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报春日月新 初心永在情长存
——青岛校友会举行校友新春联谊会
2017年1月15日,复旦大学青岛校友会会员大会和校友新春联谊会在青岛黄海饭店举行,同时举行了青岛校友会会刊《青岛复旦人》第二期发布仪式。在青校友和来宾180人参加。
复旦大学校友会副会长、上医校友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党委原副书记、上海市影像研究所所长王小林教授专程到会祝贺。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副院长李敬云应邀出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十几所国内著名高校在当地的校友会派代表参加。
青岛校友会会长王德春首先向校友会会员报告了2016年校友会工作情况,逐一向为校友会工作做出贡献的众多校友表示真诚感谢。他介绍了2017年工作设想:拓宽筹资渠道,为更好开展活动提供保障;继续办好健康论坛、法律大讲堂等活动;择机推动医学院校友义诊等公益活动;支持、推动各俱乐部活动,增进校友感情交流;继续办好会刊、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交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展示青岛复旦人风采。
去年刚刚毕业来青工作的张敏代表新校友,以《复旦,永远不说再见》为题,发表了情真意切的演讲,表达了远离母校但身处校友会大家庭的温暖和踏实。
92岁高龄的张坤权学长代表老校友讲话,介绍了给会刊写稿的感受,表达了自己丰富、深刻的人生感怀。
赵欣校友介绍了青岛校友会微信公号(FUDANQD)启动相关事宜。
青岛校友会会刊《青岛复旦人》执行主编张同俊校友,介绍了第2期会刊有关情况。他表示是青岛校友会的高雅文化氛围,营造了和谐的办刊环境、形成合力,体现了“复旦基因、海派情怀”的办刊宗旨。他还向会刊校友作者代表赠送了新一期会刊。 王小林教授带来了母校的新春问候,介绍了母校发展情况,对青岛校友会传承母校文化、服务校友和社会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热情邀请青岛校友会派代表参加将于今年举办的上医建院90周年庆典。
在之后的联谊活动中,校友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合唱、独唱、舞蹈串烧、书法献艺祝福等,烘托出校友欢聚、共迎新春的喜悦。 “复二代”男孩的架子鼓表演,点燃全场激情,坚持跳舞健身的张坤权学长,和年近八旬的徐梦珠学长带头上台起舞,中青年校友纷纷加入,激昂的鼓点、热烈的掌声、聚焦的镜头,把四世同堂、欢快喜庆的节庆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开始前,校友们热情洋溢地录制了祝贺瑞士校友会成立视频和全球复旦校友贺新春视频。
供稿:青岛校友会 张敏
附:青岛新校友张敏的致辞
复旦,永远不说再见。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校友,大家好!
我是2016届复旦大学比较文学的硕士毕业生张敏,现在就职于青岛墨尔文中学。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新校友上台致辞。十分开心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鸡年的春节,毕竟,雾霾之下,我们都没有搬去美国。雄鸡一唱天下白,鸡年的能见度一定比猴年要高。
我是16年的夏天毕业的,离开光华双子楼的那一刹那,我心里充满了莫名的伤感,母校,不知何日再见了。可是来到青岛之后,我惊喜地发现,我与母校其实并没有分别,相反,联系得更紧密了。我的每一天,仍旧生活在复旦人的关怀中。
每天早晨,复旦青岛微信群里都有朱珂校友发的”早安青岛”的天气预报和清晨分享伴随我起床工作,在邢国岐师兄的打理下井井有条的微信群里总是能够看到各种温暖的祝福,有趣的段子,各种活动的信息。烘焙读书俱乐部,帆船俱乐部,各种高水准的校友大卡的分享和讲座。我在青岛的生活一直被高质量的校友会活动充实着。还有微访谈,成为了完美展现校友们的精彩人生和成功经历的广阔平台,每次访谈都像拜读一本出色的人物传记,使我受益匪浅。校友们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告诉我,复旦并不仅仅是我们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复旦的烙印已经深深地打在了我们的身上,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精神会一直伴随着我们。
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我,年轻,懵懂,冒失,没有经验,不懂事。然而已经事业有成,各有建树的学长们却没有架子,对我倾注了尽可能的关心、鼓励、支持和包容。比如,张同俊老师对我在写作上给予了悉心,耐心,细致而又专业指导,带我出活动,见大世面。比如每次见到曲秋霞老师,从味蕾到全身无处不熨帖,更比如周迪颐老师两次远赴我在城阳区的工作单位探访我,教导刚刚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的我,怎样才能做一名好的老师,学生喜爱的老师。周老师拿胡适作为例子,教我怎样待人接物,做一名谦谦有礼的君子,并且还给我带来了教具和练习书法的字帖,希冀我能在文学功底和书法上都有所进步。每次想到这些,我总是感叹自己是何等的幸运,又是何等的荣幸。各位老师不仅仅关心我的工作,学习,他们还无比关心我这条单青(既是单身青年,又是青岛单身狗)的感情生活,总是积极地为我操筹,物色。每每身体上有丁点儿不舒服,校友群里诸多扁鹊华佗级别的医科大神总是第一时间对症给出黄金建议。这可都是作为复旦校友的VIP待遇啊,成为校友会的一员,比穿了金钟罩铁布衫还要踏实。而所有这些,我都无以为报,只能遗憾自己现在刚刚步入社会,资源有限,能力有限,不能为大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只能多出力,多用心,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有更大的能力服务大家。总之,能够加入青岛复旦校友会这个互亲互助的大家庭,幸甚至哉!
更加令人惊喜的是母校也在我们对她的思念中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金沙滩上复旦研究院与邯郸路上的校门如出一辙,不禁让我们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流连忘返,尤其是许校长带领母校人的来访让人倍感亲切,我眼前还闪现出在揭牌仪式后见到我们中文系的导师陈思和老师的场景。陈老师很诧异地说,刚刚毕业两个月,想不到又见了。复旦和青岛的正式结亲,让作为在青岛的复旦人的我,感到愈发地骄傲和自豪。复旦,永远不说再见!
丁酉鸡年是属于我们复旦人的一年,连交大的博士都说了,金鸡报晓,那都是我们复旦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我们新加入的校友们,感谢诸位老校友的提携和帮助,感谢校友会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大家庭,也祝愿各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在金鸡唱韵的17年,阖家幸福平安,事业更创辉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