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在百廿校庆的历史节点上,在崭新的国际金融学院国权路新大楼,由学院校友事务部主办的复旦国金校友讲堂毕业特别版暨百廿读书季第三期活动顺利举行。本次校友讲堂特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作者兰小欢,就《全球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展开分享。活动由校友事务部冯乐老师主持。
作者灼见
兰小欢教授深度聚焦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格局中的定位与演进逻辑,围绕中国产业链优势、发展基因、技术创新路径及全球化规则重构等,剖析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全球产业链重组背后的三大问题
首先,中国制造的优势边界究竟有多大,能否在竞争中持续保持独特竞争力?其次,发达国家制造业能否实现大规模回流,突破成本与技术限制?再者,其他发展中国家能否快速升级到中国产业链的完整度与技术深度?
中国本土市场巨大,大力发展本地供应链。
中国作为文明未断档的大国,凭借儒家文化世俗化导向、强有力的政府治理、计划经济时期工程师储备及教育普及等独特基因,形成经济韧性底层支撑。中国凭借由80年代信息技术驱动的全球化,以零部件生产切入全球产业链,超大规模的本土市场催生出“本土化创新” 的能力。
从“0”到“1”还是从“1”到“N”更重要?
相比于从无到有的“1”,“N”才是技术扩散与经济增长的核心所在。谁是真正的“1”,由“N”决定。1950年美国制造业占全球50%,所有想法都能内化到产品、产业中,很多杰出创新的科学家都在美国。N出现在中国,未来就会有更多的中国故事。“中国制造”的优势在于万千工厂里的技术改造、工程师的经验积累,如同 “长江黄河” 般汇聚成创新发展的洪流。
互动环节中,现场观众踊跃发言,围绕讲座主题抛出一个个充满哲思的问题,与兰教授展开深度探讨,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挖掘新的认知维度。值得一提的是,讲座当日,学院开办的首期EMBA、MBA班级校友也重返母校、重返课堂,还有在校时曾选修过兰老师课程的同学也从工作中赶来,现场气氛热烈而富有思辨性。
活动最后,学院校友事务部主管陆玓瓅老师和学院校友会执行会长李崯校友给兰小欢教授颁发了感谢证书。在百廿校庆之际,以“学术”为母校庆生,此次校友讲堂承载了更特别的意义。愿每一位复旦国金人永葆对知识的赤诚,对世界的好奇,并如兰小欢教授的寄语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学会突破规则接受者的思维局限。
复旦百廿的时光长河里,智慧之舟破浪前行。
在时代更迭中稳健锚定中国经济的坐标,
为全球产业格局注入理性思考与建设性力量。
校友讲堂是面向校友的终身学习平台,由校友事务部主办。邀请复旦知名的教授、学者,聚焦当下热点议题,分享前沿观点,助力校友持续成长。讲堂举办至今已有十余期,广受校友好评。而每年毕业季的特别版更别具意义,它是毕业校友重温课堂的契机,也是应届毕业生走出校门前的“最后一课”,如同校园里的“智慧胶囊”,为他们的未来之路积淀知识与力量。
复旦国金校友百廿读书季
2025年4-5月,值复旦大学百廿校庆之际,复旦国金首届校友读书季活动正式启动。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以书为媒,开展新书推介、经典共读、大师分享等读书活动,广邀大学教授、业界大咖及学院校友参与,以系统性阅读对抗认知浅表化,以跨代际对话重塑思维深度,以价值投资哲学贯通学术锋芒与实践智慧。
百廿光华,书声琅琅。
我们相信,
唯有在足够多元的书籍丛林中,
才能滋长蓬勃伟岸的思想之树,
也才能产生足以勘破纷繁表象的深厚智慧。
在这个技术急速跃迁的时代,复旦人是永远的学子。
让我们沉浸书页;
于复旦百廿星空下,做更深一度的思考。
来源:复旦国金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