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名称:复旦大学建校112周年暨厦门校友会成立33周年座谈会
会议时间:2017年05月20日(周六)下午16:00-20:00
会议地点:厦门经济管理学院三楼会议室
到会人员:洪声文、陈德海、林璋瑚、王凯辉、陆元章、王元珍、蔡丽君、顾惠珠、彭 淞、苏永德、李议麟、江建民、林文伟、王鹰、叶春华、周佳亮、陈磊、王志远、杨西鹏、张水权、陈炳荣、曾志华、张欢、刘猛、陈毅勇、臧磊、戴仲鸿、刘大治共28人
请假人员:刘超、缪绵初、朱华、杨钊、黄奕、杨瑞、钟策敏
主持人:王元珍
记录整理:江建民
会议议题:“致青春-追忆我在复旦学习生活的美好日子”
会议内容:复旦大学建校112周年暨厦门校友会成立33周年之际,召集校友“致青春—追忆我在复旦学习生活的美好日子”主题座谈会,抒发对母校的热爱和培育之恩。参加座谈的校友主要描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专业、不同城市在母校的勤奋学习及吃喝玩乐文娱等有趣活动,同时展现复旦大学的历史变迁和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对母校的怀念和热爱。
一、校友纷纷追忆在复旦学习生活的情形
座谈会由王元珍副会长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校友纷纷追忆在复旦学习生活的情景,气氛轻松、活泼、热烈,畅谈主要内容如下:
1、洪声文校友:回忆了当年在复旦读书时所住的宿舍,当年为1号楼,现在已经变成校友总会大楼了,感慨母校变化巨大;另外他还回忆了参加母校80、85周年以及后面历次重大校庆活动的情形,体现洪老对母校浓浓的情怀。
2、陈德海校友:陈老是1961年7月考入复旦大学生物学系的,也是我们的老校友,为了本次座谈会,陈老还专门写了一篇《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文章,座谈会上,陈老分享了在母校的学习时光,感谢在母校学到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操作技术,并培养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他立志为祖国多做贡献。毕业后分配至厦门大学生物学系任教直至退休,在校期间科研和教学均取得优异的成果,值得广大校友学习。陈老的发言赢得了在座年轻校友们的热烈掌声。陈德海原兼任厦门校友会第六届、第七届秘书长。
3、陈毅勇校友:201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属于校友会的新生力量,他最感谢复旦的是在学校里收获了爱情,他现在的爱人也是毕业于复旦大学。另外他还回忆了在复旦参与社团的情况以及北区食堂和旦苑食堂的饭菜。
4、陈磊校友:2016年毕业的校友,也是校友会的新生力量,他毕业时间不长,所以母校变化不大,他主要回忆了在北区宿舍生活的场景。
5、林璋瑚校友:林老是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硕士毕业生,毕业后留校从事研究工作,前后在复旦学习生活了15年,他回忆了当年考研究生的情形及有趣的现象,当年全校仅招收22名研究生,监考非常严格,每个考生都有一个监考老师,因当年政治原因,学校拟废除研究生招生制度,认为这是培养资本主义人才等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有趣故事。林璋瑚原兼任厦门校友会第六届副秘书长。
6、陆元章校友:陆老回忆了当年在复旦读书时,他说复旦在全国高校地位很高,教育部给予上海市高校的经费,其中2/3给予了复旦大学,因此复旦学生的生活要比上海其他高校好很多,和其他学校一起开会的时候,复旦的学生能吃上“面包+牛肉”,让其他学校的学生羡慕不已。老校友非常感恩复旦,毕业后工作期间兢兢业业,期间拍过电影,退休后还从事义工,为社会做发挥余热。陆元章原兼任厦门校友会第七届副会长。
7、王凯辉校友:王老师是经济学院毕业的老校友,经他回忆,当时读书的时候全国处于“反右”环境,学生还反对具有右倾主义倾向的老师,现在想来都不可思议,另外他还回忆了当年毕业分配的情况,当年复旦毕业生基本分配到国务院各部室,陆老校友当年分配至铁道部,后调到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王凯辉原兼任厦门校友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成员
