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级管院王倩:慢慢走着,走出一条高尚的路

2018-05-31|校友走访

王倩:慢慢走着,走出一条高尚的路

复旦校友桥记者:屠婕妤 东方明

嘉宾介绍:王倩(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04级校友)
蓝海健康云智(北京)大数据有限公司合伙人&金融业务负责人
曾先后供职于中国银联、太平洋保险等公司,2017年联合创办蓝海健康大数据公司,依托医疗数据资源服务于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以及全球TOP5制药企业;并自主研发护理业务管理SaaS,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帮助患者、医院、养老机构等解决护工难找、护工难招、护工难管理等业务痛点,致力于提高护理实践、推动护理行业健康发展、提升公众养老护理健康环境,目前该SaaS已在20多家医院落地。

记者:学姐好,希望你还满意PRESS这里的环境。这也是我们校友办起来的一个社会企业,他想推崇的也是一个在商业机构和NGO组织当中寻找一个平衡,其实我看学姐你做的那个解决护工难找这个问题也有一种社会虽然算不上公益,因为也是盈利组织,但是也是带有解决社会问题性质的,我觉得护工这方面好像关注的人不是很多,想知道您是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
嘉宾:我们一开始企业初创的时候,想做的是医疗大数据,这一块市场上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去院内收数据然后卖解决方案,那我们想到的是通过护工去收护理数据,这块目前不太有人做,而且护理数据对诊疗数据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接触护理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块市场比较分散,而且信息很程度非常低,当时我们觉得注入我们的互联网运营的思维之后护工业务本身也可以有提升,比如护工可以去做分级定价、培训,可以实现电子派单、结算,真正地为大家解决了医疗之后的护理难的困境。去年年底开了很多政策说要解决医药结合,护理难医药难很多很多的问题,所以后来我们开始接触到了有些民政局这些机关,还有包括医疗保险公司这个长护险都对护工有需求,我们逐步就觉得自己做的这件事情还挺高尚的,是在解决社会问题。但是现在其实我们也很困扰,究竟是做一家企业还是去做一些对的事情,因为我们发现市场上其实现在赚老年人钱的很多都是那种无良的保健品,你要赚钱是很容易的,但是你要做一家有良心的企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那你如何让资本市场知道你是在做对的事情,这当中是有一个平衡点。


记者:现在没有在盈利吗?应该也是在盈利。
嘉宾:我们的盈利是很微薄的,大部分护理费是给护工本人的,我们还有管理、运营成本,这些抛除之后其实利是很薄的,但是我们希望先把这个平台建起来,先把这个点布开,把服务做扎实,以后有可能是有增值的一些服务,比如卖保险,也卖一些医疗器械,会往这个方向去走。


记者:护工难找这个问题市面上有一些竞品在和蓝海健康做差不多的事情?
嘉宾:做护工的很多,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是把院内的护士资源空闲的时间买出来。护工现在很多是跟家政一块做的,我们的做法有些不一样,我们是做院内的护工起家的,我们的这些护工都是经过培训,而且是拿民政局发的上岗证的;为什么选院内作为据点是因为院内服务动作标准化,这样的好处是他有护理技能,技能有保障。


记者:也就是说这些护工都是全职只做这一件事情。
嘉宾:全职做护工,目前大部分的人请护工还是在医院或护理机构,真正的居家养老会请一个专业护工的还是比较少,还是请家政的阿姨会比较多,我们相信以后会逐步往专业化方向发展,护工是具备护理行动不便、失能失智老人的能力的。所以我们让护工在院内有一个基本的工作,再逐步去承接院外的单子,我们认为这样的一个模式才是可持续的。


记者:明白,如果护工在兼职做医院以外的护工职位的话,会不会和医院的利益有冲突,假如我是一个医院的管理者不希望我自己的员工去另外接别的活,因为这毕竟会分散他自己的精力,而且假如他不断延长自己每天工作的时间,明显会降低他的专注力,肯定对医院的发展不好,其实我觉得这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嘉宾:现在护工的模式是这样的,医院的护工服务一般都是外包给专业的护理机构的,医院会有考核指标,例如规范性、响应时间、安全性等,还会不定期抽查,所以如果按企业我们现在的做法是说比如说我现在先看我的单量,一个医院大概40人就OK的话,那我放50个人进去,这样每个人就会摊薄有一点闲暇的时间出来。这样既符合医院的标准,又具备可操作性。


记者:明白。
嘉宾:做护理这个行业真的挺难的招募护工、培训护工,还要管好这些人,护工还是比较难管理的,人家首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这个也比较好理解。


