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经管学院杨皙婷:实力是硬道理,情怀是推进器
复旦情怀不论何时何地都会深深烙印在校友们的血脉里,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和人生的选择发展中展现。杨皙婷校友从我校经管学院13级MBA秋季5班硕士毕业后,积极开始创业,在儿童美育的赛道上深耕多年,将复旦的精神落实并发扬。其创办的公司——ICAE国际美育发展势头良好,如今已完成两轮融资,并在积极准备第三轮融资。
一、复旦岁月里的拾珍
提及复旦,杨皙婷学姐脸上满是笑意,语气中也充满了怀念与感激之情:“当时我选择复旦是觉得复旦的人文价值观和我对自己的职业身份定性较为符合,而且我特别认可复旦在人文方面的成就和为学生树立的价值导向。”复旦的高质教育深刻影响了杨皙婷学姐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就读期间,工作能力就有了明显的提升,工作职位也有了几连跳;而离开校园后,她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专业知识之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个人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更了坚定的选择。因而毕业两年之后选择开始创业,一直发展到现在,也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小公司发展成果。
“我很感谢复旦给到我的个人的知识储备以及精神上的激励。”杨皙婷学姐再一次强调。
杨皙婷学姐认为,除了专业知识,复旦带给她的更多的是整体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是一些短期很难变现但在中长期赛道上能脱颖而出的能力的培养,简单来说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概括。
第一个关键词是“学习能力”,杨皙婷学姐认为这是她在复旦就读期间最感激的一点,也是她得到的最宝贵的能力之一。读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会失去本科时激昂的学习斗志和规划得较为清楚的成长路线,因而很容易在滋生惰性。而在复旦的校园里,老师的言传身教、同学间的耳濡目染,使得学习成为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身边老师同学们持续的学习热情和强大的学习能力,使得杨皙婷学姐受到很大的感染,重拾了自我学习的动力,并在同学老师的鼓舞与帮助下对学习技巧进行了打磨,培养出了较强的学习能力。这一点,不管是当时在复旦的校园中还是在之后的职场和创业生涯中,都让她受益匪浅。而在这次的访谈中,学姐也数次强调了学习能力对于一个人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希望复旦的学弟学妹们也能尽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自己的人生添彩。
第二个关键词是“格局”,或者往大了点说,就是所谓的“家国情怀”。在杨皙婷学姐看来,人在中青年阶段能够有一个格局上的提升是很重要的,复旦的求学经历使得她在三十岁左右遇到了一群她口中“优秀的、有家国大义”的老师和一群胸怀天下的精英同学,他们有着各自独特却都同样充满了吸引力和大格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些人的熏陶和影响之下,她觉得自己逐渐跳脱出了比较庸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在漫漫求学路上以及往后的工作生活中始终追逐理想、不忘初心,保持对于家国的炽热情怀。
第三个关键词是“友好而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俗了点说就是“人脉”。杨皙婷学姐回想创业的经历时提及,自己的事业有些偏门,但很巧合的是,有好几个同学都在做和她相邻或者相关的创业项目。即使已毕业数年,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家依旧会如上学时那样互相激励,时常沟通一些管理的难题和解决方法,遇到融资机会和好的投资项目也会毫不藏私的及时互相分享,构建起一张亲密的、强而有力的关系网,为学姐的创业解决了不少难题。
这些是杨皙婷学姐在复旦求学(和工作创业)的日子里,捡拾起来的一些人生珍宝。学姐喜欢把很多事情归为“巧合”,比如同学中创业赛道的相似,比如选择创业领域的成功。而我觉得,比起巧合,这更多的是一种“吸引力法则”的体现,是抱有相同追求的人,在同样的复旦大环境的熏陶下成长出来的相似之处;是学姐自身足够优秀,有野心也有能力,才能在一次次机遇来临之时果断抓住,然后成为了她口中的凑巧;是学姐的“公开象限”足够大,才能够创业成功,打响名声。
二、创业经历后的体悟
创业路上的艰辛和不断试错/起伏/【整点类似筚路蓝缕之类的词】开基立业 创业精神
筚路蓝缕中的 潜浮(就是厚积薄发之类的)
如果要和上面一个的对应上的话 可以是 创业时光中的xx 试错和成功
“创业还是很辛苦的。”聊到创业经历,杨皙婷学姐第一反应是这句话,“它其实是比较接地气的,是执行力的一个体现,更多的是在于持之以恒的执行和落地,并不只是一开始灵光乍现的一个好想法。”
创业以来,杨皙婷学姐的公司ICAE国际美育发展总体蒸蒸日上,但也有过“摔跟头”的经历。回忆起工作中的困难,杨皙婷学姐分享了一个由于她经验不足、判断失误,而导致的比较大的失败经历。那是学姐创业第一年,她组织了一次海外儿童研学活动,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但由于经验不足,没理解“隔行如隔山”的道理,贸然自己出手做了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以至于最后损失了小一百万。
“没有那个能力就别揽那个活儿,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杨皙婷学姐复盘这次失败的经验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这对于现如今大量想试水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也许是一个强有力的警醒。
创业听起来高端,如今也风头正好,但实际做起来却远不如看上去那么容易。大家看起来一篇繁荣的创业盛况,有可能是“幸存者偏差”的结果。当你未曾看清这件“创业”这件事情的真相,未曾为创业真真切切考虑清楚并做好准备,只是由于一些空空的理想或情怀,贸然进入创业的汪洋,大概率不过沦为那海面上的一丝浮沫。
不过,如果真的考虑清楚了要创业,杨皙婷学姐也对学弟学妹充满期待,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好要有十年左右的职场工作经历再创业,因为职场的经历会让你遇到很多好的项目、平台,好的同事、老板,在经验的积累中,把很多有缺陷的性格和习惯纠正过来,把一些棱角提前打磨掉。这个时候才有可能适应现如今这样一个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因而,学姐对于大学生创业并不是很建议,有很多无奈、艰辛甚至是委屈,不是说你个人内心勇敢,仅凭一腔孤勇和满腔热情就可以了,真正能有所助力的还是长时间工作经验的积淀后获得的处理事情、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只有经历过足够多职场上的酸甜苦辣,你才能对自己能力的边界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才能呈现出对于自己能够创业成功的一份靠谱的自信,而非盲目自信甚至是自负。
杨皙婷学姐认为:“创业就是一个木桶理论,取决的绝对是你的最短板,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可能都会造成你整个团队和项目的致命打击。”每一块板子都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比如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只有当这些搭建木桶的木板一块一块积攒好了,才有可能创业成功,才能去谈情怀和理想。
最后,杨皙婷学姐送给复旦所有校友一句话:“自由的灵魂需要社会生存实力的捍卫和造福他人的精神温度,不脱离生存谈理想,不远离责任谈情怀!”
走访同学:20级经济学(数理经济方向)杨清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