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复旦大学福建校友会第六次大会在福州金源大饭店隆重召开。老学长吴纪宗、廖崇先、张黎洲、董承耕、陈黛莉、蔡嘉源和一百六十余位各届别校友欢聚一堂。
还有来自福建省外大学校友会联合会的二十余位代表见证了这次盛会。
会议分两大部分,下午是第六次大会的正式会议;晚上为大会的晚宴。
下午的会议由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秘书长周榕主持。
筹备组专门为这次大会制作的沙画开场片惊艳亮相,邯郸路校门、相辉堂、枫林一号楼、江湾新校区等画面的让许多校友热泪盈眶。
在大家熟悉的校歌声中,屏幕上一个个拨动复旦学子心弦的画面徐徐展开。海内外福建籍校友代表和世界各地复旦大学校友会以视频形式向祝贺这次大会的召开。
福建省外大学校友会联合会会长吕祥松在致辞中指出,复旦大学福建校友会是福建省外大学校友会的主要成员之一,在三十多年的历史中,立足福州,辐射全省,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当地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母校杨增国处长、程翀老师专程到会祝贺,并宣读了母校校友会的贺信。贺信中说,福建校友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始终践行母校爱国奉献的传统、学术独立的理念、海纳百川的胸怀、追求卓越的理想,把校友会建设成交流联谊、信息共享、互帮互助、合作共赢的温馨家园。
第五届理事会会长游宪生代表理事会对第五届理事会的工作做了全面报告。
他说,复旦大学福建校友会于上世纪80年代在老一辈校友张渝民、南江、舒亭、郑词庭、钱伯海等人的努力下,经项南同志同意而建立。三十多年来,在南江、林振夏、吴纪宗、蒋夷牧等会长的带领下,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原上海医科大学福建校友会和原复旦大学福建校友会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福建校友会后,实力大大增强,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游宪生会长相信,在新一届校友会理事会的指导下,我们奋斗在福建的数千名校友,必将不忘初心,更加努力地投身于福建的各项事业,必将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建新功、立伟业!
1980级哲学系校友叶子做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候选人产生办法和产生过程的说明。
环境科学系校友刘丽娟做了校友会财务管理制度说明,并做财务工作报告。
全体会员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了《章程修正案》、《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第六届理事会各职位成员名单;表决通过了第六届理事会聘请的荣誉会长、名誉会长和高级顾问名单。
吕祥松会长和杨增国处长为理事会成员颁发了聘书。
新一届理事会会长,1991级社会学系的欧启信随后代表新一届理事会讲话。
欧启信首先向南江等历任会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建议全场以热烈的掌声对来到会议现场的吴纪宗、廖崇先、张黎洲、董承耕、陈黛莉、蔡嘉源等老校友表示感谢和欢迎。
欧启信以解读照片的形式,围绕着“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聚到一起”、“我们聚在一起干什么”以及“我们要怎么干”等四个问题展开陈述。
我们是谁?
我们是被复旦改变了人生的八闽复旦人,八闽复旦人素有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
我们为什么聚在一起?
我们要通过加强联系和交流,更好的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
他引用一位学弟朋友圈的三言说,我们办校友会的目的的民间说法是:“为虽然回到家乡或身处世界各地,但依然牵挂复旦的心找一个安放之处。自由而无用,不为名利,只为情谊。”
为心找安放之处,只是工具和手段,其目的是让所有八闽复旦人找到心安之处后人生变得更加幸福多彩。
我们聚在一起干什么以及怎么干?
新一届理事会将分三个层次开展工作:一是必须做到十项常态化工作,包括恢复每年举办校友团拜会的传统,每年举办迎接新入闽校友和新入校新生的活动,建设校友会活动基地等;二是努力做到两件事,包括促进母校与福建省、福州市的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实施;三是追逐两个“梦想”,其一是设立以复旦校友为背景的轻资本、轻资产咨询服务类经济实体,建立校友会活动经费的自身“造血”机制,其二是推动母校和当地政府共同设立“复旦大学福州研究院”。
在晚宴中,1992级临床医学系校友张惠灏和2007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黄亚琼校友担任主持,校友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精彩纷呈,把晚宴不断推向高潮。
这次大会举办的十分成功,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筹备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