记者:所以就是这样一个人群上就感觉管理的困难大大地增加。
嘉宾:是的。


记者:现在大概有多少人数?
嘉宾:现在护工应该有七千多人的队伍,大概分布在一百多家医院里面,但是我们信息化系统上了20多家。


记者:这些护工会不会有一个门槛,就是说我们会不会对他进行一部分的背景审查这些之类的,假如说要把他对接给另外一个客户,客户肯定也比较在乎他自己本身的记录是不是良好之类的,会不会有一个系统去记录这些筛选,或者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嘉宾:这个就是我们未来想做的事情,现在是这么操作的:医院对护工的需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刚刚说的纯粹外包给护理机构,还有一部分医院的ICU,CCU需要一些护工,我们会根据员工的经验和表现去推荐人才。另外一部分人就是对患者的护理人员,这部分是患者结算费用的,以后我们确实想做你刚刚提到的这种模式,把护工和被护理人都分级,按需分配护理人员,我们想从培训端引入台湾和部门康复护理技能的课程,台湾它有分级的四个课程。


记者:还考级是吗?
嘉宾:他有评级,再上面有专业级,可能在台湾就要读大专,他是专门作为一门学科,这也是让我们觉得国内现在是空白,国内的护工其实社会地位也比较低,大家也就把它看成一个人力外包,但是这个行业的前景应该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觉得护理这个职业做着做着会受人尊敬,他的收入也会因为他的价值得到体现而有提升,这个行业就会良性发展,前端我们也在跟学校也在做合作。


记者:后期会不会和像58到家这种结合会想吗?
嘉宾:我们会想做类似58到家的一个平台。


记者:其实在看您那个官网的时候,就是我看到主营业务是医疗大健康这样摆在前面的一个企业,但是其实我看到其实和百度外卖还有京东万象都有合作,为什么不把更大的名头摆在更前面呢? 不知道从产品营销的角度你们的思考是什么样的?
嘉宾:我们股东方有一些数据资源,我们有商业运营权,我们就把它放在京东万象的API超市上去卖这些API接口,这是会产生现金流的业务。护理这个业务是对社会有益的一个业务,所以摆在了前头,,很多疾病,特别是手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我们说三分治、七分养,很多时候大家都忽视了这点,大家都是只注重他院内的医疗,所以我们想把护理做好。从数据的角度来看,现在看院内随访数据的比较多,但护理数据很少有人做,如果我们去收护理数据,那就可以作为随访数据的补充,形成了一个医疗数据的闭环了。


记者:国内的情况会不会有所不一样,会不会大家中国人心里他会有对医生的盲目崇拜,觉得可能后期护理没有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我要找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帮我把这个手术给做了这才是最关键的,会不会有这样一个心理因素。
嘉宾:当然会,就消费者来说他只知道生病应该去医院,去医院就找医生,其实医生分类很细的,临床医生,病理医生,麻醉科医生都是分开来的,大家平时接触最多的是临床医生,那大家慢慢了解,逐步逐步也会有人关注起护理来的。


记者:但是会不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人们更关注这个,就是扭转这一个心理的现象才能让这个产品更好地推广出去。
嘉宾:现在长护险出来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15个城市已经在试点推的长期护理险了。现在国家也意识到护理是很重要的,所以他找了国寿,人保,太康,太平洋保险这种大的保险公司在各地去招标去做推长护险,也就是说老人购买长护险,保险公司可以帮你承一部分的护理费用,因为其实中国医疗市场本来跟美国欧美都不一样,欧美本来就是有商业化运作为主导的市场,但中国历来是医保主导的,所以大家的观念就是去医院用医保看病,所以医保是有强制的话语权的,他有主导权,现在长护险其实各地也都是医保人社在主导推的,这对老百姓是好事。


记者:确实。说回到您之前想做的医疗大数据,关于这个大数据的问题,现在大数据这个概念都炒的很火,其实到后面关于大数据应用的场景肯定会越来越丰富,不知道在学姐你眼里未来这个行业的方向会往哪里走,您可不可以说一些你觉得会比较有希望的方向。
嘉宾:我觉得大数据这几年炒的真的是有点火,我们看下来觉得大数据其实它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在任何的行业当中积累下来的数据必然有另一个行业要用,但是你要适应那个行业去给他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这才是他想要的。比如说打个比方,我们最常见的大数据应用的风控领域,他会要一些这个人的信用记录,消费记录,收入这些维度,看我是不是要给这个人发贷款,这个其实最最关键的是你要有数据源,你通过这个数据源依据场景你做出了一个数据的产品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当中我们觉得是对场景的理解应该是占70%,数据清洗可能再占20%,真正的建模我们称之为算法可能只占10%都不到,所以市场上大家都以为一直在说的大数据或者大家在说AI算法那块,那个博资本市场的眼球会比较多一点,但真正做大数据的话其实你要基于对业务的理解,然后去清洗这个数据,就是我们学的统计学的那套,当然现在市场上也多了一些工具帮助大家更好地去达到那个目标,但是我觉得逻辑是不变的。


