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经济 许泽成 葛鹏 整理
许泽成: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前,我在江西的地质队负责生产,连复习的时间也没有。真可怜。
地质队工作四海为家,当时是在江西南城。于是就和招生办商量能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招生办问我,你户口在哪里?我说现在暂时落在南城。招生办说:行,就参加本地的高考吧。
李洁明:我们班里来自江西的知青是许泽成、温星衍和我三位。我当时在宜春地区分宜县插队,高考就在分宜中学。记得那年一开始不让我报名(说是要么25岁以下,要么66、67届高中生才能报),因为我是68届高中生,当年26岁。后来在高考前两周才通知我说可以报名,我根本就没怎么复习。好在吃些“老本”上来了。
现在想想,当时参加高考可以说是云里雾里。但是有一点非常坚定,就是:我要上大学。
温星衍: 各位老同学, 我们这一批人是属于运气好, 托小平的福。我去报名时26岁, 说是限龄25岁不让我报, 后来又说放宽到30岁。拿到证时只剩两周就考试了。
许泽成、李洁明: 不知道你们的准考证和我的一样吗? 当年江西省全省都是统一的吗? 在整理老爸遺物时发现他为我保留了此证, 出国后大部分东西都不知去向了。
周明生:对于恢复高考40年,我们这代人无不会怀念终生。
罗首初:为曾经的苦读、争论、欢笑、关爱、玩闹,我心足矣。
江祥根:因为军队允许参加高考晚,11月11日被允许,我第二天从松江到市区高招办,讲明情况,先说已停止报名了,又说要研究一下。
后来,一位高瘦的老太出来说,研究后同意我报名,告诉我说,你是全上海最后一个报名者。
感谢那个年代的干部有这么宽容和负责的态度。
我无法查证我是否是上海高考最后一个报名者。当时老太还说,如被录取来告诉我们一下,遗憾我考上后没有去说。
葛鹏:在学校时,军人除发服装鞋帽,还有什么待遇?
江祥根:当时,上海(有地区差)排长(起点职务)23级55.5元(俗称三五牌),战士从6元津贴起,每年加1到2元,另发伙食费(在学校)。
许泽成:上海青工结束学徒期后一律每月36元工资。所以有洪远朋老师的名言:36块万岁。
还有一个在当时非常重要的事情:粮食定量!各个工种差别很大。这也是收入。我当时的定量是每天1.6斤。
戴金珊:当年我在福建当民办老师,舍不得停下上课专心复习,怕丢了工作又考不上。结果,400分满分,我考了346.7分:语文91、政治93、数学88、史地74.7。万幸。 高考成绩是我工作后一次查档案复印下来的。
我怕吃面食和冷天气,没报北方学校。复旦经济系是我第一志愿。
葛鹏:想起金珊的一件情事。某日,管理7715信箱的信使方向新送来来信。稍时,听金珊自语,怎么有这样的信。陈飞翔问,什么信?我拿过来一看,哈,情书。原来,有心人看到金珊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大作,慕名生情,写来情书。仔细看情书内容和作者芳名,惊其为与金珊同性别!误认金珊为女生。
沈群:运肇之前多次被推荐上大学,从生产小队、大队,一直到公社,再到上面就沒音讯了。他当时在公社信用社工作,一些小伙伴吃了晚饭就找他聊天,不舍得他走。为不受干扰,他就吃了晚饭就睡了,半夜起来复习。
当年浙江省参考的人多,先是县市级初试,合格者再择优参加全省统考。
我们7715当年在浙江的就是运肇和周伟林。我和朱炎在7715做同学前在上海工厂是同事。
葛守昆:沈群,你是你老公宋运肇的代言人。
沈群:我基本上代表不了他,我们常为一些观点争论,各持己见。
王根贤:我上大学前应该是半个工人阶级,在制造“运十”飞机发动机工厂技校毕业后当老师,平时和工人阶级打成一片。
朱炎是在最后组装“运十”的飞机制造厂,我们是制造飞机发动机叶片的工厂。第一次知道沈群也是同行。
葛鹏:有次在食堂,贤弟与75级大块头的大蒙古争执起来,我想贤弟应是上海钢铁厂的,或是个练家子,没想到是老师,胆子好大。
韩云:贤弟食堂练功引发的走廊大战(火药味后来变成雪花膏味),我在场。贤弟拉开架势,75级没人敢靠边…当然后来75、77级都是好兄弟。
