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在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及丁磊副会长的特别支持下,“汇全球智慧 聚创新动力”2012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年在浦东嘉里大酒店盛大召开。本次年会盛况空前,来自上海地区老、中青各院系逾400余位校友出席了年会,另温州校友会、安徽校友会、美国校友会和北京校友会等都有会长层代表出席 。更荣幸的是,杨福家名誉会长、李大鹏院士、金壮龙(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朱民(徐州市长)、陈安杰(杨浦区委书记 )等领导也先后莅临现场。
年会把复旦校门“挪”到了签到处,“校门”前一片热闹非凡的场景,校友们在此填写对于“复旦”的寄语、牵手相拥,纷纷合影。“创新”二字不仅在论坛环节里,也从会场每个小的细节布置开始,如:晚宴把校友带到了“相辉堂”,让校友坐到了以校园内闻名建筑而命名的圆桌前,一股浓浓的复旦味随着春风“扑面而来”。这是人才辈出的复旦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张江共同携手的创举。殷殷赤子心,悠悠复旦情,年会现场暖意浓浓。年会尚未正式开始,签到处“人山人海”的同时,在另一会议室里是主持人和所有论坛嘉宾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论坛内容。四点一过,在校友们的千呼万唤中,年会正式开始。首先丁磊副会长作为上海张江 (集团 )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向大家致欢迎词。丁会长可以说是复旦校友中做工业的佼者,他从“静谋商业智慧、动策车界风云”的企家到“创新创业 汇聚集成”的园区管理者,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职业生涯中“华丽转型”。他说道:复旦大学与张江的合作由来已久,在张江的创业者中,不乏陈天桥等复旦优秀毕业生,而如今越来多的复旦人选择从张江出发,开始自己的创业征程。展望未来,丁会长欢迎各界校友企业加强与张江的合作,也衷心希望老前辈、学长能够经常来到张江传授验分享体会;接着陈晓漫常务副校长向在座校友简单介绍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向,阐述了学校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精神、专业素养、团队合作”人才方面的举措;梁信军执行会长随后带来了谷超豪会长的嘱托, 并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近年来的工作重点, 希望广大校友能在会的家庭中激荡具有复旦特色理想、梦想,互相鼓励扶助,呼吁大家支持母校发展,也期待母校培育出更多、更优秀卓著的人才。
论坛环节是校友们最为期待的,来自社会各界八位杰出代表一一上台。此环节由来自凤凰卫视的闾丘露薇校友主持,其他嘉宾是:代表母校的陈晓漫常务副校长 、代表张江的丁磊副会长、代表学术界的陈凯先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代表企业界的乔志刚副会长(申能集团副总经理)、代表金融界的季卫东校友(摩根斯坦利董事总经理)、代表投资领域的林利军副会长(汇添富基金总裁)和资深媒体人代表张力奋校友(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FT 中文网总编辑)。他们的相聚会摩擦出怎样火花呢?说到“人才、创新、未来”,陈校长谈到人才的评价标准,在某些排行榜里复旦与北大、清华通常会被别人同列,甚至略显不及,但也有国外的一些调查把复旦学生放前列,而且是遥遥领先。另在美国常青藤联盟里担任正教授职务的,复旦应该是居全国第一。这两组数据如果是反映复旦培养人才的成果,那都离不开在座老领导、教授的奉献。我们当前的人才培养、教育改革一定要继承优良传统,而如何总结和吸取经验?希望多听取前辈们的意见。
丁磊副会长认为对于人才可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材料”的材,一种是“才俊”的才,前者是可以培养出来。政治家人他把社会和专业融合在一起,同时有强大的生存能力,特别是在中国。对于高校来说除了人进行专业培训,更重要的是创新培训。对社会推动起到作用,多数是后一类提到的人才,这需要包括社会、学校等多方提供一个宽容的、自由追求真理的环境。乔志刚副会长从国家民经济发展角度谈到,世界上国家的经济发展一般会走三个阶段:“体制性束缚的解放”、“依靠投资及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自主创新”,中国走过了第一段, 正在走第二段,陆续会向第三阶段发展。尤其随着老龄化、自然资源的枯竭等方方面面问题,“创新”是提高民族发展的动力,因此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也成为母校为国家分忧的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
