代的伟大的公司。我们今年读了几本书,上一本书是关于华为的,我们说华为是一个伟大的公司,那么通过读这本书,我们要说腾讯也同样是一个伟大的公司,阿里也是,百度也是。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些公司所创造的网络工具和平台在深刻地推动着国家的进步。可以说,从小康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这是一个重要的一个推动力。恰恰就是像阿里、腾讯、华为这样的企业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的走向和结构,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同时助推了中国的经济,把中国的经济推到了一个新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肯定,但在将来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自工业革命以来,工程师思维正推动着世界越来越快地发展。近几个世纪以来,从蒸汽机、铁路到现在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整个世界的迅速改变,主要是源于理科的重大进步,而并非哲学的进步,或者说是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有人说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已经终结了哲学,量子纠缠等新的物理学发现颠覆了我们过去所谓的一些哲学基本概念。一般人能感觉到的是三维的世界,现代量子物理学却有十维的世界,量子纠缠则是发生在这十维的某两个世界中的对称运动。这些观念颠覆了我们过去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腾讯的工程师文化正是秉承了这样一种理科生思维。他们认识到一件事情,就会踏踏实实地去做,然后把一些产品实实在在地做出来。这是腾讯伟大的一个方面。马化腾正是本着这样的思维和极简主义的追求,要求部下一定要把一个产品实实在在地做出来,然后不断的试错迭代,再小步快跑。这样一来,无论是最初的QQ空间、QQ秀等小东西,还是后来横空出世的微信,每一样产品出来之后,确确实实都改变了互联网的生态,微信支付、朋友圈这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这种理科生踏踏实实做产品的精神,正是文科生所欠缺的。无论是阿里人,腾讯人,还是华为人,他们就通过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产品开发,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进一步把我们这个时代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原来觉得文科生很骄傲,但现在深深地感觉到理科生和工程师思维越来越值得尊敬。下一个时代是工程师推动的时代,是理科生的时代,我们文科生要向你们理科生致敬。

第三,是关于腾讯的开放、共享、创新和企业责任。腾讯早期是一个封闭的公司,它跟华为早期是一样的,不太擅长跟媒体和社会外界打交道,只是闷头做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然后被外界诸多误解。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作者浓墨重彩描绘的所谓的“3Q大战”是一个转折点。腾讯跟360那次大战之后,对马化腾也好,对整个腾讯也好,都带来一种深刻的改变。他们认识到,过去的这种封闭和缺少沟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马化腾也好,或者说工程师思维也好,他们有一个特点,即一旦认识到之后就会迅速地做出改变,然后把它落实到行动上。这是我们很多文科生做不到的。我们往往是思维大于行动,很早就领悟了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往往做不到。所谓“知行合一”,在理科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教导我们要终身践行的、很重要的一种做事做人的方法。在腾讯和马化腾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一点,所以3Q大战之后腾讯迅速地发生一种改变,这个公司迅速地走向了开放,走向了担当。这里面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个就是马化腾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思维,然后不断地去推荐这个概念,最后写入了总理的报告;另一个是马化腾出资邀请一批北大国研院教授,专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设想做了一个专题的研究。今年6月20号,在香港召开了首届粤港澳湾区论坛,这个设想在今年两会上也写入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个企业,它推动了国家战略的制订,两次把它的思想写入到总理的报告里面,非常了不起,真正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担当和责任感。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面。在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腾讯的公益事业也做得非常好。腾讯视频做了一个名叫“诗经点醒”的节目,出资邀请成都的一个国宝级的老师和作家叫流沙河,80多岁了,专门用他的观点来讲诗经,每期讲一两首诗或者一个专题,已经拍了二十几期。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工程,也是一个文化抢救工程。腾讯作了一件大好事,他在默默地做,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视频节目。

