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会:回答你人生中的第四个问题

2017-11-05|地方校友组织新闻

2017年10月28日(周六)下午,复旦青年同学会携手复旦大学出版社举办的成长篇系列活动之——复旦悦读会第44期在经世书局开展。本次悦读会我们邀请到了俞强先生为我们分享他所译著的书籍《游戏改变者:全球31位商业颠覆者的想法和干法》。俞强先生现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任职,2008年获副研究员职称。主要从事中西文化、跨文化比较和文化产业、公共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他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主要有《梅文鼎与西学中源说》、《16-18世纪欧洲盛行的中国时尚》、《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的汉学研究》、《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对中国社会的适应政策》。出版专著《近代沪港双城记——早期伦敦会来华传教士在沪港活动初探》、《鸦片战争前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两位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的浙江沿海之行》。与人合著:《西方人眼中的近代舟山》等。主持多项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曾任浙江蓝皮书:浙江发展报告(文化卷)执行主编。译著:《游戏改变者:全球31位商业颠覆者的想法和干法》、《服务的艺术打造让人惊喜不断的五星级服务(第三版)》。

人生有三大终极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而今天俞强先生要与我们讨论第四个问题,也是最为当下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目的或意义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要来做什么?这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也可以分解成不同的小目标,比如说,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们毕业后要去做什么?我们要为这个社会做什么?

首先,俞强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很著名的油画,名字叫《从白塔大楼看到的马德里》,为著名画家安东尼奥·洛佩斯 - 加西亚所画。从1976年到1982年,作者整整花了6年时间完成此作。而且,就是现在去马德里,按照这个视角去看,也还是与当时差不多,仿佛看到时光的凝固和不变。变与不变是相对的,俞强先生提出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有哪些问题是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始终处于不变的地位?

接着,俞强先生又向大家展示了帕特农神庙图。雅典的帕特农神庙上仍保留着哲人塔列斯的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 这句名言已经刻在这个神庙上有2000多年了。认识你自己,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要到哪里去?这是三个基本的关于人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们心中。在纷繁复杂,转瞬即逝,飞速向前的世界上,这些问题是始终不变的,也是每个人都要追求答案的。各大哲学和宗教也都有自己的解说。

除了这三大问题之外,俞强先生提出经常会思考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一生要记住两个重要的日子,一个是你自己的生日,在那一天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另一个就是你知道来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和意义的日子。这也就是俞强今天想和各位校友分享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分解成几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来复旦大学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们毕业以后要去做什么?我们要为这个社会做什么?就这些现实的问题,俞先生跟校友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随后,俞强先生围绕着分享的书籍与校友们谈论创业。他展示了几个案例,提出了创业的目的不是在于对财富和权势的追求,更应看重对幸福的追求,对人类社会的尊重和进步。最后,俞强先生带大家再回到帕特农神庙看这个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可以是一个由一根根柱子支撑起的穹顶;在一个基本的原则(即穹顶)之下,每根柱子(即各个人生意义选项)共同承担起人类内心世界的负重;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便有一根柱子被其他思想冲击倒了,其他柱子的存在依然能保证内心世界不会崩塌。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幸福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都是支撑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柱。

整个过程校友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分享结束后,俞先生又热心而详细地解答了现场校友提出的问题。感谢他的精彩分享,也希望校友们在忙于工作的同时静下心来多读书,来到复旦悦读会与大家一起赏析好书!

文章来源: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秘书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