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级中文系王海远:永无止境的学术攀登

2021-09-08|校友走访


王海远--永无止境的学术攀登

BY 臧芃

王海远校友是我校中文系博士毕业生,现为苏州科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以先秦两汉文学为主)和佛教文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整理古籍1部,参与编撰教材1部。另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北方论丛》、《学术交流》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在日本楚辞学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并受到国内及日本学界的较多关注。

王海远校友的工作经历非常丰富,但职业发展一直没有脱离高校这样的环境,现在学术道路的选择也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结果。王海远校友本科毕业后,在四川大学从事行政工作,在一次会议中结识日本学者,日本楚辞协会的会长,石川山左兰老师,便跟随石川老师赴日读硕士,之后又在复旦徐志啸老师游学日本时与之结识,随后跟随徐老师读博士,两位老师的研究领域都与楚辞相关,与王海远校友的研究领域非常契合,谈及两位老师对其学术发展的启发与影响时,日本导师做学问的细致认真深深影响了他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复旦的徐志啸老师非常平易近人,且徐老师历史学的功底深厚,使王海远校友在研究楚辞的过程中带上了历史的眼光和多种思维的角度。谈及复旦和日本高校的环境文化差异时,王老师认为,日本的高校有一种安静的氛围,因为生活区和教学区是完全分开的,但是复旦的校园则有更多带有人间烟火气的温馨,在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和条件来说,复旦亦是中国高校中的佼佼者。

在两位导师的学术引导之外,王老师在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工作对其学术的培养也非常大。编辑工作每天对大量稿件的阅读、研究与判断培养了王老师对学术前沿的了解,学术方向的发现、学术热点的判断,王老师用四个字来形容编辑工作的要求:“细心耐心”,编辑工作拓宽了王老师的学术眼光,之后转到教学学术岗位后,对工作的“细致”的要求更高,要在自己研究的领域中做深做精。王老师总结,他从编辑岗位转到学术岗位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在一个领域中做更深更细的研究,在2015年,王老师就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在5年时间内就评为教授。

谈到学习中文,王老师认为中文学习是需要理性的认识的,如科举以一篇文章取仕,对字词的把握,逻辑的结构,整体的布局,文意的揣摩要求是很高的,而且还需要毅力去坚持。同时,学术研究也需要一种信仰,定心的能力。在教学上,王老师认为“教学相长”很重要,作为老师,王老师会将自己新的想法与学生交流,在教学中产生的新的想法也会促进老师的研究,课堂中积极的优秀的学生与老师产生的充分的交流沟通也是让他极有成就感的地方。在学术研究中,王老师在楚辞这样一个已经被深耕细作领域中选择了日本楚辞学的研究和中日对比中开拓出了自己对楚辞研究的道路,在中日观点的分歧上,王老师需要对日本的思想文化以及背景进行全方位的把握来理清问题,而这样克服困难的过程就像翻过高山后、来到平原一样的畅快,而王老师同样指出,平原之后还有高山,学术就是这样无止境的攀登。

最后,王老师给学弟学妹们这样的几个建议,第一,尽早立志、尽早准备,要了解自己的需求与喜好,不要人云亦云;第二,立志后要坚持,千万不要放弃。希望同学们铭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在复旦的学生时光中好好看书,因为在学生时代中,你看书的多少决定了你学术的高度,珍惜当下、抓住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