现在,很多人说BAT这三家已经垄断了整个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它们这种巨无霸的体态、雄厚的资本,已经把所有互联网的生态链打通了,只要有人做出来有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无论是阿里也好,腾讯也好,马上就会收购,把你纳入他的旗下,好像是遏制了很多的创新。但是中国有这样的企业不是一件坏事。这样的企业,无论是马云的阿里还是马化腾的腾讯,它们能够走到今天,也是从当初被别人收购的那种境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们今天能够用资金去支持一些创新不是好事吗?在腾讯将来的整个的生态链上,可能不止只有QQ和微信这两个产品,可能再过几年还会给我们一个惊喜。这种惊喜是什么样的产品,我们现在甚至无法想象。

第四,是关于腾讯的未来。中国当代引以为荣的“新四大发明”—— 高铁、网购、网络支付与共享单车,除高铁外都是民营企业创造的,而且都是在这种野蛮生长当中自主发明创造出来的。中国经济的下一步可能会涌现更多的这种创新型的企业,这方面的发展壮大将带给我们更多方便的产品,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李克强总理所提的“双创”这些年在真正地改变中国的经济生态。下一步引领整个中国创新创业的,不是国家推动的一些战略,而是更多草根公司创造的更多更好的产品。

阿里这样的企业在杭州,腾讯这样的企业在深圳,带动了一大批创新型的企业跟着它们走。它们现在万亿级的体量,自身就成为了一个创新发动机和孵化器。中国有这样一批万亿级的企业,无论是华为、阿里、腾讯、百度,这些企业都会在将来的十年二十年里带给中国经济一些深刻的改变。

腾讯的未来是什么样,在这本书里面没有找到。腾讯也好,阿里也好,它们会有什么样的走向,我们可能不能预料。但是可以预料到一点,就是它们会不断地保持一种创新的能力,不断地保持这种领头羊的动力,推动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生一种深刻的变革,同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让我们每个人有更好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图为““诗经点醒”节目画面

孙瑜校友补充说,只有当一个理科生摆脱了理科生思维的局限,具备了文科生思维的时候,他的公司才真正能上一个层面。腾讯初期的创始求存和自我保护,其实都是理科生思维的表现。它通过一些微创新去模仿,然后封闭,然后后方超越,都是非常理性的。但恰恰是3Q大战之后,它赢得了官司,却失去了民心,成为全民公敌。马化腾一度意兴阑珊,但最后上升到一个更高层面的去思考行业的生态,接受了像任正非一样的哲学,那就是包容、妥协、灰度、开放。这样的文科生思维,恰恰是一个企业能够产生飞跃的关键。

在很多层面,发展没有终结的问题。有人说现代物理学吭哧吭哧地爬山,当它爬到顶的时候,突然发现佛学早已在那儿等待它。像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弦理论等等,这些理科生辛辛苦苦证明出来的东西,最后都在证明一个哲学的原理。所以,思想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互相交织和互相提升的过程。

凯文•凯利在上世纪90年代写《失控》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预计到了未来二十年的变化,而且他的“失控”,某种程度上和现在又很吻合。失控,就像老子讲的,不是失去控制,而是整体世界的发展。不是有一个上帝去设计一种复杂的生物,而是设计出一种简单的生物,再给它一个环境,让它自然的去成长,去创新,最后去发展。他的失控不是指一个比例,而是指一切不是设计出来,而是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中自发地发展和调节。从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就是这样的,没有人能够想到自己要干什么,比如马化腾也一度让QQ挂靠在移动梦网上做寻呼机。

下图为何声芬校友为本次读书活动制作的宣传LOGO


三、关于这本书

王格平校友认为这本书可读性非常强,是今年读书会阅读书目中可读性最强的一本书。但是作者主要在陈述历史事实,而自己的思考不多。

方筱校友说,《腾讯传》这本书阅读体验很好,对于一个一直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来说,唤起了很多真切的回忆。

薛自华校友认为,这本书读得很顺,但是因为缺少分析,读完以后没有带来多少震撼。可能因为不是互联网业内人士,吴晓波的书不如吴军的书写得有深度。

孙瑜校友认为,与《浪潮之巅》、《激荡三十年》等书不同,给正在发展中的互联网企业写传,的确是对其未来发展看不清晰。因此作者较少进行分析和预测,从某个方面来说,恰恰体现了他的敬畏之心。

