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级世经系李力勉——贸易公司总经理的创业之路
走访同学:19级经济系刘柳依
前经济学院院长华民在给世经系毕业20周年的校友们做报告时曾有言,比起大量金融从业人员,中国目前更紧缺的是踏踏实实做实业,敢创新、敢冒险、敢拼敢闯的伟大的企业家。毕业逾二十年的李力勉校友如今是自己创立的欧默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主要经营机械设备的制造、加工及进出口业务。“当时世经系有两个方向,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我选择了国际贸易,和同学聚会,我常开玩笑说这么多年只有我还在做老本行。”回想起创业路,学长笑说就像打游戏一路打怪升级,做着做着也不明白为什么最开始要打游戏,但是却习惯了不断接受挑战,甚至享受它所带来的新鲜与刺激。
做老本行既是坚守,也是创新。学长走过了从打工到创业,再到如今独当一面的漫漫修行之路。“我刚毕业就入了行,先去的一家日本公司。当时年轻气盛,对公司的种种都不满,觉得如果可以自己干的话应该如何如何,后来实在忍受不了他们的产品质量不过关,仗着熟悉行情,干脆就自己开公司。结果慢慢发现钱没有想象得那么好挣,回头来看当初很多事情等到自己上手后才渐渐明白为什么一定要那样做。最开始只有两个合伙人,没有钱,就先卖产品积累资金,有钱了就去买设备,建厂、再接着卖产品、升级设备,一点一点把生产搞上去。我现在还要盯生产线,帮着技术那边解决问题。” 燃料电池、锂电池、氢能源,学长对各种技术术语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让人甚至以为是科班出身的理工男。“燃料电池在把氢转化为电的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污染性气体,整个过程都很环保。”而为什么会练就一身技术顾问的本领,还源于作为一名实业从业者对产品质量始终卓越的追求。“我觉得质量稳定肯定是最重要的。”跑厂子、盯生产、卡供应,学长始终奋斗在产品的一线。“创业后才知道,很多问题不会按照你原先的设想发展、问题出现你就必须快速反应。比如前段时间的集装箱供应问题,积压的很多货物一时间需要集中发货,平均4-5天就要发出一个集装箱的货也不敢松懈,忙得连轴转。”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每年创业的人如过江之鲫,来得快也去得快,能留下来的人,无不是把最初的热情化为了十年如一日的习惯。
多年奋斗实业,得来的不仅有前线的经验,还有对学术与应用、理论与现实的一份批判性的认识。“前段时间汇率波动不是很大吗,我们经常收外汇嘛,影响还挺大的。我就找了很多经济学家,想听听他们如何判断接下来的走势,结果发现他们更关注如何解释已经发生的事实,最终我也没有得到一个一致的预测。想起读书的时候,学任何理论,都有个特定的假设和前提,如果你亲临一线,这些前因后果就摸得清楚一些,就能看得清楚一点。”
在访问的最后,学长也谈了谈对于疫情后新全球化常态对进出口产业影响的看法。“我认为会呈现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一种局面。手握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更轻而易举地进一步实现垄断,那些相对替代性比较高的企业就会因为贸易壁垒提高而被民族企业所替代。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提升技术,打造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疫情后,去全球化的声音屡屡出现,然而说到底,世事转变总是外界的原因,如学长所言,不如想怎么去做好自己,因为真正的强者总会有一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