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博士生于传宁:建立自己的“生态圈”

2021-09-27|校友走访

(合照人(左):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da Yonath女士)

  

13级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博士生于传宁:建立自己的生态圈

走访同学:20级硕护理韩玉莲

于传宁校友毕业于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现就职于深圳市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担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副主任一职。

  

·没有人不辛苦,只是有人不喊疼

于传宁校友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本科专业是临床医学,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于2009年转战公共卫生领域并申请至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完成国际公共卫生硕士课程。就读期间,既要适应国外的授课方式和内容,又面临着语言的挑战。经过一年多的磨练,他最终顺利获得学位。2013年他又考取了复旦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并在博士毕业后第二年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圳工作期间,于传宁校友成为龙华区慢性病综合防控重点学科带头人,并于2021年与复旦大学合作,获得深圳市科创委基础面上项目。在与于传宁校友交流的过程中,他总是云淡风轻地介绍自己的过往,但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

于传宁校友的人生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动,有些事,放弃或许很可惜,但如果坚持下去再难找到意义,倒不如在尘埃落定前奋战一搏,辛苦是肯定的,但没有人不辛苦,只是有人不喊疼。

谈及疫情对工作的影响时,于传宁校友说,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会克服。现在一方面完成本职工作,一方面兼顾疫情防控,协助社区大规模核酸检测,支援疾控,他感慨道,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很是充实。

  

·建立自己的“生态圈”,保持热忱之心

在请于传宁校友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人生经验时,他说道,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尤其在硕博研究生阶段,这是自我修行的过程,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和大家相处的能力。于传宁校友特别强调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认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十分重要。他坦言,看到过好多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有挣扎,有埋怨,认为导师应该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但是没有认真想过自己能做什么,或是自己有没有尽力去争取什么,遇到问题,也可以自己寻找资源,寻找答案,只有通过真诚和努力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会和专业生态圈,才能找到突破口。

另外,对待科研应怀有一颗热忱之心。于传宁校友谈到自己的导师武俊青教授,武教授是十分认真且充满活力,对于传宁校友的科研提供了实质性帮助,而且公卫学院和统计教研室中很多老师的精神风貌也给于传宁校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是他们这种对科研的热忱之心深深感染了他。

我想起了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说的话,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无论如何,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建立自己的社会和科研的“生态圈”,保持一颗热忱之心,未来之路也将走得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