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日晚,复旦大学在陇校友代表座谈会在兰州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常务副校长许征、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以及学校相关部处、院系负责人,与来自教育、科研、企业、医疗、党政机关等领域的10位甘肃校友代表共聚一堂,围绕“践行复旦精神·服务甘肃发展”主题展开座谈交流。座谈会由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处长、复旦大学校友总会执行秘书长刘莉主持。
校友代表分享了在医疗卫生、教育科研、企业创新等领域深耕陇原的工作经历及感悟,并对母校发展、校地合作积极献言献策。


甘肃校友会会长何瑞冰介绍了校友会的基本情况,并建议加强母校与甘肃校友多渠道联络机制方面的建设,以复旦大学新工科六大创新学院成立为契机,充分发挥复旦在基础研究、前沿科技和交叉融合方面的优势,深化与甘肃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宏校友建议,复旦和甘肃在校地合作方面多发挥校友企业的作用,做大经济社会效益,做强校友企业在陇品牌和活动,通过校友企业提高复旦在甘肃的影响力和贡献度。



座谈中,校友们追忆了往昔校园时光和学习生活,并表示谨记母校教诲,将“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融入所投身的各个行业,为地方建设贡献力量。“犹记得在复旦化学楼的日日夜夜,导师教导我们‘做学问要像分子结构一样严谨’;犹记得毕业时,系领导叮嘱我们,无论是搞学术还是搞行政,到哪里都是为国家做贡献。”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办公室副主任莫书利校友从化学研究转向群众服务,以“坚韧执着、敬畏谦卑”总结岗位转变中的感悟,彰显“奉献即幸福”的价值追求。“导师教育我每次手术前必须认真阅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想象手术中遇到的重要解剖结构,以及疑难手术前必须复习规范的手术流程,这些教导真的让我受益良多。”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住院医师景晖校友结合临床教学与科研实践,讲述复旦严谨规范的学术训练如何塑造其“敬畏专业、开拓视野”的工作理念和风格。“从建系肇始到如今成为新闻教育的西北重镇,兰大的复旦新闻人始终以复旦精神为感召。”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灵校友代表教育领域校友,誓言将复旦精神融入甘肃高等教育,通过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基层工作更多是像“草原曼巴”王万青校友一样,默默坚守、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作为复旦人,我深知传承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治事态度。”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吴杨校友立足核工业这一国家重点领域,以吴征铠院士为榜样,践行“严谨思维与创新管理”的治事态度,守好核燃料事业的财务防线。“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了解农村不行,对农村没有感情也是不行的。3年间我走遍全镇15个村90个社,敲开包村每户家庭的门,认真办好老百姓的心头事。”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级主任科员张丽校友讲述了她在秦巴山区三年基层挂职经历,诠释饮水思源、脚踏实地的初心,践行学用相长、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


“奉献就是人民有需要、组织有号召,就要随时冲得出来、顶得上去,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甘肃省纪委监委研究室副主任唐志磊校友以“情怀、责任、奉献”为核心,分享了从文稿服务到严守纪律的基层实践,强调“尊崇本心、知足感恩”是干部成长的基石。“基层意味着多姿百态的课堂,而生活处处也都是可以供人学习的教科书,我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完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蜕变。”甘肃省教育厅人事处一级科员王佳同校友从人文学科的视角,分享基层挂职中“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体悟,强调复旦的人文熏陶是身份转变的精神动力。
裘新在总结讲话中向校友们致以诚挚问候,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的贺信中,充分肯定学校“光荣的爱国传统和优良校风”,一代代在陇校友投身大西北建设,服务甘肃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和奋斗正是对“爱国传统和优良校风”的生动诠释和最有力的弘扬。裘新希望在陇校友始终发挥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的“大用”,积极当好省校之间、母校和校友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推动校地合作、学校宣介、选调生招录等方面继续互相支持、互相成就。
西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镌刻着复旦人奋斗的足迹,近15年来,复旦大学赴甘肃工作的毕业生已有近200人。复旦大学将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导向,与甘肃携手在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书写共赢篇章,让复旦精神在陇原大地绽放更绚丽的光彩。甘肃校友会也将继续服务母校、服务校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母校与甘肃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方面的精准对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