记者:我们上午采访了一个校友他也说其实现在炒数据分析这个概念炒的那么火,其实他用的那些决策树,随机森林这些概念这些最基本最原始的概念还是用的最多的。
嘉宾:就是本科学的那些统计学的那些概念,当然现在大家都是把它说的天花乱坠一点,这是市场上的说法。


记者:其实还是有泡沫在里面。
嘉宾:对的,在看数据的话其实两块,一个就是商业化的运用,一个就是科研级的运用。医疗数据逃不掉科研级的运用,像商业化的运用一般就是用到保险公司这些,就是保险公司作为理赔侦测这个人是不是重疾,或者评判这个人的健康状况风险,这个是商业化的用法。药企现在有一些是商业化的用途,一些药品使用、销售数据会帮助药企做药品招投标决策,科研方面就有一些辅助临床研究,包括现在还有做RWE真实世界研究的,就是通过真实的医疗环境,反映实际诊疗过程和真实条件下的患者健康状况的研究。


记者:我感觉行业这方面聊的差不多,就想了解学姐本人,其实我翻学姐的朋友圈有看《旧制度与大革命》那本书,还把它批判了一番,其实我本人也算比较爱读书的,我会看一些很厚的像玻璃球游戏,像美的历史这种书,我朋友们跟我讲包括我爸妈跟我讲本科阶段读这些书没有什么用,跟我讲最好读一些比较贴近实际的社会方面的书,其实我还挺想问问学姐就是对于本科我们的阅读我们学知识这方面有怎么样的建议,怎么样学习的一个曲线是最好的。
嘉宾:我觉得学科阶段其实就是你大胆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觉得本科阶段读这种真的很好,因为你工作之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读这个书。工作之后我发现很多时候被逼的读一些实用类的书,其实我本人不是很爱看那些智能类的书。


记者:很成功学的那一套。
嘉宾:对,我本人不是很喜欢,但是没有办法,比如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做架构优化,那就要读阿里铁军那种商业世界的书籍,我自己觉得我还是比较喜欢读像你读的那些书,我觉得本科阶段主要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你真正的一个是学技能,一个是学逻辑思维能所以我觉得你看什么书都会帮助到你这两部分的,你在不影响课业的情况下什么书都可以,因为我觉得什么书都是可以帮助你去建立一套,读书不是目的,但你读完这个书之后你会自己去思考哪怕你觉得认可他也好,你批判他也好,你会想为什么,他跟我自己的自我认知到底有什么差异,或者有什么趋同的地方,所以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我觉得你是会培养自己逻辑思维的一套体系的,这个到职场中还是会有用的。


记者:我还想问问之前您是在管院,管院一直就是学生职业发展做得最好的院系,他经常会开一些行业分享会。
嘉宾:哇这个变化很大,我们当年都没有这些。我觉得管院做的这些东西你要分开看他有好的地方有不好的地方,我是觉得好的地方在于帮助如果能实际地帮助本科生找到一些实习的岗位,那真的还是蛮好的,因为其实对于本科生来说要找一个实习还是挺难的,如果校友互帮互助,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完全执拗于自己见识到的一个狭窄的视域,比如就想走那些投行精英的路,毕竟每个人的路是自己的、不可复制的,而且哪怕是一样的路照着他走,十年前走和现在走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毕竟本科生心智还没有完全地成熟,18到22岁的学生不应该做到教育他说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成功的,你不应该把模板给他,而是要让学生在复旦,复旦不是推崇自由而无虑的灵魂,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就是自己想走的路。


记者:学姐当时你出来打算创业,这是一个很勇敢的决定,创业有人真的只敢想不敢做那种。
嘉宾:是啊。所以说很多偶然才走成一个必然,我那个合伙人是经院的校友是同学,我们当时为什么会结识,就是我们一起大三的时候去了新加坡,新国大交流,交流了半年,所以那个半年大家的关系特别好,就像亲人一样,他毕业之后在香港做投行,两年前就辞职自己做了,去年的时候他就说他新布划了一个项目就是这个项目,然后我就跟他一起做了,所以说我今天交流时也说创业大家都在外面说什么这是为了梦想为了情怀,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很多偶然变成了一个必然而已,当然校友这也是复旦给大家的。


记者:那也是怎么样一个因素让你觉得这是一个您觉得可以跟的项目或者说您觉得愿意把自己的一段时间的经历和心血来侵入到这个里面去。
嘉宾:首先这个人肯定是我信任的人,大家十年的同学所以会觉得他选择对的事那我觉得60%以上肯定是对的,第二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件对的事情,如果完全看风口,什么好就去创什么,这个就不是我想要的,但是我觉得医疗这件事情你是可以把它作为一项事业去做的,因为做医疗这是一件对的事情,可以作为一项稳定的事业,这是第二项。第三项就是说从一个大央企出来这个风险很高,担心如果这个项目失败了怎么办。


