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上海校友会秘书处9 月24 日,迎来了上海2011 浦江创新论坛,来自全球的数百名政界高层、知名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上海,今年论坛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其中,张江集团所举办的“创新:中国企业的未来”——张江(核心园)论坛成为一大亮点,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副会长丁磊(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虞锋(云锋基金创始人、主席)、蔡卫(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区副主席、董事总经理兼中国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姚毓林(美国路博迈亚太区副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以及执行会长梁信军(复星集团副董事长&CEO)等作为对话嘉宾就张江如何激发企业创新力这一议题,纷纷建言献策。另外分众传媒创始人兼 CEO江南春、PPTV 网络电视创始人姚欣、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晖、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财经节目主持人袁岳等一同展开脑力激荡的对话,共探企业“创新”窍门,助力张江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目前创新已成为各国在破解世界重大难题时的战略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丁会长在分享其创新窍门时称,市场与资本是企业创新真正的拉动力。这位曾经在汽车行业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者说:“所有的创新都应该先从市场出发,立足整个市场的消费需求,然后推动企业有效创新的力量是资本,因为资本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杆”。目前,张江在人才集聚、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管理创新等方面加快了先行先试的步伐,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努力创造一块“试验田”,激发出企业的创新力。
身处一线的企业家想法则颇为灵活,梁会长认为,企业创新应该量入为出,在利润有保证的基础上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创新投入。 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创新与“生存”可谓一体两面,创新是为了生存,生存必须得创新。与生存直接相关的创新将不会囿于狭隘的技术创新,它一定意味着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融资能力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梁会长立足当下愈演愈烈的欧美债务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的局面认为中国企业应该把握好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实施海外并购,入股有创新能力的海外企业有利于快速提高本土企业的创新力。 对于解决中国高科园区如何避免同质化的问题,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高科园区要积极与园外大市场保持互动,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增强园区企业的市场嗅觉、提高园区企业市场化融资能力。虞会长以手机业务全球嬗变为例指出发展创新, 企业自身应在行业中找到独特的市场,立足长远,把握消费趋向,开拓新兴消费领域。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江南春曾在“创新”领域开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他认为作为后起民营公司,前面的老大哥太多,所以后起者的创新逻辑就是跟大哥反着走。就广告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复旦校友论剑浦江创新论坛与众企业家不同,时常在各媒体发表“惊人”言论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却对时下的创新态势并不看好。他提出,创新在中国并不乐观,国外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是可以简单模仿的,从产品创意到整个生产流程都是几百年积淀的结果,另外国外鼓励创新的公共环境也值得我们借鉴,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大型研发设施的公共投入都一应俱全。因此,郎教授认为理解和推广世界主流创新的管理模式是国内政企各界接下来需要着力加强的。作为本次论坛的东道主,丁会长对于来自资本、企业、政府、学界各位嘉宾的建言深为动容。对于国内企业收购国外龙头创新企业股权,他表示:国内企业要评估整合能力,考虑企业自身力量能否消化、国内法律等环境是否适合;对于国内高新区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作为张江园区“家长”,将努力做到“四个汇聚”(汇聚最前沿的科技产业和研发机构、最活跃的创新力量、最强劲的金融资本以及最有效的服务体系);针对与会者提出的园区中小企业融资较难问题,他表示,目前园区已于今年8月推出五个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融资,分别是解决企业信用评级的“未来星”征信系统,提供票据、集合融资的“启明星”计划,将企业无形资产给予贷款融通“科灵通”以及“投贷宝”和“科技支行”等。
校友会其他副会长杨青、卢长祺等以及十余位知名校友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论坛在复旦校友袁岳的主持下轻松活泼、妙趣横生。校友会祝福张江创新科技园区以及更多校友企业走出一条熠熠创新路, 为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道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