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上医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高英华:迎面未知,砥砺前行
每一位曾在复旦求学的学子身上都闪耀着复旦人的精神。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毕业,高英华学姐始终坚守岗位,目前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的主治医师,担任研究生教学、临床带教工作和临床病理诊断工作。漫漫长路,英华学姐秉持着勇敢面对未知、积极乐观,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永远学习和奋斗着,成为一名闪耀的复旦人。
青春就是很闪耀,未来可能无限量
英华学姐在研究生阶段主要是做基础科学研究,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生物钟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掌握了如小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小鼠原代肝脏细胞培养、染色质免疫共沉淀、RT-PCR、Western Blot、质粒转染、基因扩增等研究方法,但在学校的时候,英华学姐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回归临床工作,对未来更多的设想是在学校的实验室里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因为阴差阳错的命运和一些家庭因素,学姐最终选择进入病理科工作。因为学姐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实际工作中的内容相差特别大,而且在学校里学的基础病理学和医院里为病人服务的所应用到的病理学是不一样的,刚工作时,学姐对于病理取材、病理诊断标准、病理报告的规范都不甚懂,所以有很强的挫败感。那时,学姐白天在科里工作,一整天对着电脑打报告,晚上在家复习专业知识和准备考职业医师证等,时常一只眼睛看题,另一只眼睛流泪,一只手持笔,另一只手擦泪,毕业后的前五年一直持续着这样的状态,陆陆续续考过了职业医师考试、中级资格考试、住院医师阶段性考试、高等大学教师资格考试等等。
复旦求学,影响深远
首先,追求卓越的复旦氛围助力学姐更快速地成长。学姐认为在复旦有许多优秀的伙伴,会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工作之后,学姐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伴们,从2015年到2016年,又返回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那时晚上十点,还有同伴们在工作,有的在做实验,有的在写文章,有的在做临床诊断。给学姐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淋巴瘤亚专科的负责人李小秋教授和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的负责人杨文涛教授。他们不仅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病理专业的模范,而且特别喜欢带教,喜欢把知识无私地分享给其他人。
其次,学校的系统学习帮助学姐培养了强大的自学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助力学姐拥有勇于克服挑战的精神。学姐强调:面对于未知的领域不用太害怕,静下心来,勇敢面对,好好想想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并且相信自己能克服。
在复旦求学过程中,让学姐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学姐的导师钱睿哲教授,温文尔雅的钱教授时常鼓励学生。学姐非常感谢钱教授的理解和鼓励,以及三年研究生阶段钱教授无私帮助,包括助研助教岗位的申请、参与一些会议等等。在研究生二年级下学期时,学姐因为实验结果不理想而压力很大,学姐找钱教授聊天,眼泪情不自禁地下来了。钱教授不仅听学姐诉说,而且一直都在鼓励学姐:“坚持着坚持着就能出来结果了,阴性的结果也是结果”。最后学姐终于等来了柳暗花明的一刻!
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
病理医生和外科大夫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从头到脚所有的肿瘤,比如胶质瘤、试管膜瘤、恶性黑色素瘤,只要是从手术室切下来的手术标本,都需要送到病理科,然后做成一些特殊的切片,在显微镜下放大200至400倍,最后判断病变的性质,如同法官断案,病理科需要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帮助临床大夫更高效地医治病人,比如判断术后的放疗化疗,新的靶向药物是否能适用这个病人等。
完整体系的医院所有科室都不可缺少的,各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在学校里学的基础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是不一样的,临床病理学它包含的内容很多。英华学姐周末通常是听课的状态,牺牲周末时间开会,总是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听取别人意见,不断总结教训。
学姐也谈到,很多基层医院的病理医生,一般干大病理,什么都接触,但是可能什么都不深。像大型综合性医院,病理会诊中心会分亚专科院系,如此,不同的病理老师在不同的亚专科进行更深入研究,如此有利于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
病理学行业大有可为
对于病理学的发展前景与痛点,英华学姐谈到“临床病理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以前病理都是强调显微镜镜下形态的,能借助的其他手段是很少的,通过HE染色中的一张张图片去判断疾病的良恶性,当然,这一点现在仍然很重要。现在随着分子生物学在病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病理在指导临床治疗、靶向用药方面、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举两个例子,肺癌是全球和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癌症,靶向治疗模式和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进一步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对非小细胞肺癌EGFR、ALK、ROS1、BRAF、NTRK、MET exon 14跳突,检测也铺天盖地的开展,当然还有其他的常见相关基因检测都在病理科开展起来。另一个是分子病理学在软组织肿瘤领域的发展,出现了一组新兴的由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定义的软组织肿瘤,如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病理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分子病理学也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对于病理学的痛点,英华学姐谈到“痛点的话就是全国的病理诊断医师总数是非常少的,远远满足不了临床的需求。据统计,全国的病理诊断医师差不多一万多一些,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肿瘤患者越来越多。病理医师的工作量非常大,病理是一个经验积累非常重要的学科,培养周期特别长,一个出色的病理医师一般需要7-10年连续阅片,才能在病理的某一亚专科(如乳腺、淋巴瘤、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胃肠等)有所专长。”
采访时学姐笑着说:“如果能把一个病例搞清楚,就会非常有成就感”。患了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因为是不同的个体,所以表现是不太一样,换言之,病理医生每天都在做着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学姐也希望更多的医学生能选择病理,因为病理实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干病理是很有成就感的。
学姐对复旦后浪的关怀
学姐建议,首先,能一鼓作气读到博士后,尽量读下去,因为成家立业以后,对孩子的培养,对老人的赡养等等社会角色的担子都会迎面而来,而且现在无论是临床还是学校,对学历的要求都很高。
其次,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学姐希望能在临床见习和实习期间,不只是单纯抱着学习某一种疾病的态度去临床观摩,而是多多体会患者的辛苦和家属的不容易,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同理心和同情心,如此才能激发对医学的真正热爱,激发更足的学医动力!
学姐也建议,学习好专业知识,多参加社团活动,多参加志愿服务,如此可以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个人的存在感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很重要,我不光被我的家庭需要,还被这个社会需要,这种观念的话可能会帮助我们用一种阳光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会慢慢促进收获更加快乐和健康的生活。(by 胡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