周伟林:40年跨度有点儿大。今天是6月7日,又是高考日。
参加77年高考之前,敝人16岁那年作为知青下乡,在农村待了3年半,拜农民为师,许多活都学着干:垦田、插秧、耘田、施肥、割稻、掼稻、挑担、划船、种菜、釆菊花、养蚕、抓泥鳅、捻河泥、测量、修水渠、挖运河、盖房子、养猪、算工分账、教夜校,十八般武艺全都练过。由于肯吃苦,与农民混成一堆,最后已拿到全劳力的工分。
我第一志愿填的杭州大学,结果进了第二志愿的复旦,把我乐得屁颠屁颠的。
葛守昆:记得当时我所在的部队正在安徽滁县(现滁州)野营拉练,团政治处主任要我参加地方高考。我毫无准备,心中嘀咕,以前推荐没有份,现在考试了才想到我。
许泽成:那是部队领导高度看好你。
葛守昆:那位领导原来是我在营部的教导员,我运气有点好,有位好领导。
葛鹏:75年在工厂时,曾推荐我上大学,因检查身体时有小病没去成。76年不好意思再报了。
那时有规模的厂都办七.二一大学,师资不够。北京市集中办师资班。原计划办数学力学班,要求有高等数学基础。76年初,厂部推荐我上师资班。等了些曰子,说是因有高数基础的人少,改为机械设计师资班,具体由清华大学教学,76年秋开学,学习大致一学年。厂里缺此科师资,让我去后注重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对于这个师资班,清华的老师用现在话说非常敬业,将主要知识浓缩在大致一学年讲,还包括指导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很紧張的。
这班学生中绝无“造反派",很珍惜学习机会,况且学后还要回去讲课。
后来师生相互熟悉了,大家看钟老师的板书好,都向他要钢笔写的字。钟教授认真给每位求字者写,后来还用白纸做成书签。写上字,送给求字者,很感人。
这也算是先进清华,再入复旦吧?
77年高考真没觉得有多难考。考完就感觉这下要去上海了。
周伟林:与你一样进复旦前上过大学的7715同学好像还有谢康、韩琲等人。
葛鹏:入复旦后,学校组织英语测试,过线的可免学英语。老谢过了线。7715同时过线的还有李建和胡建勋等同学。
李建:我们7715实际上成了研究生班。虽然是本科毕业实际上是硕士了。我就是拿着复旦毕业的本科毕业文凭在德国大学以承认同等学历的形式获得博士生资格的。当然,整个学习过程花费时间最长。复旦也有数学系毕业到德国仅仅花了三四年时间就拿到经济学博士的。后来教育部明文规定,在德国获得本科文凭的相当于中国硕士文凭。
葛鹏:从北京考到复旦的还有蔡庆辉、杨克勤、曲宝利、鲍道苏和王小音。可惜老蔡早逝了。
许泽成:7715已故的还有谢康、陈荣堂、孙增献、匡宝珠,怀念他们。特别是老匡,2008年和孙新雷在郑州组织7715聚会,做出很大贡献。
葛鹏:鲍道苏后来转到历史78了。转到外系的还有郭毅,转到管理78。77级转系、专业,在复旦,或许在全国高校都是首创,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应记上一笔。那时复旦的领导真是开明,当时的话语是思想解放。
当年是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高校没什么自主权。但校方还是做了些改革,比如学生可以跨系选课学习等。我和胡建勋就选了数学系一门课、管理系两门课。我们上课时进教室一看,管理77全是"和尚",数学系反倒有女生,怪哉。
学生提出来的、校方可决定的事,往往都允许学生做。校方的规定、决定,同学们也都遵守。
韩云:一次从国权路回校,周榕、逢立左、我等一干人,没带校徽。钱智将校徽别在中山装上,说应该戴,遵守校规,结果入校门时门卫把戴校徽的钱智拦住审了半天,我们没戴校徽的进门后笑死了。
尹伯成:为迎接文革后第一次高考,我代表苏州市去江苏省命题,被关在沙河水庫,即现在天目湖一个月,高考结束后才回家。我唯一收获是天天吃大鱼头!每天伙食七角。
7715的周明生、张辉明、陆德明都是从江苏考来复旦的。
沈群:我记得,尹老师是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后来当我们的老师。
尹伯成:是的,出完了题就到复旦来重读研究生 。结果,周明生、张辉明、陆德明,以老生资格欢迎我这个新生!