下图为王格平校友发言

四、如何看待腾讯公司

来自杭州的罗钦校友,经营着一个目前网上主流的旅游服务业互联网平台。他说,自2003年创业以来,从追随者、挑战者、颠覆者,到现在成为行业领跑者,这其间确实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每每回忆起创业的历程,总是充满了心酸和不确定性。

对于腾讯,可以用“又爱又恨”来形容。“爱”是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思维模式。应该说,它也是模仿别人的,但我们也在模仿它,模仿它的思考和产品的思维逻辑。它是最典型的长尾理论者,不是靠一个产品砸了下去、一大笔钱拿过来,而是靠一个一个客户每天给你贡献一块钱两块钱,从一点点收益做起,做到大量的人、巨量的钱。比如QQ、微信,都是免费的,但它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从用户的毫不犹豫中,一点点的把钱赚过来。微信教会我们用极简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一个应用可以有很多细小的新功能,但是不常用的就可以隐藏到后面去。腾讯最近推出的企业微信又是一个非常新的模型,它和阿里钉钉将会是抢占企业端市场的一个重要工具。未来我们企业内部员工的通讯可能都会被这两款产品所覆盖。

从颠覆性角度来说,大的公司都是有缝隙的,这是我们能在垂直性领域生存下去的原因。我们的优势在于用专业开发出一款创造性的产品,从而成为行业的一个颠覆性产品。比如迈点品牌指数监测这个产品,它基于互联网的数据,通过设置四个大的维度、一百二十六个小维度,监测每一个品牌酒店行业的品牌在这个公众中的影响力。它的逻辑是很简单的,但是因为专业优势,它成为行业中最好的产品。

“恨”这些巨无霸公司,是因为虽然它们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有引领的作用,但同时它们也会面临细分市场问题。当这些巨无霸看中一个好的领域的时候,它们会毫不犹豫地强势进入这个领域,事实上它们就从一个创新者可能变成生态破坏者。它们走过的地方是片甲不留、寸草不生的。

无论如何,这些公司都是很值得尊敬的。但我们始终应该坚持自己独立的个性,然后学习它们的思维方式,进行产品的优化,以立于不败之地。

下图为罗钦校友发言

薛自华校友总结了腾讯发展的“十六字经”:借鉴开发、快速迭代、用户推动、内部赛马。

第一个关键词——“借鉴开发”,可能是腾讯最受指摘的主要原因。薛校友说,读这本书之前同样对腾讯没什么好感,但是看完这本书以后,改变了这种印象。腾讯的一些产品,大部分产品我们都接触和使用过。最近流行的王者荣耀,和以前的DOTA也非常像。如果这个行业里已有相似的好产品,你能把它做出新的商业价值,这也是对行业的贡献。而且对企业来说,利润是第一位的。能用这种快速的、低成本的方式把产品推广出来获得利润,也没什么可指摘的。

第二个关键词——“快速迭代”,现在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基本准则。所有的互联网产品,尤其移动端,基本上每一个月甚至半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第三个关键词——“用户推动”,则给我们带来的触动比较大。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它永远贴近市场,它的产品永远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如果做得好,将是大受欢迎的,

最后,“内部赛马”,道理虽然简单,但真的要在一个企业里面实行,其实挺残酷的,推行的阻力也很大。就像微信开发的时候,其实腾讯同时有好几个团队在做类似的产品。最后张小龙成功了,那么其他的团队呢?可能结局就是团队解散。微信这个团队的工程师年终奖有几十上百万,而其他的团队可能就很平庸。但是,如果公司内部不残酷,没有这种内部赛马的机制,可能就是对整个腾讯的残酷,它可能就没有今天的辉煌。