季卫东校友认为一个企业成功与否,人才很重要。他把人才分为价值股与成长股两类,多数人是前者,而成长型人才有增长潜力,但在一定时间内还无法判断。他形象地以三次高考才上大学的马云、俞敏洪为例,说明了理想和世界观的教育能决定将来我们走多远。另一个例子是项羽和刘邦,伟大的理想固然重要,但现在社会单打独斗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能否搭平台,能否善用杠杆决定将来能否实现伟大的理想。林利军副会长认为中国不缺创新,而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分两大类,一是顶尖,而这种人才是大学无法培养的,比如说巴菲特、乔布斯 。而大学既能发现又能培养的是中高型人才。现在金融行业一直在做创新,但在过程中很难找到人才。在做新产品时,可以去海外找人才,但他不了解中国。在教育里,我们大学则需在德(理想、梦想的培育)、道(如何思考问题)、术(与社会保持高速互动)三个层面给予全面的培育。陈凯先院士谈到对于教育的理念应该有些新认识。学校应该传授知识,教学生去做学问,还要有人的塑造,则是教学生去做事。知识与日俱增,可能有些也已被淘汰,但学校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家的品质、道德、理想则是终身的。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理念上要有充分的兼顾。怎么来实现?这是急不得的。对复旦寄语是:把复旦办成传统深厚,水平卓越的大学。传统需要积淀,需要大师、学生等数代的“调理 ”。张力奋校友首先言辞恳切的向昔日恩师致谢,他在复旦的八年是改变其人生的重要时期。他认为复旦如果要进步,应该回归到80 年代,应是回归到基本的大学精神,与其想着如何创新不发掘过去的复旦。不要为复旦感到失望,那是因为复旦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他认为复旦是个宽容的大学,复旦学生一直很优秀。复旦最好的时间在过去,但更好的时间在未来!在互动提问环节,在场的校友纷纷踊跃发言,针对人才培育、教育改革、制度创新等方面的话题与嘉宾展开互动。
半小时的餐前酒会后,一首由复旦大学生合唱团倾情演绎的《爱在复旦》拉开了晚宴的帷幕。 配合沙画视频把大家带入了昔日的校园,勾起了大家美好的记忆。本场晚宴由ICS 主持人吴四海和党敏两位校友主持。接着一首《Flying Free 》引出了陈校长向 2011 年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贡献奖获奖单位——复旦中学颁发奖杯,周国正校长作为获奖单位代表上台分享了感言。《Forever young》配合“虹叶计划”视频向大家呈现了杰出校友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回母校”关心复旦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热潮。同时,林利军副会长还上台向各位汇报了正在积极筹备的青年同学会情况,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在梁信军执行会长和丁磊副会长联袂向在座校友祝酒后,大家举杯共同祝福复旦美好未来。
每年年会少不了隆重而又光荣的会长任职仪式,新上任的副会长有代表企业界的何建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裁 )、代表金融界的邱运平(汇丰银行上海分行长 )、代表学界的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等6位。钱冬生名誉会长代表谷超豪会长一一向他们颁发了聘书。如今校友会对于离退休校友也已建立起了较完善的支持机制,包括场地支持和资金补贴,极大地调动了下属27个院系工委会开展活动的热情,校友会也特别进行了2010-2011年先进工委会及先进个人的评选,梁信军执行会长向获奖单位及个人发放了证书及奖金,对他们的校友工作给予表彰。之后,丁法章顾问(校友会原会长)上台朗诵了一篇自己刊登在《新民晚报》上的《我的复旦情愫》。还有黄开旭校友也分享了时任上海银行任副行长时招聘4名复旦学生的感想。温州校友会冯胜生副会长还特地为年会带来了贺信。
会场觥筹交错、其乐融融的同时,合唱团的优秀学子为大家献上了《我像雪花天上来》、《干洒热血写春秋》、《Memory》、《斗牛士之歌》等著名唱段,最后一首《相亲相爱》把晚宴推向高潮。就此,2012 年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年会圆满落下帷幕,在校友和恩师、学子亲密合影留念之后,大家依依不舍地期待下次相聚。感谢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的特别支持,也感谢复旦大学校友会、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复旦大学学生会、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中泽优质农产品、上海会蒙酒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支持。再次感谢各位母校领导、老师和各兄弟校友会的代表莅临年会现场。让我们共同祝福复旦的明天更辉煌!供稿: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