记者:会有这种想法。
嘉宾:会有这个担忧,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这个担忧有点多余,因为其实在这一年当中我觉得学到的东西比过往的大概加起来三到五年都要多,因为节奏真的很快,而且真的是把以前的很多东西融会贯通起来了,比如说自己做企业你要制度,要财务制度,要薪酬制度,还有就是组织架构怎么设,以前像进大企业就会觉得这个东西反正不用思考,照搬就好,包括公司有时候发布一些行政的文书过来也都会很忽略,只看业务相关的,现在就会发现这块很重要,因为这是做企业,所以我就觉得创业这个过程当中你会把之前所有积累的东西这些菜都融汇做成自己的那一份菜,真的还蛮有意思的,所以现在也不怕失业,我也跟他说这个项目如果失败了我觉得我们有经验再启一个项目都可以做好的。


记者:这样的话会不会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毕竟什么都要从零开始。
嘉宾:会的。


记者:过程当中你觉得生活这方面会不会有时候很难以调节的压力。
嘉宾:生活难以调节倒不太会压力很大倒是真的,每天会有很多新的问题,但是你说这个难度很大倒也没有,它不是难度,它只是复杂度比较高,各种各样乱七八糟,比如说像我们做SaaS的时候,原来想的很简单,这个端对外介绍这个端都在医院里,其实真的打磨的时候你要知道医院的那套系统那么完善他是不可能让你放一个端到他的里面的,所以后来我们才会想到从护理这个公司入口去切,因为护理公司信息化程度低,他就会愿意用我们开发的SaaS,每天很多这样很基础的工作都会要去想,但是还好,你说真的影响生活倒也没有,没有很影响生活。


记者:但是和在央企这种比较养尊处优的生活比肯定压力大很多,因为很多繁杂的事情需要自己去思考。
嘉宾:是的,不过往好里想现在自由度会比较高,只是你要自己去调配自己的时间。


记者:你会觉得更热爱现在这样的生活吗?
嘉宾:那肯定是的。


记者:因为更自由更有成就感了是吗?
嘉宾:对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过我觉得如果对大学生来说一出来还是要在大企业里做会比较好,因为大企业会教会你很多东西,制度、流程,还有很重要的平台客户人脉资源,这些都是在大组织里才能学到的,我们现在看创业这件事情idea已经重要度越来越低,重要的是执行,还是需要一套方法论去高效地执行。

记者:你们现在这边现金一般是来自哪?
嘉宾:我们那个经院的创始合伙人一直在投行工作,他在融资方面相当专业,所以这块我们不用担心所以先去大平台是有好处的,有很多资源,再出来创业,资源很重要,核心团队的执行力也很重要,步调慢一点点别人超过你太容易了。


记者:那你觉得之前在银联保险这些公司就业的这些经历对你现在有什么很大的帮助吗?
嘉宾:公司内部的协调运营、团队协作、客户资源,都是在大公司学到的一些技能,所以就是技能还有客户资源,还有就是对市场的理解这个逻辑,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记者:学姐近期你们找投资人这个方面有遇到什么新鲜事吗或者说机遇挑战这些之类的?
嘉宾:有,见投资人会觉得很有压力,上来先问你收入盈利模式商业模式,能不能赚钱,这个还是有压力的,可能也是我们比较实诚,跟投资人说话的时候一个眼神就暴露了不自信,就像回到十年前面试时一样,还是很压力测试的。


记者:确实初创会有很多这方面的阻碍。不过学姐您走的这条道路我相信不仅是高尚的路,完全也是很有前景的这一块,希望之后能越走越好越走越宽!
嘉宾: 谢谢!
记者:谢谢学姐!



复旦校友桥FACE(Fudan Alumni Communication and Empowerment)
Slogan:聚合象牙塔内外的复旦人,建立属于我们的复旦部落。

成立初衷:本组织成立之初是响应校长的号召,校长是想建立校外校友和在校同学的更紧密的联系,不但让校友感受到关怀,也让在校生得到关于人生、理想、思维各方面的照拂。我们会去台湾采访另一个话语体系下的复旦人,我们会走到校友家中采访他们的复旦故事。我们渴望校内的复旦人更了解离开象牙塔的复旦人,从而对将来的人生和现在的思考带来更多的养料。

业务范畴:运营复旦校友桥公众号,提供校友专访推送,向复旦校内人提供业界学界一手资料和先进思想;联合学生组织和校友会,为学生活动邀请重量级嘉宾牵线搭桥,大限度地降低邀请大佬的门槛;高质量的人物访谈或讨论的内容生产是根本,牵线搭桥便利复旦学生是依托。

关键词:复旦人 | 资源 | 关注 | 洞见 | 温度

如果您有兴趣加入我们,请联系15201722630@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