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数学丁志君:从技术圈内到“圈外”创新

2018-05-31|校友走访

丁志君:从技术圈内到“圈外”创新

复旦校友桥记者:钟雨桐 胥宇扬 李桉涛

采访嘉宾:丁志君
人物简介: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移动学习品牌“圈外同学“CTO&联合创始人。曾任大众点评(现美团点评)、达达配送技术负责人,在大型互联网开发领域有丰富实战经验。

圈外同学是一个职场学习和社交的移动端产品,主要为职场人士提供商业、领导力以及通用能力的线上学习课程、交流社群等等。旗下的主要产品“圈外商学院”,通过与清华、复旦、海外著名商学院教授合作开发课程,提供线上案例式教学,培养未来的商业社会领导。配合课程,同时搭建社群,为学员提供线下人脉链接;与各大企业合作,进行人才推荐。

PART ONE
Q:学长上次在学校进行演讲的主题是“做好人生的每一次选择”,其实对于我们来说,目前最紧迫的可能是在大三面临读研/工作/出国/创业的抉择。想请问当时学长是考虑这个问题的,又是怎么做出选择的呢?
A:我觉得我当时做的选择不算是正确的,如果我现在处于当初选择的节点上,做的可能完全会不一样。
首先关于科研,我对学校感情是很深的。做一个学生、做科研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果大家有一颗做学术的心,就尽量去选择一所在这个学术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和老师。找一个好的“老板”,进入一个好的实验室,这可能比你去从事一份工作来说有价值得多。
教育这个行业需要有人去深耕。但科研可能更和天赋相关,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做。如果上天赋予了你这么好的一个能力的话,复旦的学子就应该有这样一个报效祖国的心,有对科学的理想,去做一些科研的事情。


Q:更多的同学可能还是要面临的生活压力,有些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的话应该怎样面对选择呢?
A:当考研和出国都不是选择的时候,那应该考虑的是就业。
我其实不是很推荐作为一个大学生就直接去创业,风险太高了。现在中国有这么多创业公司,可真正是大学生创业成为独角兽公司的特别少。即使是北大的ofo,交大的饿了么。很难说是他们成就了这个行业,还是行业成就了他们。更多是资本把他们推上前台,其中机遇成分很高。


Q:如果有一些人他就是适合去创业,有没有什么特质是创业所必须的?
A:我认为创业需要三个最基本的因素。第一是有足够的资金,这个资金可以去找投资人,也可以是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老爸。
第二点是你需要有一个划时代的idea,这个idea不但划时代,而且可能成为下一代的风口。并且是你能够把它落地,别人很难去把它落地。 这是天赋和机遇并重的。对于大学生而言你的资源可能来自你的天赋,也可能来自这个行业你认识的人。
第三点是一个靠谱的团队。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不是一个大神做出来的。无论是马云还是马化腾,当年都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得起来。靠谱的人在创业早期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时间你没有足够的资金力量去找职业经理。在创业早期要去找到你身边那些愿意去跟你一起去白手起家的伙伴。这些伙伴他们有理想,可以去付出,愿意吃苦,也不纠结于报酬。这样的伙伴当然是可遇不可求的。可以从身边的同学入手。


Q:那学长您在刚进入职场的时候的经历或者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A:初入职场的时候,我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加入银行,还有去做一个程序员。当时选择其实蛮简单,我个人对金融并不是那么的感冒,而且对于金融相对也缺乏一些该有的知识储备,在大学里并没有相关的课去学习。但好歹在大学还学过几门编程语言,可以说是误打误撞进入计算机这个行业。那现在看来可能当时选择还是比较正确的选择。
我个人的特质也更倾向于程序员。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乐于思考,但对人际沟通这方面说不是特别擅长。对程序员这个岗位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逻辑思考能力和执行能力。这相对而言是我个人比较擅长的东西。
此外,计算机这个行业不需要任何背景,并且能给你的职业发展给予非常大的帮助。程序员它上升的唯一通道就是一个人的个人能力,它的职业天花板比较高,他最终可以成长为一个CTO或者CEO,也可以转型成一个风险投资人。而职业晋升速度也非常平稳。


Q:那其实给到我们同学的建议是在选择自己的行业的时候,要考虑一下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对吗?
A:对的,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你要知道你自己是不是想当一个元帅?如果是,在你当元帅之前你需要一个平缓的上升通道,你还要知道在成为元帅之前需要掌握一些什么。


