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复旦人获2020年“科学探索奖”

2020-10-15|总会新闻

昨天(11月14日),2020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本届“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中有5位复旦人,占比1/10。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张远波、生命科学学院鲁伯埙、化学系刘智攀三位教师分别在数学物理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化学新材料领域脱颖而出,荣获嘉奖。


校友谢涛、郁昱分别在数学物理学领域、信息电子领域脱颖而出,荣获嘉奖。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5位获奖的复旦人吧。

刘智攀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智攀,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后直升入研究生学习,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2000至2003年在英国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 攻读理论化学博士学位。2003至200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表面化学组做博士后研究助手。2003年获得皇家爱尔兰科学院 (Royal Irish Institute)年度青年化学家奖,2004年获得国际化学与应用化学学会(IUPAC)青年化学家奖(全球4人之一)。2007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8年成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物理化学),并获第四届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2012年任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同年参与中组部首届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主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浦江人才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主要从事理论计算方法发展及理论计算在材料、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在固液界面催化动力学、全局势能面反应搜索、人工智能催化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鲁伯埙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鲁伯埙,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复旦大学,200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10年至2012年任诺华制药(Novartis)总裁博士后(Presidential Postdoctoral Fellow),2012年底全职回国在复旦大学开始独立科研工作。鲁伯埙与丁澦课题组(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科学与工程系费义艳课题组(微纳光子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研究成果《HTT-LC3连接化合物对变异HTT蛋白的等位基因选择性降低》(“Allele-selective Lowering of Mutant HTT Protein by HTT-LC3 Linker Compounds”)入选《自然》(Nature)2019年度十大杰出论文。鲁伯埙致力于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亨廷顿舞蹈症及类似疾病的致病机理和干预策略研究。揭示了疾病的源头机制和随时间加速恶化的机制、发现多个干预药靶、提出并实现了利用靶向自噬的小分子胶水将致病蛋白送入自噬小体降解这一药物研发新概念。


谢涛

1997届计算机科学系校友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讲席教授


谢涛,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分获学士和硕士学位,于2005年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博士学位(师从David Notkin教授)。现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讲席教授,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副主任,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杰出科学家,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曾获NSFC海外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其延续资助、IEEE计算机协会软件工程技术委员会(TCSE)杰出服务奖,担任软件工程旗舰国际会议ICSE 2021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软件工程、系统软件、软件安全。


郁昱

2003届计算机系校友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郁昱,2003年获得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2006年获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T-Systems和比利时鲁汶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回国后,曾分别在华东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多项研究成果一作发表在密码三大会(CRYPTO/EUROCRYPT/ASIACRYPT)和ACM CCS、IEEE S&P、TCC等密码与信息安全的代表性会议上。他目前担任了亚洲密码年会指导委员会(Asiacrypt Steering Committee)成员、国际密码学会理事会(IACR board)的观察员以及欧洲密码年会EUROCRYPT 2020和2021的程序委员会委员。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密码学相关的研究,他参与设计的后量子密码算法获得了全国密码算法设计竞赛的两项一等奖。


张远波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远波,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2013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16年入选首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17年4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20年10月10日,获得2020年度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物理奖(凝聚态物理)。研究方向为低维纳米体系,在量子输运和扫描隧道显微和能谱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科学探索奖

作为国内首个由互联网企业设立的科技公益项目,“科学探索奖”是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携手饶毅、杨振宁、施一公、潘建伟等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的,由科学家主导的一个非官方、公益性奖项。奖项聚焦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直接资助“探索期”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向未来、奖励潜力。


“科学探索奖”支持在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在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和地学、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9大领域评选产生50位获奖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