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计算机校友施骏:沟通、通识与持续学习

2021-10-29|校友走访


非典型理科生:沟通、通识与持续学习

——2009级计算机校友施骏

初识复旦,自由无用

施骏校友为复旦就读计算机专业的2009级学生,现在阿里巴巴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一职。

高中时期,施骏校友就经常去复旦大学开展的讲座中学习,这给当时还在高中的他埋下了一颗种子,加上复旦独特的文化氛围、生活气息和对机器人、编程的热爱,让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

大学时期在学生会的工作经历给施骏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比如为了一个目标的努力和奋斗、宝贵的同学情谊,还有通过学校大型项目和学生干部经历学会了与各方的沟通与协调、团队的领导与工作方式,都在之后的工作受益匪浅,也为他的非典型理科生之路奠定了基础。

沉淀拼搏,产品之道

毕业后施骏校友选择了一家德国软件公司工作了七年,在基本的软件开发工作以外,他在工作中主动承担了项目的沟通、协调与管理的工作,开发技术的基础和之前学生工作让他从单一的程序员走向了项目管理与咨询的工作,慢慢的也涉及到了相关产品、运营信息、客户经理的沟通与问题解决。在此期间曾遇到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项目,虽然当时年纪小,但是经过一个星期通宵的工作终于把这一块硬骨头拿了下来。在工作中努力去承担、奋力去拼搏是这件事留给施骏的宝藏,这是自己之后有信心、有能力面对困难的一个底气。

逐渐锻炼成一个全面手的他不想只是安于现状,因此选择跳槽到阿里巴巴去继续学习与成长。由于大学期间还学习了会计相关课程,全面而广泛的知识使得施骏有丰富的储备来处理工作的挑战。工作期间他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不仅只依靠自己激发大家的帮助和提醒成为了更优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团队成员群策群力往往会得到一个更全面客观的答案,这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产品经理这一职位,施骏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用户”,要从用户的视角去思考一些问题。当没有办法直接了解用户的时候,要去更多通过各种方式和用户进行沟通,同时要熟悉产品线上的相关业务,这也是B端产品经理必备的技能。

着眼脚下,提升自身

施骏校友谈到对于自身的发展目标其实没有想的非常长远,只是想着说把手上的东西做好。从他个人的角度,自己其实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也是他选择来到阿里的原因,自己能够胜任、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能够踏踏实实的做一些事情,再做一些事情满足一部分人的基本需求。

如何看待互联网的35岁危机、内卷这些讨论?施骏校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得到提升以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热点话题,但是本身它的本质是需要被了解和剖析的,如果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进入到这样一个行业开始做一些事情,其实到35岁的时候(或者说过了几年之后),会发现自己没有变化、没有上升的空间。但其实所有的岗位都是这样,这些东西是需要去进行磨练的,每个人需要找到自己的机会、找到自己。你所有的机会和能力还是需要去争取的。当自己如果是一个对企业或者行业有帮助有促进作用的人的时候,应该不会去担心这件事情。

学习沟通,商业洞见

在工作中,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施骏校友认为作为一个学生进入职场中最宝贵的两个品质。学习能力体现在是否能快速的学习,能够去掌握一些技术或者知识帮助到你手上要做的事情。而沟通的能力不管在哪里做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在中国社会里工作人与人打交道不可避免,不管是什么样的岗位,大家都希望能够和沟通顺畅、心情愉悦的同事在一起工作。

关于互联网的发展,施骏校友认为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一个平台期或者成熟期,不会再像之前会有非常爆发性的发展。虽然它在量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质上还是有很多提高的方式,包括说行业的收拢以及盈利模式的一个成熟,这一部分还是有很多空间的,这是需要慢慢进行打磨的。因为像之前的德企,他们的软件开发其实是按部就班一点一点来,尽管很慢,但是非常扎实和稳健,所有的东西都会考虑得非常全面的。精细化发展是未来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大势。(李瑾)


  

  


最新文章