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级广电系叶欣辰:用自由的灵魂做想做的事

2021-09-15|校友走访


07级广电系叶欣辰:用自由的灵魂做想做的事

  BY 顾倪义

叶欣辰校友201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从事新闻相关工作一段时间后于2017年就读香港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目前就职于上海广播电视台(SMG),任广播节目编辑。

  

一、与复旦结缘:自由的吸引力

“其实我是学理科的,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听广播,特别是译制片的那种配音特别好玩,听说复旦广电系有配音室,我就来了。”当问到为什么选择复旦新闻学院,叶欣辰学姐如是说,眉宇间有种自由的潇洒。虽然正式进入大学学习后发现并不是一回事,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这种自由的气息与她的灵魂莫名相契。新闻学院相对富裕的课余时间给予了学姐大把的时间寻找自己所热爱的事。她在《复旦人周报》打过工,跑过新闻,几年后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对学校的各个角落、各个部门都特别熟悉;她也会去中国大学MOOCCourseraEdeX等慕课网站上听讲天文学、植物学、心理学等感兴趣的课程,满足自己的理科梦。

叶欣辰学姐还提到,复旦本科的学习生涯带给她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甚至是要高于知识本身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也是频繁出现的事情。她说到:“照单位里老编辑的说法,只要有高中语文水平,保证语句通顺,其实就已经有写作功底,其他的就是思想维度上的事情了。”而她在大学期间掌握的这种学习的能力使她能够很快地去适应不同的工作内容,快速地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新闻专业的学习又让她拥有更深刻的观念和更精炼的语言。这些让叶欣辰学姐在承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时受益匪浅。

  

二、在传统媒体工作:挑战与未来

复旦本科期间自由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使叶欣辰学姐倾向于规避一些朝九晚五的工作,选择进入更具有新鲜感挑战性的新闻行业。新鲜感在于每一天的选题都是新的,但这也给她每一天的工作营造了一些未知性的困难。学姐回忆到,在刚入职的那段时间里,为了保证新闻的时效性,需要在定好选题后两三个小时内完成从联系嘉宾到组织成稿思路的整个过程。在那段为了找嘉宾焦头烂额的日子里,她一个个给嘉宾发邮件、打电话,找相关行业机构官网上的联系方式,经常碰壁。时间越紧,就越无头绪。但正是这些崭新的日子,让学姐掌握越来越多的嘉宾资源,学习到越来越多的新知,在相对自由的新闻工作中也愈发得心应手。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近年来难以逃避的转型挑战。除了常规的工作,传统媒体员工们还要学习网络直播、视频制作等一系列的新内容。叶欣辰学姐所在的SMG也在尝试着开辟广播电视的转型路径,拓展除了车载外的其他媒体融合的互联网运行方式,比如APP、短视频、直播流等。但学姐坦言他们做得并不好,一直以来做电台工作的老员工很难适应互联网运营的思维模式、内容提供。传统媒体更是很难放低姿态去迎合互联网用户的喜好,往往只有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展现公信力带来的价值。总而言之,传统媒体的转型任重道远,也需要一代又一代新闻人为之努力。

  

三、文理兼收,给复旦人的学习建议

高中毕业,原为理科生的叶欣辰学姐选择了新闻专业以感受文科魅力;工作六年后,她又选择进修心理学,重新踏入理科的田野。这种文理之间的横跳体现在学姐的整个学习生活,也成为了她考研上岸的重要优势。同时,她也在科普类节目的编辑工作中将自己的新闻专业知识与理科兴趣融合应用。叶欣辰学姐建议,本科期间要多去接触一些其他专业的课程,要利用好复旦的通识选课优势,感兴趣的都可以尝试。在像学习新闻这样的应用型专业时,可以适当把内卷保研的时间抽出来用在学科视野的拓展上,减少一些专业选择和工作选择上的迷茫,为自己寻找一条最适合的发展道路,用自由的灵魂做自己想做的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