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阳光已渐显“热”情,而更热的是复旦校友返校的心。5月25日,复旦大学119周年校庆前夕,一年一度的校友返校日活动隆重开展,约2600名毕业逢“十”的校友携家属共计近6000人回到复旦,重温校园时光。
今年返校日主题为“忆久复相逢 百廿旦启程”。各个校区里,不同年龄、院系的校友们体验着与校园、与师友、与青春记忆的再度相逢,场景不一,心情却同样激荡。
01
相逢,用复旦人的方式记录
上午8时许,校园开始迎来久别的学子。当天返校主题大会所在的正大体育馆内外,校友们签到、寒暄,兴致勃勃地在满是返校元素的场景里拍照留念。
为下周出生的宝宝领件“复二代”T恤
2014届软件学院本科校友王夏阳是最早到来的校友之一,同行的妻子李婧涵扎着马尾辫,身着孕妇裙,身形已“显山露水”。
两人在主题背景前甜蜜合影,李婧涵双手把一件鲜艳的“复二代”小T恤提在隆起的腹部前,仿佛给腹中的宝宝“穿上”,清秀的面庞溢满幸福的笑容。
王夏阳(右)和妻子李婧涵
“领了一件最小号的‘复二代’衣服!”王夏阳笑得很开心。他说,他们的宝宝下周就要出生,当天来返校“心情非常激动,也领了很多有意义的纪念品”,这件小T恤是对宝宝的祝福兼激励,希望Ta未来学业有成,考入复旦,“从‘复二代’变成‘复一代’”。
这款T恤是校友总会为秩年校友随行返校的子女所订制。当天,不同年龄段的校友子女穿上了它们,成为校园里最鲜亮的风景。
特邀返校,写首诗诉说“珍惜”
头戴牛仔蓝色棒球帽的1964级外文系校友毛荣贵是此次活动特邀返校的“入学60年”校友之一,签到后就郑重地把“60年”字样的秩年校友徽章佩在胸前。今年79岁的他,退休前是知名高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生可谓著作等身:专著、教材、译作、个人传记……而此刻高兴得像个孩子,和老同学聊得停不下来。“校园里的学生风华正茂,也许会觉得60年后多么遥远,其实,就短如一晃。”他说,“所以我回复旦的心情不一样,激动,也很珍惜。”
毛荣贵(左)和他的女儿
英语专业的他也有很高的中文修养,爱撰文写诗,也“特别喜欢对联”。当天,他的目光被主席台两侧悬挂着的长对联吸引,感到很有回味。
悬挂于舞台两侧的对联
点击上图,查看长联放大版(制图)
了解到这是由校友专门为此次返校日创作的原创对联后,他特意把对联内容“学海帆扬,誓志如初,望大道四方心驰往;卿云歌起,光华依旧,纵山河千里我归来”记了下来,说“我要写个博客评论一下”。
当天回到家,他还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首小诗记录自己的返校心情,其中一句“寸草寸心报春晖,且行且惜余生路”,道不尽一位老校友对时光的感慨与对母校的感念。
凌晨赶路,把返校活动“塞满”行程
“高铁晚点了,凌晨刚刚到上海。”当天,2004届生命科学院本科校友周军年以一家五口的“强大阵容”从北京赶来上海,专程参加返校活动。千里奔波,他认为“很值得”。
周军年(左三)与家人在校园布置前合影
数周前,他在线参加校友总会公众号的迎校庆照片征集,写下感想:“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如果说物质的起点是母亲,那精神的起点就是母校。”那一刻起,赴一场返校之约已在计划中。“我正好毕业20年,家里两个娃也大了,趁这次机会来感受学校气氛!孩子妈妈、姥姥也来了。”
一早完成签到后,他兴冲冲地换上浅蓝色校友T恤,也给分别上小学五年级和幼儿园大班的两个儿子换上大红“复二代”T恤。
周军年(中)与儿子们在相辉堂前
他的这一天满满当当:上午参加主题大会聆听校长讲话、校友代表分享;中午参加“与学长学姐面对面”活动,和在校生畅谈;下午带孩子参观特为校友开放的祖嘉博物馆和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老大对电路很感兴趣,能进实验室看看很开心。祖嘉博物馆里的老虎标本栩栩如生,老二看了说‘老虎活过来怎么办’……”也不忘带孩子去了自己曾无比熟悉的四教、相辉堂、理科图书馆、北区宿舍,自己的怀旧与孩子的好奇碰撞出了几分惊喜、几分感慨。
02
相逢,体验从舌尖到心间的温馨
返校服务中藏在细微之处里的诚意,也让校友切身感知。
十年前,2004届历史系校友袁毅带着家里的“老大”来返校,这一次,他带上了“老二”。他觉得,活动的环节设置、现场布置与志愿者服务都很注重细节,所以人数虽多,却不影响体验。
2014届社会学系校友鲁念妮也有类似感受。她上午参加了主题大会,三个细节给她留下深刻印象。首先是服装的设计,“校友穿蓝色,‘复二代’穿红色,一眼望去很有感觉”;第二是唱校歌的环节令人震撼;再就是现场布置中的长对联很有特色,她特地拍照留作纪念。
香气四溢的食堂是母校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当天,旦苑食堂和南区食堂为校友提供两种怀旧套餐,红烧大排、红烧肉、杭椒牛柳、番茄炒蛋、水果和酸奶……琳琅满目。
