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级经济学院谷皖平:时代汪洋,一苇以航

2021-03-31|校友走访

时代汪洋,一苇以航

 BY  梁方圆

诚然,任何个体都无法脱离时代的宏大底色,谷皖平的命运却和社会发展进程交织得尤为紧密,在时代的汪洋之中,他以自身为舟,渡己、渡人。


  1993年秋天,“复旦政治经济学硕士生”的称呼落在了年近四十的谷皖平身上,面对周围二十来岁的同学们,许是有一丝感慨。若不出意外,二十年前风华正茂的自己也应该坐在经济学院的课堂里,听张薰华教授讲《资本论》,听洪远朋教授分析利益关系。


  谷皖平的身上有很多时代的标签,“老三届”是其中之一。1968年正在安徽省蚌埠四中就读的他不会想到,自己即将离开城市,前往农村,于是初中生变成了“知青”,还未建立起的个人理想在一次次春播和秋收中消散,他只知道,起早贪黑地干活,也许是有出路的。四年后的春天,希望到来。复旦招生组来到了谷皖平所在的五河县,县里组织了初步考试,虽然数学不太好,但靠着语文和政治拉分,他顺利通过。可接下来的政审(海外关系)终究还是成为了横亘在他和复旦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希望转瞬即逝了。


此后数年,“政审”二字如影随形,成为了谷皖平整个青春时代的又一个标签。转机出现在1974年底,在当时政策范围内,当地党组织根据他的突出表现,把谷皖平做为家庭岀身不好但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典型,破格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但令其不解的是,县里在当年工厂招工审查时根本就没有查看他的申请表,仅仅因为他是“谷皖平”就退回了表格,而按理说党员意味着各方面都应得到认可,在招工中至少应当被公平对待。林林总总,谷皖平回忆起来,语气间还是带着几丝淡淡的无奈。


“国企工人”,是第三个具有时代意义,且对个人也价值重大的标签。谷皖平通过第二年的招工进入了蚌埠肉类联合加工厂,成为了国有大型企业的一名工人,在当时,工人意味着相对有保障和体面的生活。日子似乎熬出头了。“从奴隶到将军”,十年不到的时间里,谷皖平做到了肉联厂的副厂长、常务副厂长,他将那段岁月的奋斗和成长概括为是“生存需要”,其中艰辛不难想见。也正是这大型国企副厂长的身份让他得以成为安徽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的一员,通过研修班继而考入复旦研究生。在其波澜起伏的人生中,这也许仅仅是一个插曲,但也改变了谷皖平的人生走向。


“当时他劝导我,你到国家机关来吧,听了他的话,我就到国家机关去了。”如果没有同学丁平的“劝导”,谷皖平也许就不会进入蚌埠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经贸委”),再一路从办事员做到副主任,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


在连续工龄超过35年的时候,也就是2003年,谷皖平选择了从经贸委退休,这一次,又是受到同学的动员,他来到了安徽省南翔集团蚌埠光彩投资公司。他所经手的主要项目是蚌埠光彩大市场,通过这个占地总面积超过12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大型市场,数千名下岗职工得以再次谋生,蚌埠光彩大市场的形成,给蚌埠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2011年,第三次受到同学的“推荐和邀请”,谷皖平离开了饱含感情的光彩和久居的蚌埠,来到了合肥的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安徽分公司,担任董事副总经理。


“可以这么说,我这一辈子每一步的迈出都不是我主动追求的,而是别人来喊我,谷皖平,有什么事请你去干一下。”所以在谷皖平的心中,这三次顺应同学邀请而来的工作转折都带有了某种“缘分”的意味,他说,自己心中就开始慢慢笃信“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一“好事”延续至今,引导年近七十的他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在安徽省慈善与社会福利协会和安徽省慈善基金会继续发光发热。


个体命运始终处于时代局势的风云变幻之下,或逆流而上,以个人奋斗改写几无悬念的前途;或顺流而下,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机会的到来。谷皖平的一生几乎和国家建设发展的进程相重合,或坎坷或坦途,时代都已成为了他个人命运的印记,难以磨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