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母校汇报-我的北京行与青海情
6月25日至7月2日是让我铭记一生的日子。
今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经过一路风雨,迎来了它的百岁生日。党中央决定召开一系列隆重的庆祝活动,我作为一名从祖国西部青海而来的复旦人、一名组工干部,有幸见证并全程参与了这场历史性盛典。

图为毕伟祥在人民大会堂
来首都相聚的各界人士中,有这么一群共产党员,他们奋战在共和国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上,全力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中组部担负着大家来京参加表彰大会、“七一勋章”颁授仪式、观看文艺表演、参观党史展览馆、参加天安门广场庆祝大会等活动的组织工作。这些天,我是组织派来的工作者、服务员。从开始到结束,我与同事、代表和一大批顶尖的安保、医疗、后勤人员共同工作生活了8天,见证了伟大光荣的时刻。
20多年后再进人民大会堂。重新踏进这座党和国家最高的会议殿堂时,一晃已20多年。我想,过去中华大地沐浴在改革春风下日新月异,我也从少年长成青年、成为一个父亲,变化巨大!而今,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见证了无数荣光时刻,经历了几番沧海桑田,但它依然如初不改模样,置身其中仿佛回到少年时代。它启示着我,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段时间我前后来了3次,每次带着不同的任务,但怀着同样的心情。在这儿,我第一次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儿,我陪同全国各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观看了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的隆重举行。在这儿,我领略了一场顶尖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是怎样一步步落地……
“鸟巢”之夜使我无眠。国家体育场是我心中一座神圣的坐标,但直到进场前,我对演出仍一无所知。谁出席?演什么?仅从安保人员毫不客气的要求下,感到会有“大事儿”。刚到停车点,下车就碰见了“东方巨人”姚明,进了体育场便步入了全球最大的沉浸式剧场。开场前,导演陈维亚进行了短暂暖场,为了2个小时的演出,他们磨炼了2年,背后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党和国家领导人依次入场,掌声欢呼声响彻“鸟巢”上空!随后恢弘的百年建党史诗拉开帷幕,我的感情跟随剧情激荡,背后一名操着南方口音的观众从笑、到哭、到声嘶力竭的呐喊,风头盖过了周围所有人,我被党伟大的奋斗史所感染,也被他的情绪所带动,那2个小时眼睛一直是湿润的,嗓子一直是冲动的。那晚似乎沉浸在一场时光梦幻之中再也没能入睡。
热泪流洒在天安门广场。7月1日,凌晨3点的北京还在熟睡,我和同事们与7万名各界群众怀揣使命感,披着星光,从不同地点向共同目标迈进——天安门。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入场,升旗,一百响礼炮,直升机、战斗机划破长空!共青团员奉献慷慨激昂的礼赞,习近平总书记终于发表重要讲话了。当总书记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时,我想到,一百年前,脚下的这片土地,国家前途渺茫,人民几乎绝望,一百年后,我们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已叫日月换新天!当总书记讲“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向青年人发出号召时,我感觉他特别用力,语气特别亲切,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呐喊声、欢呼声。那一刻,身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我为这个时代自豪,我深知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们都肩负着总书记的嘱托,我们青年党员应该成为追梦人,主动把青春献给党和国家伟大的事业!当总书记握紧拳头,喊出万岁时,滚烫的泪水瞬间涌出,汇入了7万人用呐喊、掌声制造的欢乐海洋!
每天都处于决战状态。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两优一先”代表是当代共产党员形象的真实写照,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向全国人民、甚至全球传递着重要信息,组织服务好他们,让大家既感受到党中央的关心关爱,又能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我最大的责任。这些天,我按照组织安排,始终紧绷神经,以开战即是决战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在组织代表排练、安检、登车、入座、转场等众多工作中,我牢记为团队着想、为大局服务的要求,在干好本职的同时主动补位置、找事做,虽然辛苦,但也接触到了更多环节、学到了更深刻的经验。这几天,我与同事在各类任务中相识,在频繁交流中相知,在互帮互助中建立深厚感情,收获满满。特别是我们一次次战胜突发状况,让我看到了领导和同事们团结奋斗的英勇作风和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很是感动。
今年,我的党龄刚好满10年,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使我倍感荣幸。这些年是母校的教育关爱和组织的培养让我不断成长。2015年,在“团结、服务、牺牲”复旦精神的熏陶下,我响应号召选择到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离家1800多公里的青海服务,并主动申请到少数民族聚集的乡镇一线工作。在那里我牢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把一切归零,以群众为师,边学边干,忍受孤独寂寞的磨炼,经受苦累危险的考验,从学生转变为基层干部,融入了进去扎下了根来,2016年妻子也从复旦来到青海。在组织的培养下,我从乡镇干部成长为组工干部,从高原小镇来到了首都北京,妻子也逐步成长为区县团委书记。在此期间,母校的焦扬书记曾专程从上海来青海看望我们,带来母校真切关爱,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每回忆起当时情形都有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前来青看望我们的还有陈志敏校长等校领导,大家都铭记在心。今年,根据组织安排我来到北京,母校的关怀一直伴随,如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詹义强副院长在赶飞机之前专门抽时间约见了解我的近况。特别幸运的是,百年大庆之际,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我再次见到了焦扬书记,她把母校的关怀又传递给了我,那一刻,历史的机缘、焦书记的关爱和个人的经历被相机定格在雕塑《信仰》之前,让我倍加振奋!

图为毕伟祥和焦扬书记合影
我感到,若没有选择到青海,我的人生轨迹会是另外模样,但绝不可能来到天安门广场、走进人民大会堂,绝不可能在具有伟大意义的《信仰》之前与焦书记留下珍贵的合影……我也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学弟学妹勇敢背起行囊走向西北,让青春在祖国最需的地方绽放,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谨以此文表达对母校培育和组织培养的感激之情。我深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前路还有的挑战,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最后祝贺母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祝福母校一切都好!
作者:毕伟祥 青海省委组织部干部,现借调至中央组织部工作,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届毕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