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新闻学院姚昕怡:电商走向世界的“传播学” 实践者

2021-09-15|校友走访


姚昕怡:电商走向世界的“传播学” 实践者



姚昕怡:阿里巴巴集团南亚区域Daraz区域经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3届毕业生



2013年6月,姚昕怡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本科毕业。和所有毕业生一样,她对未来憧憬而期待。传播,对于姚昕怡来说,代表着一种可能。国内本科生毕业、赴澳深造、外企工作、阿里就业,从一名学生到阿里巴巴集团南亚区域Daraz区域经理,姚昕怡拥抱可能、挑战不可能,书写了属于自己更惠及大众的电商平台的“传播”之学。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电商走向世界,是阿里巴巴集团深思熟虑、铺垫已久的选择。阿里集团前10年在中国打下的一片江山使淘宝网、天猫、聚划算、阿里云、蚂蚁金服等业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以此为使命的阿里集团,从国内市场转眼于开拓海外业务,帮助中国的企业更为便捷地扩展海外市场,更把中国电商生意的逻辑和成功经验带去了世界各地。


阿里巴巴海外投资众多,而其中有两大市场已经成熟并开始运营——东南亚市场(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以及南亚市场(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在姚昕怡负责的南亚地区,电商平台的生意逻辑和展现的形式和国内的淘宝、天猫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技术输出、人才输出和资金输出,并在当地招人进行运营,姚昕怡和她的同事们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电商交易平台。电商的生意经不仅需要创意,更需要经验,电商节日活动的策划、节奏、技术支持、增长模式无一不需要丰富的经验做支撑,而姚昕怡所做的,就是把国内的电商经验带去海外。


选择向国际方向发展,姚昕怡既有个人兴趣与优势的考量,更是顺应了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电商首屈一指,技术与成熟度甚至领先了其他国家十数年;尤其是疫情之后,电子化和电商已然成为风口上的热点话题。从事国际电商行业,姚昕怡直言,也受到了复旦开放包容世界观的影响。丰富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全世界各地的人才汇集一堂的文化交流环境,为姚昕怡塑造了一个多元的文化背景。不仅如此,在传播系的学习,更为姚昕怡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拥抱可能,挑战不可能


传播,对于姚昕怡来说,代表着一种可能。传播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系,它的职业对象并不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而是在每一个领域都具有普适性与实用性:市场是一种传播、商务拓展也可以是一种传播,只是传播的对象不同。传播不仅体现在行业领域,从小范围看,公司内部的执行和运作也包含着传播——组织传播、新闻媒体传播、各种跨文化传播等等。传播的可能性在于它使人们认识到传播拥有多领域的丰富内涵。


传播系是复旦大学给予姚昕怡的一种既定的可能。而在复旦的生活,会有更多未定的可能。“复旦最好的是它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它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姚昕怡直言。除了社团,复旦与不同企业的合作,竞赛或是实习的机会,也可能成为指引前路的灯塔。复旦的海外交流项目、双学位项目,开拓了姚昕怡的眼界,让她接触到了社会更多不同的方面。在未定的尝试中,姚昕怡找到了最终的发展方向。


尝试是最好的学社衔接。一个好的高等教育学院,不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保护的象牙塔,而是在一个相对和谐的环境下尽可能多的提升学生的全方面能力,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资源和机会。在步入社会以后,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所有的尝试都将拥有成本;而学校却可以为学生承担这些成本,让学生去体验和探索未来。这是复旦学子拥有的巨大优势之一,姚昕怡对这样的机会无疑是尤为珍惜的。本科毕业后赴澳一年半深造,跨文化的丰富体验与接触使她顺利地从学校迈向社会。


选择与平衡


从进入大学开始,结束了以高考为导向的高中学习生活,许多人开始思考人生的前进方向。我喜欢什么?我适合什么?是实践人才,还是学术研究者?选择与平衡存在于所有生活和学习经历中。经过大学对可能性的不断探寻,工作的选择题随即放在眼前。姚昕怡面对这道选择题,使用的是排除法。“有一些领域是我不喜欢的,或者我知道是自己不擅长的,或者某种公司文化我不喜欢,那这样我就不会去应聘;而剩下的机会我都愿意尝试。”新闻学院有很长时间的实习期。在实习期间,姚昕怡感受了多种不同种类的工作以及多样的公司文化,从喜欢、适合与否再到与自己的性格、优势相结合,扬长避短,她成功获得了自己意向的工作岗位。


面对选择,除了工作选择中的方法论,姚昕怡还将其他选择分为两个大类,具体给出了处理方法。有的选择不具有原则性,比如参加社团,无论参加哪一个本质上并不存在区别,有言“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这个选择上并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某一个标准的成功经验。每一段经历都在塑造更好的个体。另外一些选择是有原则性的,对于一些重要的课程,参加与否不容置疑。对选择题进行正确的归类,对做好选择题大有裨益。


“如果时间倒退回去,我也许会对当时做出的一些选择有点失望。但是过去的遗憾未必是一种不好的经历,过去的选择也无法保证有最好的结果。”如今再看这一些选择的结果,当初的遗憾却已经成为了一种幸运。然而这并非运气使然,而是努力的结果。姚昕怡此言可以应用到各种不同的场景上,得意与失意,过去与未来,从选择这个角度看,我们能得到这样一个答案:无论你选择的是什么,只要认真对待、努力做到最好,结果定然会令人满意。


困难与挑战


面对复杂的人生旅途,困难与挑战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姚昕怡来说,第一个挑战是离开校园之后“丰富多彩”(diversity)的社会现实给予她的冲击。社会的丰富性会带来矛盾和冲突:价值观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理解的不同横亘在几乎所有交流与接触之中。校园中的学生接触相同的环境,至少存在一些共同点与共同话题。即使来自不同地域,大家有不一样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但是作为复旦大集体中的一员,彼此的关系并不至于完全陌生。然而社会与之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当我们与和自身差别较大的人合作的时候,总是充满挑战。这些时候,我们需要接受并试图冲破“交流的无奈”。


同一国家的人尚且如此,对于姚昕怡来说,她面临着更大的国际交流挑战。全球化趋势日益成为世界主流,作为一名区域经理,姚昕怡不仅要与中国人打交道,更常与其他国家的人以及其他宗教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如何与他们沟通,如何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是一个难题。姚昕怡对于这一个难题的答案,是“尊重”。“我觉得要尊重不同文化习惯,这是基础。”这是传播学课堂带给她的答案,“有的时候发生冲突是因为你不理解他和你不一样”。传播学影响并塑造了姚昕怡的世界观和认知观——差异的存在是永恒的。在接受差异、尊重差异的同时,姚昕怡也在塑造着属于她自己的“电商传播学”,把电商运营技巧带去多样化的文化世界。作为电商走向世界的“传播学”实践者与先锋队员,姚昕怡书写着属于她的复旦学子人生故事。(张研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