8、曾志华校友:1990年从复旦毕业,她带来了1992年参加厦门校友会的会议纪要,这份会议纪要留存25年了,已经变得泛黄了,但不变了是曾志华校友对复旦以及厦门校友会的浓厚情谊。
9、陈炳荣校友:接着曾志华校友的话,陈炳荣回忆了参加1992年参加厦门校友会的情形,他在那次会议认识了现在的爱人,找到了真爱,真是甜蜜的回忆。
10、臧磊校友:回忆母校生活,臧磊校友头脑中出现了三个画面:当年居住的宿舍、复旦澡堂还有旁听名师课程的情形。
11、戴仲鸿校友:本硕均在复旦,戴仲鸿一共在复旦大学生活了7年,让他难忘的是:当年居住的宿舍;临考前文图、理图排队的情形;以及选修虽冷门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12、张欢校友:本硕博均在复旦就读,让张欢印象最深的是,曾经逃课去南区澡堂花2元钱洗好几个小时的澡;食堂诱人的红烧肉还有复旦校园超市里很多勤工俭学学生的影子,呵呵呵,至今记忆犹新。
13、林文伟校友:林文伟是1989届毕业生,他说,当年复旦大学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学,和北大、清华不相上下,给了校友深深的自豪感。另外他还回忆了当年复旦伙食、以及风靡一时的辩论会情景。
14、叶春华校友:他和张欢同一届,叶春华也回忆了自己在复旦勤工助学的日子。
15、刘猛校友:2010年管理学院毕业,他主要回忆了当年在复旦书院的生活情景。
16、张永权校友:2009年从复旦毕业,张永权目前在服务于滨海街道,是一名公务员。他主要谈了对复旦精神“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理解,他举了宿舍生活的例子,复旦的宿舍很自由,没有强制起居时间,宿舍也是男女混住,哈哈哈,很考验学生们的自律能力,也为跨学院、学科交流提供了机会。张永权的爱人也是复旦毕业的,目前在厦门工作。
17、周佳亮校友:很感谢复旦的培养,周佳亮认为复旦改变了他的人生,2016年结婚的时候,还特意请自己和爱人的家人一同回母校,让家人了解他曾经的奋斗时光。
18、刘大治校友:2009年管理学院毕业生,10年外派来厦门,刘大治分享了毕业后参加管院校友会的经历,在校友会里认识了很多朋友,获得很多帮助,表示以后要多参与厦门校友会相关活动。
19、彭淞校友:2010年管理学院博士毕业,彭淞认为相比于硕士和博士,复旦本科毕业生最优秀,因为本科四年的学习和熏陶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巨大。另外他还分享了自己先工作后读博的一些心得体会。
20、王鹰校友:2014年毕业于法医系,王鹰分享了大学时期的宿舍生活,上海的冬天很冷,特别希望宿舍能够免费安装空调,毕业那年终于安装上了空调,特别感谢时任的杨玉良校长。
21、蔡丽君校友:本科毕业后先工作8年,再到复旦大学攻读硕士会计专业学位的,她也解读了复旦大学“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含义。她认为复旦确实很自由,但不是无用,所谓无用是不计投资回报率,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的钻研当中。
本次座谈会参加人数多,大家畅所欲言,气氛越来越热烈,看得出校友们还有很多分享的内容,因时间关系未能尽兴,还有7位校友没有发言,留作日后再续母校之情。
二、第十届名誉会长洪声文总结发言
洪声文与全体校友共同回忆了复旦大学厦门校友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后指出,校友会要依照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章程进行活动,以无私的精神为校友会做出无私的贡献,时刻牢记厦门校友会宗旨“服务于校友、服务于母校、服务于社会”。洪声文原兼任厦门校友会第六届、第八届副会长、第七届、第九届会长。
三、附复旦大学厦门校友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29名理事名单(人选)
1、会长: 刘超
2、副会长: 宁炜、王元珍(女)、蔡丽君(女)
3、常务秘书长: 顾惠珠(女)
4、常务副秘书长: 闫 策(女)、苏永德、李议麟
5、副秘书长: 彭松、苏辉煌、杨瑞、杨思颖(女)、江建民
6、理事:刘沛、庄铭杰、王志远、陈敏、乐智强、李霹雳、林链凤、苏成豪、陈雯(女)、张欢、李燕梅(女)、陈嘉进、马冰珏(女)、林文伟、王鹰、叶春华
会议结束后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