下图为薛自华校友发言

陈荣禄校友认为,腾讯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扁平化架构,它的成千上万的项目经理。微信并不神奇,神奇的是它的红包功能。开发出这项功能的人,综合了人性、风俗、社会关系学等各个方面,把这个产品做出来,就把每个人的银行卡绑上了,从而就把移动支付给做起来,它就让支付宝感受到了压力,这才微信最成功的地方。腾讯和阿里就像手持猎枪的猎人,任何在黑暗森林里的业务都在他们的枪口之下,他们火力范围之内没有什么可以隐藏。我们的创业就是它们看不上,然后恳请他们放弃的领域。这些巨无霸又有资本,又有人才,实在太可怕了。至于未来,它怎么活,活的好不好,关键不在于有所为,而在于有所不为。大资本应该知道边界在哪里,知道有所克制,否则过度的扩张很有可能出问题。

下图为陈荣禄校友发言

蔡锋校友认为,腾讯有很好的营利模式。虽然它的产品开始都是免费的,但衍生产品却是收费的,而且这些衍生产品是都是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游戏、隐私等。往高一点说,它是在引领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让你依赖它。

下图为靳婷校友发言

海南古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抒吟认为,腾讯成功的秘诀是产品方面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竞争力,同时它搭建了新的经济秩序和商业模式,完成了企业的使命和价值。它的战略思维,创业者的价值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兰双萱校友表示,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对海南的发展很有意义。比如澄迈的软件园,几乎没有占用多少资源,却对地方的税收贡献很大。兰校友还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市杨浦区发展服务贸易,促进产业需求和高校转型结合,推动科技园发展的案例。

下图为陈瑜校友发言

方筱校友认为腾讯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素。比如它的两大拳头产品微信和QQ邮箱,都是张小龙主持研发的。张小龙在本世纪初开发出来Foxmail邮箱的时候就非常厉害,后来却机缘巧合被腾讯延揽到旗下,成就了现在的腾讯。从产品来看,微信发展得这么好,红包、朋友圈等应用这么广泛,跟国人的手机使用习惯密切相关,可能也是国人一种文化上、心理上的需要。微信挖掘或者说是迎合了这种需要。

孙瑜校友补充说,从当前主流的观点来看,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智人的产生以及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衍生,大家一致认为就是偶然的。包括进化,不是进化论,而是天演论,是基因的突变;也不是未来一定比现在优,而是变化了以后正好适应下来。所以,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未必是对的。腾讯的运气确实很好,99年的11月份它都找不到钱,2000年的4月份MIH的投资却能让它安然度过互联网泡沫。很多很多人都在努力,比如雷军做米聊比微信还早,但因为运维跟不上,结果在与微信的竞争中发生宕机事件,后来就边缘化了。所以,所谓的成功全都是假的,都是成功了以后回来讲的故事,但是努力是必须的,失败是可以避免的。

下图为何声芬校友发言

五、回望互联网的发展

王格平校友结合自身经历,从腾讯“幸存者、挑战者、领跑者”三个发展阶段的角度,对当今年轻人的创业提出了建议。从互联网行业的角度来看,90年代末,成千上万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都投资互联网,眼光不比腾讯差,起步甚至更早一些,也聘请了很多高科技人才,包括海归。但是后来经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绝对大数企业都失败了。这当中偶然性因素也是有的,但必然性肯定是主要的,也就是马化腾和他的团队有过人之处。他们首先是作为幸存者幸存下来,然后才作为挑战者直至现在成为领导者的。走的更好一点,多赚少赚一点,或者是快一点慢一点,前提是你得幸存下来。所以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现在的创新型企业,最关键的是如何能够成为幸存者。对我们每个个体而言,在各个行业当中成为幸存者是非常不容易的。

方筱校友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可以借鉴吴军博士的说法,分为通信、平台、数据三个层面。腾讯提供的是通信,阿里做平台,百度则做数据。因为腾讯做通信,所以它能控制入口,有足够的客户黏性。但是互联网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可能还是在于数据这个层面。

二十年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初期的“春秋时代”,大家都没有头绪。现在形成了BAT等少数几个巨头,进入“战国时代”,这个时候再有小公司想在其中博取比较大的战略空间就非常困难了。