PART TWO
Q:看您的个人职业生涯,我们发现您的所在行业经历了几次很大的转向,从外企到互联网再到创业,是什么影响了您的选择呢?
A:从岗位来说其实是没有很大的转向的,一直是从事技术相关的工作。不过从事的公司有属于各种行业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不同公司之间的文化非常不一样。
外企是我认为工作效率不是特别高,它的制度非常明确,有固定清晰的流程去做每一件事情,但一旦有了流程,员工其实是没有什么创造积极性的,因为上下是了清晰的流程节点,只要按照这个流程来一定能看到一个明确的结果。因此它的效率一定是不足的。当然大公司这样做有其原因,它降低了用人成本,不需要对员工有过高的要求,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领域的事情。
而互联网公司追求的是效率,他需要非常高的能力,要去让一个人去做五个人的事情。虽然它有一个管理的混乱期,一个人可能不单单是做自己本职岗位,还要做别人的事。但这样就提高了整体的功效,流程化减少就势必导致工作效率提升。
其实流程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公司的管理虽然是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但是他的个人能力弥补了管理的短板,最终也是能成事的。总结下来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外企是低风险低效率,而互联网是高风险高效率。


Q:对您而言,跳槽的契机是什么?
A:更多是个人原因。我希望从事的工作有一定挑战性,当你觉得你完全能胜任现在的工作的时候,可能就是应当选择离开的时候,你需要去更大的平台接受更大的挑战,这样个人才能提升。
个人的发展往往不是线性增长的模型,它是先进入一个爆发式增长,然后进入一个瓶颈期,然后再在新的领域突破。


Q:那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需要让自己保持在一个持续学习的状态中的,您是如何做到的呢?
A:首先一定要认识到一个职场人不能画地为牢,把自己框死在一个公司的框架底下。如果一直只去做上级让你做的事情,你逐渐会成为这家公司的一个资产。
其次要有可迁移的技能。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家教育公司希望带给所有客户的启发。一些工作是只对这家公司有价值的,但另外一些技能除了能在这家公司能够发挥作用,还可以迁移到其它公司帮你提高解决事情的能力。比如你如何和员工、客户等去沟通,这些能力是可迁移的。
最后学习是需要正向的及时反馈的。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东西是能够提升这种学习反馈的,比如说有声书,能够把观点提炼得非常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提供密集的那些高质量的观点,让你非常有启发, 这就是一种反馈。当然这种学习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这样的学习只是给你带来一些精神快感,在短时间内吸收了很多东西,好像自己会了,但其实并没有培养你的思考能力。无论如何,提供正向反馈的思路依旧是我们培养学习习惯的时候需要去借鉴的。更好的学习习惯依旧是看书或者是去学体系化的课程。
此外学习系统课程的话我认为需要抱着“功利”的态度去学习,如如果只是为了提升自己去学习,是没有目标感的,你很难去学会任何的东西,即使学会了在实践中也不会去使用,不能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PART THREE
Q:您对你现在从事的职场教育这个行业是怎么看的?
A:首先我是非常对教育有情怀,这是当时选择这个行业的原因。第一,教育赚的是有良心的钱。它能够为他的用户真正产生价值,让他们产生远远大于他们最初付出的价值。而且在线教育这个行业我非常看好它的未来,目前市场上不论是对于孩子的教育还是职场的教育大家很都是愿意付出的。
第二点,未来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所以对于职场教育这个领域,未来也会越来越好.
第三点的话,企业培训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现在来因为互联网时代刚刚起步,职场培训的B端市场还没有完全被互联网所占领,目前没有一个新兴的公司能够取代老牌的这些传统培训机构。


