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职业路径,深耕行业研究
BY 蔡京廷 王祎宁
兰玉坤学长本科为12级复旦大学预防医学专业,17年至20年为复旦预防医学教研室研究生,毕业后曾担任阿斯利康流行病学专家,现担任罗氏制药真实世界研究科学家。
在交流的过程中,兰玉坤学长首先为我们介绍了他选择预防医学专业的原因。虽然从小怀揣着成为医生的梦想,但他在大二专业分流时未能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他也渐渐发现了预防医学专业的本质。“医生治病,而预防医学是从源头上防控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其实大家分工是不一样的,没有说哪个职业好,哪个职业不好。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类健康福祉而努力。”
谈及复旦,复旦“自由而无用”的民间校训也一直萦绕在学长的心头。学长也向我们说到,大学的学习是对过往习惯的一种变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复旦的平台对于各方面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面的开阔都有帮助,他也鼓励我们多参与感兴趣的社团讲座。
“对于自己意向中的工作,可以先去尝试一下。找一份相关实习,去做一做、看一看,体验一下这份岗位的真实情境是怎么样的,具体干的事情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关于就业方向,兰玉坤学长善于主动出击,为自己的未来探路。他在本科四年级时就开始实习,市场销售、医学事务、管理咨询、医疗科技等方向都有所尝试,丰富的实习经历使他对相关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
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下,兰玉坤学长自身有着足够的定力。对于疫情期间毕业的应届生,求职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大多数同学选择去相对更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时,兰玉坤学长还是坚守自己本科时期的规划,去企业里做专业相关的工作。毕竟企业不如体制内稳定,不到一年,兰玉坤学长就因各种原因而被迫离职寻找新的机会。目前已入职罗氏制药做了真实世界研究科学家,继续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工作。
当下整个医疗行业都不太景气,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如何在这其中脱颖而出?兰玉坤学长有着独到的见解:尽管当下应聘人数众多,但符合所有要求的人其实很少。求职时,首先应该去研究岗位要求,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匹配要求。同时,应对面试,要善于利用校友寻求资源,并针对各种花样的面试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复旦培养的学术能力加上自身充分的准备,给了兰玉坤学长优势,学长也勉励我们“铆定一个自己要发展的方向,然后在学校里培养相关技能”。
这次的访谈让我们对于校内的学习实习,走出校园后的工作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我们对于自己的生涯规划的认识,不断激励着我们在象牙塔内外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