下图为海南古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抒吟发言

蔡锋校友认为,互联网自97、98年开始腾飞,究其原因,首先是硬件上的飞跃打下了基础,如华为等公司的贡献。其次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包括加入WTO以后,国际之间、人与人之间交流更加频繁,导致贸易更加繁荣,反映到互联网上来就是互联互通。另外,国家相对封闭的环境,自成一个很大的市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直到现在,我们跟国际互联网仍然是相对隔绝的。这导致了腾讯这些企业在萌芽期很少受到国际巨头的冲击,从而赢得了成长空间。更深一点说,还有我们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在开始起步的时候,大家都是向别人模仿,然后根据客户、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改善。虽然不能在引领方面或创新方面一下子有所突破,先拿过来,再发展,也是好的。

靳婷校友表示,互联网视频、慕课等的流行,对教师的冲击越来越大。其实全国的教师都在参与互联网课堂,但是在现实中面对学生的时候会有压力。为什么有压力?因为同样一门课程,你要面对网络上各种讲授视频,有些讲课的教师甚至是本领域的泰山北斗。在你面前给你讲课的这个老师,和视频里的老师有什么区别?那就在于一种现场的情感交流。你再不能站在讲台上平铺直叙地讲给学生,在你讲课当中,语气的抑扬顿挫或者语速的快慢,充分表达了这个部分知识点的重要程度。而且你要根据学生的眼神,调整讲课的节奏。从职业角度来讲,要感谢腾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种交流的手段,同时也要感谢互联网带给教师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并且提高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其实是有利于教师这个职业发展的。

下图为兰双萱校友发言

陈瑜校友分享了三点阅读体会。第一是产品。腾讯做产品,首先是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OCIQ的时代,我们的交流沟通工具比较少,腾讯就此抓住了我们的需求。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一个熟人社会,微信又出现了。从支付宝和微信的关系来说,先有支付宝,后来微信迎头赶上,因为微信用户多,支付宝又开始紧张起来。但是在移动支付这方面,可能支付宝更胜一筹,因为它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用户定制和推荐,这会更贴近用户。个性化是一个趋势,未来的产品应该是C2C模式更有前途。

第二是关于发展战略。从个人来说,自身的职业规划,要从战术型转变成战略型。像知乎网站上的回答:战略上勤奋,战术上懒惰,那么就是眼高手低;战术上勤奋,战略上的懒惰,只是优秀而无用。在行业层面,像李开复说的,中国创业者和美国创业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大格局大战略,这点上中美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第三是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相当发达的时代,哪些职业将会面临失业?有报道说,其实最不会失业的就是那些需要与人沟通交流的职业,因为机器没有办法跟人去沟通交流。大量繁琐的工作可以由机器取代,但是与人沟通交流的这种职业是没有办法被替代掉的,其中排第一位的就是教师。

下图为郑敏会长发言

何声芬校友表示,特别喜欢“万物皆有裂缝处,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这句话。感谢互联网使得知识很容易习得,并且每个人有机会在各种平台展现自己。正是因为大公司不做小业务,专业才有施展的空间。有机会的话,每个人在个人品牌方面都可以深入挖掘。

郑敏会长指出,远古时代智人能够胜出,是因为先有了语言,后来又有了文字。现在的互联网则是实现了人和机构的大规模交流,BAT皆是如此。万物互联的时代,能够创造信息,创造出人类以外的知识,所以无法预测。

下图为段曹林校友进行本次活动总结

六、尾声

大家畅所欲言,意兴飞扬,却浑然不觉夜已深了。郑敏会长建议,随着参加读书会的人越来越多,希望制定一个规则,除主分享人外,每个人发言不能超过五分钟,以便提高效率。校友们一致同意。

段曹林校友在活动总结中说,今天的分享非常有质量,不是简单地评价腾讯,而是以其为线索展开深入思考,带着跨界、跨学科的情怀,思考腾讯成功的原因、腾讯模式的意义、腾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等问题。

下个月,读书会将就《腾讯传》开展第二次分享活动,同时再次启动游学计划,敬请期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