Q:您觉得在现在的职场上,最为重要的软实力是什么?
A:第一个是职场的沟通能力。这个能力非常重要。大家可能对“沟通”这个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把话说清楚的层面上,这是不足够的。第二是思考能力。大家也可能会不理解为什么要培训思考能力?要思考到什么程度才算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第三点是管理能力,这个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人上升到一定的层面之后,你一定会去管理一个团队,去让更多人发挥更大的能力,而不单单是你一个人单兵作战。
我们以沟通能力来举例子。沟通能力的培养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把话说清楚。怎么结构化地去表达,把你的重点说明白说清楚,这其实非常重要。不是一个人说话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就是一个沟通能力强的人,这只能说他很健谈而不一定是沟通能力强的人。而是能够结构化地、重点突出地让别人听明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更加高阶的沟通,比如说书面上的沟通:你怎么样去写一篇非常清晰、高效、易懂的,可以被别人接受的文章。
第三,还包括一些演讲技巧,面对更多的人进行演讲。这就要求不仅要了解听众的诉求,还要同时清晰地表达我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让观众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最后是谈判技巧。这个属于更加高阶的了。在那些商务会谈怎么去交流呢?你有你的立场,我有我的立场,当我们立场发生冲突的时候,怎么样去解决?比如用什么方法,我们可以跳出各自的立场,去到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理解。对待一个很小问题,如果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大家的诉求可能可以在这个更高的角度达成一个妥协。


Q: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找到一个职业发展方向是很难的,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做了几份实习,每次都是不同的行业,最后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对于这样的情况,您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吗?我们应当如何做职业规划?
A: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当你进入一家公司或者进入一个新兴行业时候,其实你很难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个行业。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了解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组织架构如何?职位上升通道如何。再然后是去接触企业文化。
至于职业规划最重要的是中期的目标。你要知道你在这个行业上你想达到什么目标,比如你要做一个技术人员还是合伙人?再长远的规划是没有必要的,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可能五年之后你想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早已经不成立了。这个岗位的甚至这个行业在走下坡路。
中期规划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需要有一个方向,要知道你这个阶段要做哪些事情、朝什么方向改变,并且这个3到5年的计划一定要拟定得切实可行。不过从我的经验来说,一般三五年的目标一般可以在2到3年内实现,因为个人的见解往往是指数型增长的,你现在认为3年5五年才能实现的一个目标,往往2到3年内的就可以完成了。


Q:从您的经验来看,初入职场的同学一般会踩什么坑?对我们学校即将步入职场的同学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吗?
A:其实我们公司也招了很多的实习生,其中不乏有复旦交大的同学,但最终留下来的往往不是那些学习特别好的同学,如果我们不考虑样本量的关系,我认为有如下这些原因。
名校学子他们可能有一些天生的傲气,觉得自己要做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但事实往往是他们的能力其实达不到担当重任的要求。在刚进公司对整体的业务都不是很熟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直接承担一个很重要的职位。
第二点是他们的想法太多,真正愿意做的太少。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大家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太高。
第三点是名校的学生往往给人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给人以距离感。当然这是因为他们确实能力很强,选择很多,但也因此对自己未来的目标想得不是特别清楚。这样的话,他其实很难去认真去做当前的实习,心猿意马。
我个人的建议是,首先既然有一个实习机会,那么你们一定有机会学到很多东西。虽然你可能需要做重复性、比较枯燥的工作,但作为一个复旦的学生,你应该跳出来去思考如何通过工具或是方法去减少重复性劳动,提升自己的效率。其实这也是我们公司推崇的一种工作方式,就是通过外部的资源或者是工具化、套路化的手段来减少这种重复性劳动。
第二点是多去向自己的周围同事去学习去请教,千万不要给人距离感,不愿意去请教别人。这没什么好丢脸,很多时候别人一路走来踩过的坑,其实你是不需要再走一遍的。



复旦校友桥FACE(Fudan Alumni Communication and Empowerment)
Slogan:聚合象牙塔内外的复旦人,建立属于我们的复旦部落。

成立初衷:本组织成立之初是响应校长的号召,校长是想建立校外校友和在校同学的更紧密的联系,不但让校友感受到关怀,也让在校生得到关于人生、理想、思维各方面的照拂。我们会去台湾采访另一个话语体系下的复旦人,我们会走到校友家中采访他们的复旦故事。我们渴望校内的复旦人更了解离开象牙塔的复旦人,从而对将来的人生和现在的思考带来更多的养料。

业务范畴:运营复旦校友桥公众号,提供校友专访推送,向复旦校内人提供业界学界一手资料和先进思想;联合学生组织和校友会,为学生活动邀请重量级嘉宾牵线搭桥,大限度地降低邀请大佬的门槛;高质量的人物访谈或讨论的内容生产是根本,牵线搭桥便利复旦学生是依托。

关键词:复旦人 | 资源 | 关注 | 洞见 | 温度

如果您有兴趣加入我们,请联系15201722630@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