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 | 宁振兼:于山水间书华章
宁振兼,2018届复旦大学材料物理专业本科毕业生,2018年作为重点高校选调生录用至贵州省黔南州发改委工作,现于长顺县磨谢村挂职锻炼,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兼村主任助理。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句话你们应该来之前就听说过吧?贵州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正如我们在驾车前往磨谢村的路上走过一段又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宁振兼校友也已经在这贵州的山水之间,扎下了根,上下求索。
1.在基层,思索乡村振兴之路
2021年7月5日,怀揣着刚庆祝完建党百年的喜悦,实践团队一行三人来到了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的磨谢村,在选调生校友宁振兼的精心对接下,我们得以参访美丽贵州山水之间的人物与故事。
“我虽然驻村还没多久,但是你们想要了解什么,我都可以和你们讲。……磨谢村位于长寨街道西部,距离长顺县城3.5公里,面积13.8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346户1502人,全村于2018年脱贫摘帽。……村子的地形主要是喀斯特和石漠化的地貌,可用的耕地非常有限,因为村子基本上都在山上或山间,不像北方很多平原……贵州的话,它的总体的天气是比较潮湿的,湿度比较高,所以的话你看这边的人为什么喜欢吃酸、喜欢吃辣就是这个原因,因为酸辣可以抵抗潮湿……”言谈之中,宁振兼从容自信地将磨谢村的人口分布、经济概况、地形地貌以及风俗习惯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在这背后,是他深入基层后对乡村振兴之路的思索与探究。
当然,他的思考远不止对于基本情况的了解,更在于对发展困境的认知。“虽然村子中间有国道穿过,交通条件好了很多,从县城开车很快就到了,但是目前这边的村子耕地都比较分散且有限,如果想搞一些成规模的农业产业,没有土地、尤其是成片的土地是不行的。另一方面是本地缺乏高素质、年轻化的人才,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都面临空心化问题,无法承担起发展产业的任务,农村缺乏产业也就不能为劳动力提供更好的待遇,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宁振兼校友向我们分享了他对农村发展困境的思索,而正如古人所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乡村振兴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只有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促进农村的长远发展。

图1:宁振兼校友(左1)同实践团队成员在村委会合影留念
2.在岗位,摸索区域善治之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当前农村在脱离绝对贫困之后仍然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宁振兼校友同广大驻村工作队员一样,在坚守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探索良策。谈及自己的驻村初衷,宁振兼校友讲道:“虽然我是毕业于材料科学系,在复旦学习过程中所培养起来的理性精神和逻辑思维仍使我在工作中受益无穷,但在工作中仍需不断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和业务,工作前两年先后在州发改局国民经济综合科、州委办秘书一科等多个岗位锻炼,在领导的指导下,起草了多篇综合性文稿,文稿起草能力也有所提升。后来到驻村挂职锻炼时,组织充分信任我,让我担任两个村民组的网格员,通过落实网格员包保责任,做到“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以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同时通过开展实地调研,结合村情实际,积极向上对接,强化争资争项,以促进产业谋划发展。”在驻村的几个月里,宁振兼秉承着充分发挥能力把工作做好的态度,一直在摸索着区域善治之策。
他提到了目前农村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志气”与“能力”的问题。比如在易地搬迁扶贫过程中,政府为很多居住条件较差的村民群众提供了集中安置房,也设置了配套的生活设施,但是有一些村民仍然不想搬迁过去。“为什么他们还不想去?是因为在农村待惯了,一方面你可以说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固定思路,习惯于往常的生活节奏和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于家庭发展的思路也没有想得那么长远,但另一方面主要是他的能力,缺乏足够的劳动技能。”因此,从教育和培训两个方面来改变缺乏“志气”和“能力”的村民,让他们能够自立自强、勤劳致富才是农村发展的关键,这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扶贫要扶智也要扶志”。

图2:宁振兼校友(左2)带领实践团队成员参观群山之间的蔬菜种植基地
3.在书海,探索先贤经典之论
在工作之余,宁振兼校友也从来没有放松对于自己的要求。他说自己平时业余时间除了在去下组串户、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之外,更多的是看看书,写写稿子,尤其是对于古今中外的先贤们和经典书籍,通过深入阅读确实大有裨益,能让自己看问题更加清晰透彻,闲谈之余还不忘向我们推荐和分享自己所读、所思、所悟。“文稿起草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必须下很多功夫,经历一个过程,在起草文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涉及相关的工作有一个系统的思考,通过领导的指导,与部门的交流,反复的推敲打磨最终形成一篇文稿,这篇文稿就是推进某一方面工作的系统解决方案,从而增强自身研究推动某一项工作的能力,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锻炼提升。”
纵然贵州受限于地理环境和区位因素,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这火热的夏天,它却恰好由于这群山之间的独特位置而十分凉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如宁振兼校友在基层的探索,既要看到群山之上的美丽贵州,也要看到苍穹之下的民生福祉,在山水间上下求索、在山水间书写华章。(范涛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