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王太一:逐梦考古 塑造自我

2021-09-26|校友走访


逐梦考古 塑造自我

——记故宫博士后王太一校友

BY 罗丹


王太一校友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后历经多年考古田野工作,在陕西师范大学完成硕士学业。随后又投入文博行业,在宁波市北仑区博物馆(现为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工作期间与复旦再次相遇,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王太一校友进入故宫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即将出站,迈入人生新阶段。


一、 重温复旦岁月

回忆起在复旦的时光,本科阶段的两件温馨小事让王太一校友挂念至今。


本科时期的王太一校友家境并不贫寒,但他始终坚持朴素的生活理念,日常衣着简单,生活用度极低。每次特意前往更加便宜的小食堂,在固定窗口重复着不变的饭菜样式。一次,王太一校友按照往常惯例在窗口打饭,年轻的师傅突然左右观望了一下,然后迅速往餐盘里加了一个鸡腿,没有收取额外费用。“那一瞬间非常感动,他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照顾别人。”王太一校友感慨,“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可以非常温暖的。” 之后师傅多次在能够操作的范围内为王太一校友提供帮助。虽然之后宿舍搬到南区,再没有遇到相似的举动,但这一份温暖却永驻心间。


另一件小事发生在本科毕业时,从图书馆前往本部的路上,王太一校友一边看着诗词,一边过斑马线。其实当时留意着过往车辆情况,不过不舍手上的诗词。没走几步,一片阴影突然出现在视线内,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女生正打着伞走在一旁。直到进了校门,女生才停下来,“你怎么可以一边过马路一边看书,如果发生意外,父母该多难过,你怎么可以这么不在意自己?”时隔多年,王太一校友已经记不清当时自己的反应,只记得那把伞下,女生对陌生人施以关心,带给他人温暖。


二、 毅然投身考古

当问及为何十数年坚定选择考古事业时,王太一校友坦言,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时间点突然决定了一切,而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的选择。本科进入复旦时,王太一校友的第一选择并非文博,调剂进入这个专业后,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大二时,上一届的学长学姐参加考古实习,王太一校友非常感兴趣,希望一同前往,但由于不符合学校规定并未如愿,于是考古的种子埋入心中。


临近毕业,正忙于工作面试的王太一校友突然接到导师电话,告知有考古实习的机会,于是抛下面试毅然前往,此后便在这个行业内不断向前。硕士毕业后,王太一校友进入博物馆工作,在这期间,与复旦文博系再续前缘,顺利获得博士学位。而后,王太一校友进入故宫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继续在田野与手铲相伴直至走出海外,参与海外项目与国际交流。博士后即将出站,王太一校友表示,未来也将在相关领域继续发展,专业的选择总是趋向细分,自己仍在不断探索前路的深度。


谈及职场多年的竞争优势,王太一校友表示,长期的从业经历,各地不同类型的考古项目,以及复旦的求学经历等等,都曾在工作中为自己赢得一定认可。至于最为突出的竞争优势,王太一校友认为,大概是这样一种持之以恒的选择,对于个人整体的塑造。从学习到工作,多年的考古经历,长期的锤炼与坚持,最终形成了自己在专业能力、行业认知、与人交往以及价值选择等等方面的状态,并且这种竞争优势会随着经历不断累加。


三、 文博就业建议

在文博行业,就业选择最为常见的除了高校、出版社,大概就是各级博物馆和考古所。面临不同级别单位的选择,王太一校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无论是国家级、省市级还是区县单位,都有各自的发展潜力,事在人为。硕士毕业后,王太一校友先是在江西省博工作,而后进入宁波市北仑区博物馆,见证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区级博物馆跃升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的辉煌历程,之后又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每个级别的单位都有发展空间,王太一校友提醒广大文博毕业生,须看到这种可能性。不同级别的单位发展路径不同,应该结合个人情况做出选择。


而对于考古专业的就业方向,王太一校友表示,任何学科都有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未来,还是会有相当数量的人从事基础研究,同时会有大量人才涌入应用开发。就考古而言,室外的田野工作、室内的整理研究等等,都是基础研究层面的工作;以考古研究为基础的开发,策展、研学项目以及相关文化节目等,都是应用层面的工作。应用开发似乎更有前景,但没有基础研究的积累,应用层面难以进行,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开发,国家都非常重视。


与王太一校友交流过后,自己受益匪浅。已经进入专业学习五年,如今面临找工作难题,其实所谓的“难”,多数时候都是自己禁锢自己罢了。对于某些单位认识不足,一些刻板印象等等,以至于在前期规划时便开始自我束缚。多数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一个岗位正式的工作是怎样的,但不必过于担心真实情况与你原来的设想大相径庭,因为每一个选择、每一次经历或多或少都会带给你收获,无需惧怕“失败”,也不必患得患失,考虑清楚之后只管勇往直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