“很感谢学校给我们安排的丰盛午餐。”南区食堂里,1984届外文系校友封福全赞不绝口,“好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饭菜的种类也多了,荤素搭配均匀,营养也丰富。”
在旦苑食堂用餐的2004届材料科学系校友林女士也笑言:“量很大,食堂的阿姨特别实在,每一勺手都不抖的……学校对我们真的很好。”
另一边,2004届软件学院校友沈先生正向女儿分享自己的当年:“我读书时,喜欢去食堂的小炒和点心窗口。那时的旦苑食堂还只有一层,简单而朴实。”而如今,旦苑食堂已经扩建至三层,更加宽敞和现代化。
“校内有母婴室吗?”返校活动报名时,2014届信息学院本科校友杜淦灸的一句留言询问,很快获得回应。校内的外文楼本有一个母婴室,这次为了照顾校友的需求,特地又将正大体育馆一楼的运动员休息室改装为临时母婴室。
上图:外文楼母婴室
下图:正大体育馆临时母婴室
当天,杜淦灸和妻子带着14个月大的女儿参加主题大会,很方便地使用了这个母婴室。带5个半月龄孩子的2014届管理学院硕士校友邱俊觉得,虽然设施是临时的,但“已经可以解决问题了”。
03
相逢,拾起旧记忆VS发现新亮点
•
✦
旧记忆
✦
•
穿梭在热闹非凡的校园里,秩年校友们还人手一本“返校护照”,在各处地标盖章打卡。
五大书院是打卡热点,而对2014届微电子学院硕士校友朱晓石而言,“书院”还有特别的意义。原来,他的妻子是同届德语专业女生唐吉云。“当时我们专业没男生,他们专业没女生。”唐吉云笑道。正因书院把不一样的专业编排在一起,两个人得以邂逅。
2004届中文系本科校友鲍兆林专门去3108教室盖了章,拍了照,“我觉得3108对所有复旦人都有不一样的意义”。他也笑着“诉苦”:“打卡点太多了,一天跑不完……真想把这些地标都打卡齐全。”
来到枫林校区,2004届药学系校友李香华正与老同学们相聚在福庆广场打卡点,面对充满古典美的东一号楼,他回忆道:“当年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在这里取过景,拍摄的时候大家都跑去围观。”
而在2004届药学院本科校友范志宏看来,颜福庆像是同学们记忆中的锚点,当天他和老同学们一起在颜福庆像前合了张影。“老校长的精神一直感召着我们,能为治病救人做些工作,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
✦
新亮点
✦
•
从文物珍品到前沿科技,从学术气息到盎然古意,返校日当天,精彩纷呈的校园开放活动向校友们展现了母校新的活力与风貌。
下午,光华楼前草坪的星空学术文化节吸引了不少校友驻足。五大类院系、科普和技术应用社团、科创实践项目、校外友好单位等用近80个摊位、多元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展示了学术科创的魅力。
“我体验了隔热的纳米材料和汽车电池,很有意思。”2004届材料科学系校友吴女士特地来到母系摊位参观。
3D打印、彩色人造雪、虚拟现实体验、液氮冰激淋等结合了日常生活和科学知识的趣味项目则深受“复二代”欢迎。
同样吸引“复二代”的,还有复旦大学博物馆(蔡冠深人文馆)的最新展览“山河之间——银川地区历史文物展”。该展览位于二楼,多样的历史文物辅以生动的图解、文字讲解和纪录片,勾勒出银川地区的自然地理与人文风情,令不少校友与孩子沉浸其中。
这一展览当天开放给所有校友,一位2015届校友林女士观展后感叹:“我在复旦读书时没有到过博物馆的二楼,挺遗憾的。没想到这次给了我惊喜。”
子彬院前的草坪上,则上演着“动起来”的传统文化——校园文化中心携手复旦大学学生舞蹈团、燕曦汉服社等社团推出以“彬庭雅韵,共贺生诞”为主题的校庆“雅集”。翘袖折腰的舞俑、你来我往的相声表演、婉转欢乐的《上春山》合唱,共同打造了一场文化盛宴。
2014届新闻学院硕士校友董真很喜欢“雅集”的演出:“后面建筑(子彬院)的西式风格,配上汉服的表演,很有文化的冲击感。”
2014届社政学院硕士校友冯锦锦的女儿告诉大人,自己最喜欢的节目是“漂亮的彩色衣服”,这正是燕曦汉服协会根据盛唐名画《捣练图》1:1复原的汉服走秀,学生们身穿富丽服饰,姿态各异,化身千年前的唐代仕女。
当晚,一场由复旦大学Echo合唱团带来的音乐会在相辉堂北堂(郑裕彤剧场)举行,延续了白天校园文化活动的优雅气息。成立已有15年的Echo合唱团本就有许多校友粉丝,这次也吸引了众多校友抢票入场。
“以前回学校可能只是逛一逛,今天看到这样的活动,青春气息一下子扑面而来!更有与学校互动的感觉,更有身为校友的自豪感。”董真说。
这,或许正是重逢的另一层意义——在过去与未来的连接点上,我们和母校再度彼此探索,一同成长,让动情一刻铭记在心,让新的期许照进未来……
文字|常煜华、沈笑晞、张益清、
柴雨馨、王曾成、杨蕾、
李明瑶、马昊宁、马青园、
李佳慧
对联文案|常煜华
图片|张益清、柴雨馨、王曾成、
杨蕾、李明瑶、马昊宁、
马青园、李佳慧、王森等
编辑|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