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级外文王康力:小地方也能施展大才能

2020-01-14|校友走访

小地方也能施展大才能

——专访复旦优秀校友王康力

/龚舒宇

  

 

儒雅、沉稳、亲和,这是我对王康力学长的第一印象。

  

小地方也可能是大平台

王康力学长1992年入学考取复旦大学外文系,经历大连陆军学院一年的军政训练, 97年毕业。当时,就业还是双向选择,王康力学长作为优秀毕业生甚至可以进外交部工作,而他依旧选择了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84 年在沿海开放城市南通设立的第一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工作以后,也有遴选的机会担任国际公务员,他依然选择坚守南通。17年他被组织委派赴启东担任了两年零一个月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1910月回到了南通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的南通中央创新区工作。

对于王康力学长而言,他家乡在海南,留上海和南通对他来说差别不大,刚毕业时对于很多人选择留在上海,他认为南通虽然比上海平台小些,但是对个人而言施展才干的空间更广、机会更多。作为90年代外文系毕业生,选择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正当其时,因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国家级开发区正需要国际性人才从事招商引资,发展地方开放性经济。

  

抓住机遇、坚守选择

我问学长,这20年来是否都安于体制,是否有过跳出的想法,他微微一笑,自然是有过这样的念头的,但仔细分析考量后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一般也是年轻人会有跳动的想法,过了那个年纪,当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相对固定的社会圈后,换个环境重新开始需要舍弃的太多,需要巨大的勇气。

00年左右,在王学长还是个有激情有活力的年轻小伙时,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好的领导和好同事,内部良性竞争,让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干的机会,这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所在,消除了动摇,坚定了自己最初的坚守。

现在的中央创新区将打造为南通未来的城市中心,突出产业科技创新,打造科创、文创、医学和会展“四大中心”,总体形成“一带、四核、六片”的布局结构,随着南通交通格局的完善,经济量级和产业能级的提升,这个地方不仅是南通的机遇,对于王学长也是他的机遇。努力工作,力争实现城市与个人的双赢。

  

珍惜复旦通才教育

复旦在王学长读书的年代就有通才教育,尤其本科学习文科的同学,大一大二学了许多杂糅的内容,到较高年级才着重进行专业化学习,这对学生培养很有好处,王学长也是受益至今。

复旦是综合性大学,又地处国际大都市上海,王学长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样的机会,多听讲座,多听跨学科、交叉学科的内容,多参加社会活动,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自己,厚积而薄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