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四十年 |我和复旦女排(78外文 刘国萍)

2017-08-23|校友走访

我和复旦女排

                                                                                   78外文  刘国萍

总觉得我写复旦女排不太合适。理由是:我并非队里的主力,写不出亲临赛场的生动;再则,82年复旦女排夺得全国高校冠军时我已离队。可是,参加学校女排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这是恢复高考后组建的第一支学生业余队,我相信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故事。因此也希望拙文能有抛砖引玉之功效,带来更多更精彩的故事跟进。

 

我参加球队实属偶然。那是刚入学不久,按学校要求我们都参加下午课余体育活动。在宿舍外的操场上,不知哪位同学找来一只排球,我们几个便围成一圈玩了起来。这时,我们年级的指导员老师走过来问我以前是不是参加过球队。我告诉他我曾接受过短期培训。老师说女排正在招收队员,问我愿不愿意参加复旦的校队。说实话参加校队很诱人,但想想读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不愿因打球而耽误学习。老师似乎看透我的心思,告诉我只要参加学校的体育队可免修体育课。

 

于是,经指导员老师推荐,我来到正在健身房训练的球队报到。

 

主教练相当严厉,乍看之下以为他是个严苛的人。他说话带着很重的口音。比如他常常提醒我们在接发球时体位要下蹲,"要有准备,要有准备!"而带着口音的警告听上去变成了"要有军备,要有军备。我们觉着有趣,便学着说,教练听到了也不生气,只是大度地笑笑。其实教练一点也不凶,平时训练虽然严格,却十分耐心,而且很善于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

 

队员来自不同的系,物理系居多,还有化学系,我则来自外语系。队长兼二传手赵红红长得俊秀,传得一手好球,而且技术全面;攻手王迅,潘家琪等身材高挑、扣球有力。队里还不乏多才多艺的多面手:化学系的张纯青还是学校的游泳队队员,物理系的李自由写得一手好书法。

 

我们每周训练两次,都是在下午课后。遇上比赛可能就要加时了。第一次正式比赛是上海市高校排球赛,为了不影响我们的学习,比赛一般都安排在晚上。我们打得很顺利,十几场比赛场场都赢,争得了上海市高校冠军,这为我们进军80年全国高校三好杯排球赛赢得了资格。

 

比赛在青岛举行,这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次全国性高校排球赛,对手是各省市的高校冠军得主。我们对他们的实力底细也知之甚少,只能在战略上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战术上不断根据实战进行调整。我们似乎兴奋多于紧张,因为我们既没有物质追求也没有名利压力,各场比赛都发挥得不错。虽然最后功亏一篑输给了北大,但我们仍得了第二名,而男队则捧回冠军奖杯。学校为此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套崭新的厚绒外套(当然离队时得上交),而之前发的球衣都是旧的。不过旧归旧,穿上印有复旦大学"字样的运动服,用当下的时麾词来形容,感觉挺"拉风"的!

 

进入大四后要准备毕业论文,我觉得时间吃紧,便请求退出了球队。82年夏毕业之际,女排又参加了全国高校比赛,并且如愿以偿夺得冠军。原队友告诉我说这次战胜的对手就是北大队!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常常回忆起自己在复旦女排的时光。尽管我们曾为比赛时赢球而激动,也为失误而懊恼,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支业余球队,我们认真训练,努力进取,场上场下配合默契,队友之间相处和谐,记忆中从未有过什么不愉快的事件,想想真是非常美好。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想念我们的教练和队友。虽然我不一定说得出每个人的姓名,但我记住了每一张笑脸。教练和队友们,你们都好吗?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暨复旦大学77、78级校友返校活动正在火热报名!

复旦大学校友会携手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将于2017年9月28-29日举行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暨77、78级校友返校活动。金秋九月,同窗再聚!欢迎您的参加!


活动议程

9月28日
8:00-11:30 校友报到
11:30-13:00 食堂午餐
14:00-16:00 返校大会
16:20-16:40 大合影
17:00-18:00 食堂晚餐
18:30-20:30 主题晚会

9月29日
各院系校友返校活动

报名方式请见如下链接
http://www.fudan.org.cn/site/fddxxyw/xyh/cnt/?id=39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