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杯第二届复旦校友网络桥牌赛成功举办

2018-06-06|新闻


本次比赛由复旦大学校友会主办,复旦校友桥牌俱乐部协办,共有116名复旦大学校友及各单位教职员工鼎力参与。经过13日至22日的预赛后,排名居前的32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历时4天,在一番激烈的比拼后,倪蕴韬校友再一次摘得桂冠,包揽了前两届冠军;1979级数学系邵勇脱颖而出,荣获亚军;复旦校友桥牌俱乐部发起人黄国春校友不让群雄,勇争季军。


倪蕴韬作为上届冠军,本次比赛成功卫冕,他是2004级世界经济系的校友,现今从事证券行业工作。倪蕴韬和桥牌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初一,在家人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桥牌。倪蕴韬喜欢一切智力运动,而桥牌是主要的智力运动中唯一采用不完全信息的,他觉得非常有意思,从此上了桥牌这条船。

与桥牌将近20年的相处,倪蕴韬对桥牌的打法有自己的思考。他总结了五个要点,分别是强大的记忆力、精准的计算力、严密的逻辑、与同伴的理解沟通以及时刻保持冷静。

“精准的计算力,每个人手中有13张牌,你能精确计算出谁有什么牌,再用严密的逻辑来推理,自然知道怎么打了。”他解释,“强大的记忆力,一是记住每个人出的牌,二是记住你过去打的牌,这样的话每次碰到熟悉的局面你都可以调用记忆库里的数据,就越打越好了。”

倪蕴韬通过桥牌结识了很多朋友,平时活动有一群固定的小伙伴就是通过桥牌认识的,桥牌是一项需要合作和默契的智力运动,他表示:“与同伴的理解沟通,需要与伙伴不断交换对叫牌和打牌的理解,取得默契,以及不争吵,不作非建设性的批评。”

在去年的第一届复旦校友网络桥牌赛上,倪蕴韬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在今年的比赛中,他的发挥稳定,再次夺冠。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倪蕴韬并不非常在意,对他而言,“朋友们聚在一起打牌是最开心的事”。

倪蕴韬


邵勇在去年的比赛中荣获季军,在今年的比赛中超越自己,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已参加过两次比赛的他表示,今年的比赛分两个阶段,在32进16的那一场,他以一副牌的差距险过。邵勇解释,能够进前32名的校友实力都差不多,所以32进16的那一场他差点没能突围,但决赛时候的对手倪蕴韬实力很强,输给他自己心服口服。

谈及桥牌需要的素质,邵勇也表示逻辑思维很重要,他说:“桥牌就像答题一样,一副牌就是一道题目,事先得考虑清楚再打。”

邵勇


本次比赛的季军黄国春是复旦管理学院的教师,1992级管理系校友,他于2017年向复旦大学校友会提出成立复旦校友桥牌俱乐部的申请。复旦打桥牌的人非常多,在上海参加桥牌比赛经常会遇到校友,并且校友的年龄跨度很广,上至杖朝老者,下至在校学生。黄国春由此发起了复旦校友桥牌俱乐部的筹建活动,希望为热爱桥牌的校友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

黄国春专门为本科生开设了桥牌课程,在他眼中,在桥牌里可以学到除牌以外的很多东西。他说:“做任何一件事情,人都是从了解这件事情开始,搜集信息、然后做抉择,在抉择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有时间节点的不同,而且有得有失,有的东西该给别人的。”

“这一系列的东西,在桥牌整个游戏里头,都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如果说你理解这个,就会知道桥牌会对一生带来多大的益处。”

黄国华


本次比赛的第四名沈育欣,是97级国际经济法本科生,01级民商法硕士研究生,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资深顾问律师。沈育欣在高中第一次接触到了桥牌,2008年以后开始参加桥牌的比赛,今年第一次参加校友会举办的校庆杯复旦校友网络桥牌赛。

“桥牌还是比较讲究逻辑性吧,和我们律师的性格比较契合,所以你看有好多律师喜欢打桥牌的。”谈及桥牌对自己的吸引力,沈育欣表示,“当然还有社交的一面,打牌大家容易交朋友。”

沈育欣就是在2009年的一次桥牌比赛中结交了倪蕴韬,当时倪蕴韬说自己是初学者,请多指教。可结果打了沈育欣一个25:0,沈育欣对此哑然失笑,至今仍记得这“坑人”的一幕。

“网络桥牌给不在一起的桥友提供了一个切磋技艺的平台,很高兴找到了组织,认识很多新朋友,特别都是复旦校友。”沈育欣许诺,他还会参加下届复旦校友网络桥牌赛,希望自己的技艺更进一步。

沈育欣


85级生化专业的李鸽如今在美国工作,在美国的一次桥牌比赛中遇到复旦校友,经校友的推荐入了复旦桥牌群,恰逢校友会筹办第二届网络桥牌赛,李鸽便参加了。作为在海外的校友,李鸽表示参赛非常方便,第一次比赛,开始和机器一起叫牌有点不习惯,还忘记了一次比赛,但是后面就越来越喜欢了。

“谢谢校友会!非常感激有这个机会和校友们一起打牌比赛,给日子带来了很多乐趣。”李鸽说道,并在感言的末尾祝福复旦校友桥牌俱乐部越来越兴旺,希望自己下次回国能够有机会和校友一起当面打牌。

左二 李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