葛鹏:我们7715有不少有特长的同学,专业级的运动员。但77年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有特长也加不了分。
许泽成:朱炎是校游泳队的;符钢战打排球;鲍道苏和王小音是田径队的。王小音在校运动会上打破女子低栏百米校纪录。
王小音:我至今还保留着获奖的运动衫,只因为上面印有复旦大学的字样。
赵学清:当年以7715王岩、王小音、赵丽莎、李荣四位女同学为主力的系女子篮球队,取得了校女子篮球赛亚军。
韩云:记得1978年我和钱连源参加过系里乒乓球赛、足球赛。
全校足球赛我踢过两场,系里75级大蒙古是队长,最后决赛是和物理系对决,90分钟踢平,各出5人罚点球,前4人罚过还是平局,最后一个点球很紧张。大蒙古说你们俩出一个吧。我说我来,钱连源说,你不行,我来。结果啊,那么大的门,老钱把球踢苏州河方向去嘹,经济系获亚军,物理系冠军。
除了组织体育竞赛,那时的复旦较为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练,每天下午四点,楼下打排球的积极分子有黄亚钧、赵学清、葛鹏、逢立左、葛守昆、周榕、戴金珊,…好热闹开心。
许泽成:除了体育运动特长,有的同学有艺术特长。如,于本成是校话剧团的,在《于无声处》话剧中扮演欧阳平。
韩云:第一学期系里联欢,罗首初指导的英语小品东郭先生,谢康演东郭,我演wolf.,孙增献演蛇,…。
许泽成:还有同学将板报办得多次获校大奖。
韩云:78年夏天,经济系获板报第一名,由75级陈海燕领队。
我们7715班板报也屡获大奖,黄亚钧、宋运肇、朱民都曾做过板报组长,印象是每人做一年。他们亦抄亦画,我和周伟林大干苦干。
朱民说: 韩云你画画的样子太TM帅了。我说驴转圈拉磨不是累死的,是夸死的。朱民说奖励夜宵小馄饨两碗。
赵学清:金珊好!记得我们开学典礼的准确时间吗?
戴金珊:据我的日记,1978年3月6日上午八点半,学校召开迎新大会,学校有领导、教授、新生和一部分老生参加。党委负责人作了总结。
孟桂琳:学校的迎新活动还有新生广播体操比赛,好象我们班还得了名次。
葛鹏: 记得系也有迎新会。各班出节目演出。
戴金珊:我们经济系的迎新会是3月8日上午开的。
许泽成:77年我们参加高考,入复旦学习。多年后,我们一些同学的子女也考入了复旦,如华民、符钢战等的子女。
黄维德:我爸也是复旦经济系毕业,那时候叫商科。我一心希望儿子也考上复旦经济系,来个三代经济系。结果他差了一口气,考进同济去了,三代不成。
注:7715为学校统一编号。77为77级,15为经济系。
2017年6月18日 整理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暨复旦大学77、78级校友返校活动正在火热报名!
复旦大学校友会携手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将于2017年9月28-29日举行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暨77、78级校友返校活动。金秋九月,同窗再聚!欢迎您的参加!
活动议程
9月28日8:00-11:30 校友报到
11:30-13:00 食堂午餐
14:00-16:00 返校大会
16:20-16:40 大合影
17:00-18:00 食堂晚餐
18:30-20:30 主题晚会
9月29日
各院系校友返校活动
报名方式请见如下链接
http://www.fudan.org.cn/site/fddxxyw/xyh/cnt/?id=3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